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与“瞎子摸鱼”之辩乃睁眼说瞎话
(2009-02-22 12:29:44)
标签:
社会/纪实社会视点文化杂谈案件追踪记者调查官员腐败事件评论 |
【新闻观察】
【核心提示】——“躲猫猫”是一种儿童游戏,也称摸瞎子、捉迷藏,两千年前便流行于希腊。蒙住一人双眼,把他转得不辨方向,然后大家向他这个“瞎子”呼喊取乐,蒙眼者追捕,众人躲闪,这种游戏在中世纪为成人游戏,娱乐性很强。
如今,“躲猫猫”多了一层网络含义。指在特定场所发生的暴力行为,负责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的一种托词。特定场所一般是指监狱、看守所、劳教所、警察的刑讯室等公众场所,躲猫猫具有搪塞理由之功效。最终解释权归云南省普宁县警方所有。
无论“躲猫猫”游戏,还是“瞎子摸鱼”游戏也罢,在看守所这个特殊的“机关大院”里,别说在这游戏中出现人命,就是不发生人命案,让两种游戏来衬托一个“抗拒从严,坦白从宽”的和谐化人情化的特殊“机关大院”,岂不是向世人睁眼说瞎话。
“躲猫猫”与“瞎子摸鱼”之辩乃睁眼说瞎话
●文/高峰
2009年1月29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24岁青年李乔明到邻县盗伐林木,被当地森林警方刑拘并关押在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11天后李乔明因重伤入院,2月13日被医院宣告“因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关于李乔明受伤致死原因,警方称是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造成的……
在这特殊的“抗拒从严,坦白从宽”的“机关大院”里,所有犯罪嫌疑人都在高高围墙上的全副武装的武警监视下,在高墙下有狱警的巡视下,单单因为一场“躲猫猫”游戏,导致犯罪嫌疑人在高墙内死亡,难道这不是一场预谋很久的“躲猫猫”游戏,是一场置人于死地的“瞎子摸鱼”游戏。
同时,有网民撰文评论说,监狱的恶劣环境,自古以降,无论中西,都算是有目共睹的。在里面,有牢头,能够对犯人中的弱者肆虐,打打骂骂是稀松平常的,极端点的诸如鸡奸,即便是在现代法治国家美国,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就有主人公安迪拼死才保全自己免遭此厄运情节;当然,再厉害的牢头也敌不过一个狱警,同样在《肖申克的救赎》里,企图鸡奸安迪的牢头就被狱警活活整成了植物人。
云南警方通报表示,整个事件叫做“躲猫猫”是一种误传,或者是大家对于游戏不同叫法,其实李乔明等人玩的是一种叫“瞎子摸鱼”的游戏,事件发生后李乔明的眼睛上还蒙着一块布。
据悉,南方方言“躲猫猫”在普通话里就是“捉迷藏”的意思,那么,面对嫌疑人的死亡镜头,针对“躲猫猫”与“瞎子摸鱼”游戏之分,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因为,无论是“躲猫猫”、“瞎子摸鱼”在普通话里面就是“捉迷藏”,所以,云南官方不应该在“躲猫猫”与“瞎子摸鱼”的游戏基础山,再向世人玩“捉迷藏”了。
笔者还了解到,此次“躲猫猫”事件,云南晋宁县副县长以及晋宁县公安局相关领导等通报称,目前可以排除民警进行行刑逼供和失职、渎职的问题。“该案毕竟发生在看守所,有待纪委介入调查,一旦情况清楚,要对当事民警进行问责。”晋宁县公安局副局长阎国栋说。那么,在“武警监视”下,在“狱警巡视”下,出现了犯罪嫌疑人的死亡事件,究竟是“失职”,还是“渎职”。
“躲猫猫”之说虽然荒诞,却仅是密室环境下“密室罪恶”的个例体现,而要最大限度的杜绝这种荒诞,摆脱公众对于“躲猫猫”的无力感,避免让民众成为“密室环境”之下“密室罪恶”的下一个 “李乔明”,则需要以公民之合力,共同推动我们的政府痛下决心,通过积极合理的制度设置,将“密室”暴露在阳光和监管之下,如此,“密室不密”,则“躲猫猫”的奇谈怪论才可能寿终正寝!
在此期间,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委员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有官员称,网络舆论要用网络办法解决。为此,《新京报》发表文章称,“躲猫猫”事件网上舆论还得往下平息。
委员会调查报告出炉:“无论是事前我们天真地提出会见在押嫌疑人、浏览监控录像等一件件事情被以制度、法律的名义所拒绝,才突然感觉到在网上可以呼风唤雨,在现实确实那样无力。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网友,还是网友调查委员会,都不可能做到‘探寻真相’。最后真正能揭露真相的,只可能是拥有法律资源的执法司法部门。为此,《新京报》也发表文章称,真相不能躲猫猫,正义不能蒙上眼。
网民既不是侦破专家,对当地警方又无约束力,单纯网民和社会人士,获取证据的力量远远不够。即便“躲猫猫”事件背后真有猫腻,网民调查也很有可能被假象蒙蔽。网民在网络社会表现出的强大力量只是一种舆论监督的力量,而不是到现实中调查真相的力量。这种影响只是给予相关部门一种舆论压力,调查工作还应由相关职能部门来完成。我们不需要“全民警察时代”的到来。为此,网民既不是侦破专家,对当地警方又无约束力,请网民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是和谐社会,人情化的进步还是一种无奈的抉择。同时,也有专家说,“躲猫猫”事件让网民参与调查,是政府与民意的灵性互动。
由此,有网友说:“由于掌握巨大的资源,在公权力面前,任何人都是弱者,特别在监督机制不健全,丑闻一再曝出的当下,这种怀疑更是成为公众的条件反射。即使李乔明真的死于“躲猫猫”游戏,也不会有人相信。因为有关部门让人相信的信用基础被破坏了。当然,这类结论的出炉多半是某些权力者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公众可以怀疑,但我不在乎你们怀疑。舆论在这样傲慢的态度下,顶多热闹一阵,便恢复平静。”
“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中国武林三大顶尖绝学。”“今天,你‘躲猫猫’了吗?”“没有,我是来‘打酱油’的。”看到以上话语,你是否会感到莫名其妙。在网友的语言里,“躲猫猫”已经成为一特定词组加以运用。“早晨起床时做了几个俯卧撑,然后被家里支去打酱油,打完酱油后与小朋友一起玩躲猫猫。”“珍爱生命远离躲猫猫”……
由此看见,一个人在看守所因为“躲猫猫”而死的背后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因此“躲猫猫”一词是否会在网络上成倍的“放大”,众多网民将拭目以待。
可以定论,“躲猫猫”与“瞎子摸鱼”之辩,在“捉迷藏”面前,实属“睁眼说瞎话”,面对嫌疑人的死亡镜头,针对“躲猫猫”与“瞎子摸鱼”游戏之分,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