【社会】东莞“性都”的“黄帽子”戴容易摘却难?
(2011-05-21 09:45:16)
标签:
道德观察家庭婚姻两性社会记者观察社会热点事件评论新闻观察杂谈 |
【导读】——广东东莞市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早年间,“10万‘小姐’赴岭南,百万嫖客下东莞”这句话,使它有了“性都”之名。最近,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首次通过新浪微博称:“‘性都’是对东莞的偏见,我们正在不断改变……”但他的这一说法,似乎很难平息网友对东莞的质疑。这座城市能摘掉“黄帽子”吗?的确,上千万的外来人口、快速发展的酒店业,以及错综复杂的官商关系,推动了当地色情业的发展。
东莞“性都”的“黄帽子”戴容易摘却难?
据相关报道称, 4月19日,一位网友发微博称,“爱老婆,就要‘禁止去东莞’”。此言既出,立刻被广泛转引。有网友还发表评论称,“东莞是性都”、“东莞是垃圾城市”、“东莞是文化沙漠”……几天后,这些评论遭到东莞网友的强烈反对,纷纷发微博要求发布者道歉。就在双方争执不休、激烈“对骂”时,刘志庚“站了出来”。
4月27日下午3点,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首次接受网友的访谈,就百姓关心的房价、城市形象等问题发表看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他对“东莞是性都”问题的回应。之前,无论是社会上,还是网络上,关于东莞“卖淫嫖娼活动猖獗”、“屡禁不止”、“官商勾结”的话题,已被议论了很久。现在,很多外地人都对东莞心生芥蒂和惧怕——一旦丈夫要去东莞出差,妻子便要再三嘱咐,甚至坚决反对。面对潮水般的批评和历史上形成的“骂名”,刘志庚坦言:“很多没有来过东莞的人都对东莞有一个偏见或者成见,但是来到这里的人大部分都说东莞比较好或者很好,这是实事求是说。我们接触了很多高层的、中层的或者基层的朋友,没有来过东莞的时候,就说东莞黄比较严重,负面的说法比较多,但是来了以后,就说真的没有想到,感觉东莞那么漂亮,基本上是这个说法。当然有不同的说法,我也不觉得奇怪。我认为,包括‘禁止去东莞’这些是对东莞的片面解读,但在客观上也是个鞭策,说明我们的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工作力度还不够。所以我们最近建立了东莞城市形象的新标志,想通过城市品牌的塑造,改变一些外界对东莞的片面认识,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在不断改变中的东莞。”
然而,刘志庚的回应并不能改变舆论的看法。有媒体指出,刘志庚急于为东莞摘掉“性都”的帽子,反映了其内心的焦虑和决心。但这种“偏见”的存在,从某种角度说明了事实的存在。没有问题,何来偏见?
就在刘志庚发表此番言论之后,一家法制类报纸刊发了近日暗访东莞的情况——当地的色情活动在扫黄数月之后,重新抬头,色情活动的场所,由洗浴中心转移到了高级酒店。而且,当地的打击力度越强,“小姐”们的收费就越高,已从300元涨到了700元左右。
东莞色情业的崛起,也与当地酒店业的发展大有关系。1996年以后,当地的民营资本大举进军酒店业。东莞市旅游局原局长李善奴曾表示:“就是钱多了不知道放哪儿,只好做酒店。”据统计,2009年,投资东莞酒店业的资金超过250亿元。这个面积为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竟然有97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就有22家,四星级酒店有25家,成为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中国地级市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酒店业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色情业的发展。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何艳玲:东莞“被黑”的原因有两个层面。首先,东莞确实有被“黑”的把柄存在。这些年来东莞经济飞速发展,但政府管理水平却未能与之相匹配,导致一些社会问题滞留,也造成了社会积怨,给人留下把柄。这也是很多经济先发达地区曾经或正在经历的。
东莞“被黑”另一个层面的原因是城市被误读。导致这种误读的原因又可能有两个:第一是东莞正面的东西没有传播出去。比如,东莞的踏实进取精神是很有代表性,但是可能在传播上并未得到有效强化。第二是东莞正面的东西被误解,比如东莞被人诟病的治安问题,据我所知,这两年东莞治安已有很大改善,但大家可能还是认为东莞治安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