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家务“金钱观”何谈婚姻“价值观”

标签:
记者观察时事评论爱情白领道德观察婚外恋婚外情婚姻农村婚姻情感 |
姑勿论孰是孰非,但就家务劳动价值本身而言,的确是一个值得重新衡量和对待的问题。然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则称:可以说这个提案只可能加速婚姻的解体,使原本和谐美满的家庭导致纷争。因为很好的家庭是不会因为做家务这种事而争论的。这个提案使温馨的家庭被金钱交易腐蚀,可以说没有可取之处。
●文/高贵昊
日前,《南方日报》刊载文章称,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关于“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的提案,引发了热议。
其中很多的议论,只着眼于老公该不该给老婆发工资和家务工资化会不会亵渎夫妻感情等问题上,很少有人去关注家务劳动本身的社会价值。
家务劳动作为社会分工的一种,具有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如让每一个老人有尊严地老去,让每一个小孩子在关爱中成长,既是家庭的努力,也是社会的追求。
有两位同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却有着不一样的生存状态。徐姓老人,因为有媳妇的专门照顾,穿戴整洁、神情安详,媳妇还整天推着她外出晒太阳,虽然痴呆,却让人感受到颐养天年的幸福;而张姓老人,因为子女忙于生计没有人照顾,总是经常走失,大家兴师动众地找回来后,子女干脆把她锁在一个小房间里,吃喝拉撒全在里面,酸臭无比,生命如同困笼之鼠,毫无尊严可言。
很多人会说,这是孝与不孝的问题,但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家务劳动的社会性。家庭照护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家庭照护做得好,会让人感受到美好与和谐,家庭照护做得不好,家庭的事情往往就会扩充成为社会的问题。在今天,我们强调“老有所依,幼有所托”,听起来很美,但其实就如以前没有减免学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强调的是家庭义务,而不是社会义务。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把家庭这种温馨的港湾变成残酷的市场,这是不对的。说明家庭、亲情都已经被市场经济冲击得七零八落,都没有共同体了。本来夫妻之间做家务是义务,把它变成完全的金钱交易,这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更是对传统家庭理念的亵渎。整个人类社会都不是这样的。家庭作为最后的堡垒,市场经济和金钱交易法则都渗透到了家庭中,体现出了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可以说这个提案只可能加速婚姻的解体,使原本和谐美满的家庭导致纷争。因为很好的家庭是不会因为做家务这种事而争论的。这个提案使温馨的家庭被金钱交易腐蚀,可以说没有可取之处。在离婚诉讼时,有其他法律规范作为妇女权益的保障,也不需要再添这一条。如果说很多女性支持这个提案,那说明中国现在很多女性的价值观、家庭观定位是不正确的。
张晓梅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生活空间早已不再局限于家庭,“但这并没有改变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地位,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张晓梅举例说,2001年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城镇妇女每周有21个小时花在家务劳动上,比男性的七八个小时要多近两倍。由于家务缠身,导致女性的社会竞争力大大减弱。首先,家务劳动造成了女性的就业困难。其次,家务劳动影响了女性自身发展。这样的现状导致的后果是,如果夫妻双方离婚,从事较多家务劳动的女性很难就其劳动得到适当补偿,从而也就导致了女性离婚后财产权益弱化的进一步加剧。
“家务工资”实际上,这件事情至少应该分成三个层面来看:其一,张晓梅能否提出这样的提案?其二,这个提案是否具有一定合理性?其三,为何许多网友对提案持强烈批评态度?
由此可想,张晓梅“家务工资化”的提案却是以金钱交易取代家庭伦理,或者说以雇佣关系取代夫妻关系,这实际上是对男女平等原则的一种庸俗化理解。这么一来,老公变成了老板,而老婆却降级为保姆。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难以协调家庭内部的关系,甚至还将进一步扩大和强化男女不平等的状况。原本好好一对夫妻,却闹到凡事都要用钱衡量的地步,这哪里是一种进步,明显是连着退了好几步嘛。这或许也是许多网友提出强烈批评的原因所在。
对此,笔者又想起了著名评论家魏英杰的一句话:“张委员作为全国政协代表,不仅要积极提出议案、提案,还要善于提出议案、提案,更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所提出的议案、提案。”因为即便“家务工资化”的初衷十分美好,它都不能也不应化为现实,否则这个办法将造成夫妻关系的混乱,进而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
笔者试问:倡导家务“金钱观”何谈婚姻“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