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关系我命运的新闻事件调查回顾】(下)
——续《山东临清松林镇副镇长与村民发生冲突造成严重影响》报道
副镇长打村民反应强烈
记者采访后被报社开除
【编者按】从轻确定农民负担水平,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坚决取消对农民的各种收费,是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基本方针、政策。2001年三月,国务院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指出,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次把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来。然而,2007年1月5日,在山东临清松林镇竟突然发生了由村干部带队向农民收取村提留款的荒唐之事,并引发了一系列不该发生和不可想象的事件。
据当地村民介绍,2007年1月7日山东省临清市松林镇副镇长于清祥带领镇干部80余人到该镇由集村收缴旧欠提留款时,与该村村民发生冲突,副镇长于清祥等四名干部在村委会将村民王英达老人殴打近二十分钟,后又于次日被愤怒的群众围攻,当地公安部门以聚众暴力妨害公务的罪名把王英达老人的儿子王家夺和侄子王家安列为网上追逃对象。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山东省政府机关媒体《山东侨报》的高峰、扈啸两名记者接到村民的报料后,于2007年6月5日、6日前往事发地调查,取得了采访证据。松林镇党委、政府的一些领导见到记者的初稿后,不但没引起他们的重视,反而找到山东省有关部门,给报社和两名记者施加压力,致使两名记者的稿件遭遇“封杀”,鉴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报社于2007年6月14日收缴了高峰的证件。
6月27日上午,本刊记者就此事件电话采访了高峰,他告诉记者,2007年6月7日上午,《山东侨报》高峰和扈啸两名记者到松林镇采访完回报社后,立即整理采访笔记,拟成了《林清一副镇长打人后被打的真相》近5000字的采访稿件,报社领导在看完初稿后觉得事件很严重,为了谨慎起见,并为充分尊重松林镇党委书记杨庆山同志的意见,下午把初稿给松林镇党委、政府以传真的方式发了过去,希望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并希望得到妥善解决。但是令报社领导和两名记者没想到的是一个小时后,他们收到了松林镇人民政府发过来的一个给报社的传真:“松林镇人民政府将向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反映高峰和扈啸两名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问题以及不尊重事实,颠倒真相的问题,并建议上级领导对两名记者严肃处理,并不排除对两名记者歪曲事实、恶意报道之事,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维护松林镇党委、政府及派出所的合法权益。”
就在这个时候,该报社领导接到了山东省委有关部门领导的一个电话,要求将此稿先压压。至此这次事件的相关报道一直没能见诸于报端。
随后,由于受到省委有关部门领导的压力,该报社的领导找两名记者谈话,表示不得不收缴高峰的证件(扈啸因为是见习记者,当时没证件)。6月14日,报社领导正式把高峰的证件收了上去,只允许高峰在济南采访,取消了下地方采访权的范围。
6月14日,这起腐败事件配发照片以副标题“组织80余名镇干部下村收缴‘旧欠提留款’”、“两村民被当地警方列为网上通缉犯”《山东临清市松林镇副镇长与村民发生冲突造成严重影响》一文在全国各大网络媒体和个人博客转载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
高峰缴给了报社自己唯一的合法证件后,为了能及时客观的反应事件真相,找到了省级各大新闻媒体的同仁,希望他们予以客观的报道。但让他失望的是,他们都知道松林镇副镇长打人的事件,但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都不能下去采访,谁都不敢带头去戳这个“马蜂窝”。
6月15日,就是高峰上缴证件的第二天,为了维护当地村民的合法权益和记者自身的尊严,高峰和扈啸准备在没有合法证件的情况下,再次冒险去松林镇由集村调查采访和拍照,高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在省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为了一种社会正义感,也为了高峰和扈啸的安全,他们在不暴露媒体身份的情况下,可一起陪同去调查采访。
15日上午,两名记者的义举得到了几个媒体记者“战友”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一个特殊身份朋友的支持,为了他们这些记者在事发地调查采访的人身安全,避免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报复,他安排了一辆面包警车护送他们去调查。
就这样,近十名记者在警车的护送下,下午两点左右来到了由集村,因为高峰的合法证件已上缴,所以他和扈啸只能在警车里,其余的记者下车采访了一些被打的村民,并相继拍下了照片,采访取证后安全离开了由集村。
就副镇长于清祥究竟打没打村民王英达。记者在采访高峰时,高峰通过传真向记者同行出具了一张由村民彭金玉(女)按指印的证明:“我叫彭金玉,女,现年48岁,系临清市松林镇由集村(8队)农民,2007年元月7号早饭后(9点左右)我去村委办公室交旧欠款,我正与大队会计王义达清算帐目,就发生了下面的事情︰王英达刚走进办公室,突然被一个人在背后往头上猛打一掌,王英达一头栽倒地上,四、五个人(我不认识)蜂拥围住,将王一阵拳打脚踢。吓的我全身发抖,当王英达被抬出办公室以后,我就跑出大队。”就网上说彭金玉是王英达的媳妇这一说法,高峰告诉记者,彭金玉根本就不是王英达的媳妇,因为在6月5日他和扈啸去调查采访的时候,见过王英达的媳妇。
16日,就网民所说的“听说高峰已被报社停职”一事,高峰说,他现在还没有被报社正式通知停职,报社只要求现在不能下地方采访了,只能在济南采访。
高峰离开《山东侨报》社,通过考试,现在高峰已经被中央电视台录取。
据高峰和扈啸两记者的同事告诉记者,2007年《山东侨报》开辟了《记者观察》栏目,该栏目是山东侨报社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民生的号召而倾力打造最具深度的新闻调查类栏目。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栏目成立后,因为稿件的真实性和尖锐性,大大地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报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开辟《记者观察》栏目的同时,经报社领导批准,成立了“高峰工作室”,每期几乎都有高峰和扈啸采写新闻调查类文章,如《假记者“曝光敲诈”泛滥的根源》、《“村纪委”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应将村官腐败列入滥用职权罪主体》、《“未成年人免进”利剑向谁出鞘》、《“跑官要官”换届中腐败的“顺口溜”》、《首例“批少伐多”村官腐败案事发沂水》、《严查村官违纪“督办函”已下发临沂》,这些文章见诸报端后,都引起了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说他们是报社的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之一。
【采访手记】构建和谐社会,使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现行基本国策。保护好农民切身利益是党中央旗帜鲜明的体现,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政令更好的实施、畅通和贯彻。我们真心地期待山东省临清市松林镇政府能够认真对待此事,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民以经济为本,国以民富为强。端正思想,使与农民的矛盾降到最低才是最终解决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情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