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复旦 交大 上纽大
(2016-04-02 20:02:37)
标签:
高考教育 |
分类: 高考志愿填报 |
最近,博主闭关修炼。一来自己充电,二来休息眼睛和手指。电脑用多了,手痛的厉害。
看了家长们回想孩子被上纽录取后的心情,我也很感动。句句都是真情实感,毕竟是自己的心路历程。感动首先是真实。
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孩子到底收获了什么?
假如当初选择了复旦,交大,那么现在是什么情况?
1,假如当初选择了复旦,交大,那么即使孩子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可能孩子还要学习英语,可能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英语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熟练运用的工具。在中文的环境下,不可能养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英语写作和交流都不会那么地道,自如。
2,很可能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当初选择了复旦,交大的同学中,一些还是非常迷茫,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不知道今后喜欢做什么。没有方向,所以没有学习动力。因为学校里既没有老师做职业规划指导,也不可能随意转换专业。
可喜的是,经过三年大学生活,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接触到领先的职业理念,在著名教授的指导下,知道了未来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尝试去发展自己的优势并与专业的结合。
以前是我指导他,现在是他来告诉我。这就是变化。
学习的热情高涨。
一个最近的例子,美国大学前些天放春假10天,让学生走出校门。孩子们定了次日的飞机,准备去西海岸游览,顺便参观一下硅谷和斯坦福大学。当晚要完成编程的作业。花了整5个小时还有一段写不出。睡了二,三小时起来赶飞机。在飞机上继续思考,一直到飞机降落前终于完成了作业。
3,眼界和视野。
假如当初选择了复旦,交大,在学校他会看见什么?他能够了解并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吗?对欧美社会的主流能有多少体验?
一些同学也去美国大学交流过,一般为一学期。回来与之交流,似乎对国外大学体会不深。情有可原,短短一学期,4个月,基本还没有适应环境,课也听不大懂,就回来了。
4,学业
假如当初选择了复旦,交大,他会接触到什么教授?他能够接触到专业的前沿吗?他是否学会独立思考?
上纽大三年,教书的先生中,有二位曾经担任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长,一位是诺贝尔奖提名,一位是常春藤大学的校长,其它教授也不乏耶鲁,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教授。尤其是在纽约大学期间,这一年基本在斯特恩商学院度过,70%的专业课程在这里学习。斯特恩商学院金融专业,那是美国大学排名前三的专业,有多少著名的教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可喜的是,他从教授哪里学到了一些。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艰苦的思考中,有了一些提高,获得教授的鼓励。
这就是成长!
附录:家长们回想孩子被上纽录取后的心情
[转载]上海纽约大学全球家长联盟的微博
http://weibo.com/271437700?refer_flag=1001030101_&is_all=1
•孩子报考上纽,推动力来自孩子他爸。从起始他爸鼓励孩子报考,到最后收到那紫色的录取通知书前,自己心情一直是忐忑的,矛盾的。到现在,看到孩子在上纽半年多的变化,特别是听孩子说的“到上纽一没选错,二不后悔,三可学到东西”后,为孩子选择上纽,被录上纽录取感到骄傲!孩子他爸鼓励报考的理由:一是上纽评价、选拔学生的模式和标准先进、科学;二是上纽的国际化国内没有一所学校可与它匹敌;三是上纽对学生成长后劲培养的关注度、重视度国内没有一所可望其项背;四是上海市政府对上纽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远超国内其他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用他爸的话是“对上纽一见钟情”!
•我家孩子是俞校长到她们学校介绍,她自己去网上了解后,就告诉我们要考上纽大。我们都第一次听说,他爸去实地考察后,让她自己争取校荐(注:“校长推荐表”从2015年起已经取消),自己网上去报名,能录取,证明你才有能力去读这个学校,我们不会帮你做任何事。通过这事,孩子一下成熟许多,能力也强了不少。所以,好多事,放手让她们自己做,对现在以及将来,都有好处。
•走马观花过一些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上纽最吸引我的是小班化教学和国际化平台。一届才300个学生,师生比那么高,精耕细作地精英式教育,这是国内大学学不了的。一半的外籍学生,全部纽大的教学体系,这也是国内大学无法复制的地方。所以我选择了纽大。
•我家是我先关注的,然后推荐给孩子和他爸。然后儿子去咨询了他高中的学长学姐,同时也是18届上纽的学长学姐,经了解后儿子对此校很有兴趣。我和他爸也多方打听,结果一致选择上纽。上纽校园日活动回来,孩子很兴奋,说如果上纽给我A档,我肯定去。一周后,得偿所愿。但当时高中很多老师知道后并不十分支持,觉得可以去冲清北。于是又陷入犹豫,经过反复斟酌,孩子自己坚定信念还是选择上纽。同时也在6月底放弃了港科大。孩子现在是越来越爱这所学校。
•和大家一样感慨一年前和上纽结缘。因为一个朋友的孩子2014年8月去了上纽,我才知道有上纽这个学校,朋友对学校的介绍让我对它一见钟情,当时就和女儿说这个学校与众不同,如果在清北和上纽之间选择,我倾向上纽。那时女儿的目标还是清北,对此未置可否。没想到11月,上纽去女儿的学校宣讲后,她很认真地和我们说要申请去上纽。于是就有了1月31日收到入选校园日的通知,3月21日参加校园日,3月27日收到A档通知,4月9日,在她一再坚持下,我们母女说服爸爸原本对于清北的坚持,签了A档协议。至此,选择上纽,终于尘埃落定。庆幸孩子在人生第一个重要的选择点--高考--遇见上纽,选择上纽。作为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先锋,上纽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数,正因为未知,才值得期待。感谢上纽这个探索、变革、创新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大学4年这人生最美好鲜活的年华里体验与众不同的大学,收获自我认知的成长,做更好的自己。我们做家长的也一起成长。
•高二时,听新闻广播关于上纽大消息,当时我和她爸,都是随口一说,让女儿到时去试试。在高三时,正准备复交自招,把上纽大事给忘了。11月中旬,新闻广播又听到上纽大宣传报道,才和女儿开始商议,女儿才开始申请准备,当时功课也多,直到圣诞节前申请完成。一开始女儿对上纽大真的也没啥感觉,没想到进入活动日了,参加活动后,回家后兴奋不易,说这里的老师非常尊重我们,校长平易近人,这样学校是我要去的。那天我收到A档邮件,在办公室惊叫,亢奋啊,太意外了。不过我们也有不少顾虑,毕竟费用和未来叵测,在签订协议前,让女儿自己决定,我们还试探说:读上纽大可能会你的嫁妆用完了,你以后结婚没钱给你了。女儿听后,想了想说:那我还是先读书吧,嫁妆以后靠自己赚。这样女儿踏进自己心意的学校。到现在我还时常问她,选择上纽大后悔吗?她直截了当回我,不后悔!就这近二年学习,至少我从女儿身上看到她比过去更阳光,更从容。
•因为适合所以喜欢!从开始准备申请到提交CA,整整四个月,我搜集整理了有关上纽的全部资料,孩子的闲暇时间都是用来了解上纽,我还给他约了上届的学姐和家长,让他亲自了解、分析、判断,因为在我们省对上纽认知度不高,对于省重点学校实验班的孩子来说眼中除了清北就是复交,说实话孩子顶着来自学校和同学的好多压力,依然不改初衷的勇气我是很佩服的。校园日回来孩子自信满满,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复习考试中。3月7号那天第一批拿到A档,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选择除了支持还是支持,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一个决定会改变他整个人生轨迹!儿子说:上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却是最适合我的!现在的儿子每天阳光、自信,没有高考前的任何焦虑,用孩子的话说:累并快乐着!感谢上纽让孩子找到了方向!
•我的女儿和上纽的缘分似乎也是天意,她到丹麦做了差不多一年的交换生,回国之后高考的目标原定香港中文大学。但是,自打上纽去我们福州宣介后,她就觉得这个学校比港中大更吸引她,于是一边自己忙着各种申请准备和报名,一边将她了解到的上纽情况向我们推介。我和他爸之前还是更倾向于港中大。2015年春节注定成为不一样的一个春节,忙着四处考察高校,先是2月23日我们一家三口受邀参加港中大的校园游,27日女儿又只身前往上海参加上纽的校园日。港中大无论是校园还是口碑都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没想到女儿上纽校园日回来后说上纽大更具“国际范”,过后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收到上纽的A档预录取,女儿淡定的很,我们家长却陷入纠结。但最终还是顺从孩子内心的召唤,签下诚信书。从此,我们能做的工作,就是点点滴滴地了解上纽,向亲朋好友介绍上纽,和孩子共同憧憬这个校园的学习生活。而今,上纽也确如她所愿,向投奔怀抱的学子输送非同寻常的理念和视野:Make the world your major。我们做家长的惟愿孩子今日以上上纽为荣他日上纽以他们为傲,不负国人乃至世界对这所学校的期望为好。
•之前对上纽有点印象,未深入了解,后上纽来宣讲,去听了,听进去了,遂深入了解上纽和纽大,经多方了解、咨询、实地考察,决定申请。随着了解的深入,儿子越来越喜欢上纽,参加校园日像打了鸡血似的,获得A档兴奋地跳啊。当时正值自主招生,问他:假如在清北、上纽间选择,何如?答:上纽,遂放弃自招。收到大礼包也很激动,感到上纽很人性化、很周到、对学生很呵护,收到通知书就比较平静了。假期他与高中同学去湖南旅游路过长沙就与长沙的准大学同学聚会了,还与成都的准大学同学和到成都的上海准大学同学聚会,并在群里与中外准大学同学交流,后在群里认识了将会同寝室的2室友,知道老美室友爱好三国,遂买了《三国志》,开学报到见面不久二人便上街去了。上纽点燃了孩子心中的火炬,累并快乐着,现烦恼的是喜欢的专业和课程太多,都想学但时间精力不够,选择的烦恼。
•我觉得一个人最终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跟毕业于哪个大学并不是正相关,但是学校文化对个人的价值观影响非常大。上纽最大的特色是把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相融到一起,GPS必修课提高你辨别是否、发现真理的能力,思想强大了才能看清社会的迷雾(注:《全球视野下的社会》Global Perspectives on Society,简称“GPS”,大一通识必修课,由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康奈尔大学前校长、法律与公共政策专家Jeffrey Lehman亲自授课)。
•高中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身份,让我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曾经十年的高校任教经历,也让我能比较清楚地预见孩子未来的大学生活。我儿外在略显拘谨,但思想比较活跃,我们一直以来很担心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高校的生活,又没有舍弃国内高考另寻出路的勇气。上纽解决了我所有的困惑,儿子A档录取!一路走来,最深的体会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感谢上纽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的选项,庆幸孩子抓住了这个机会!
•儿子上上纽真是意外,原本的目标是拿学校直荐名额进复旦,但真好赶上高考改革,学校年轻的老师建议儿子尝试上纽,在她心目中上纽不比复旦差。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幻想还有直荐机会,放弃校荐名额,自己准备了资料网上申请直至校园日和拿到A档,期间儿子对上纽的兴趣越来越浓,而我和他爸爸内心深处还是矛盾的,但是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儿子对我说他的选择希望能得到我们的认可,这样才是完美的。于是我们开始了解上纽,实地考察后,我们赞同了儿子的选择,快一年的学习使我们庆幸当初的选择,孩子的成长有目共赌,事实胜于雄辩。
•虽然我们地处西北,但是女儿和她老爸对上纽向往已久。女儿的课桌右上角、家里书桌正前方、钱包夹子里都有上纽的Slogan "Make the world your major."上纽的紫色成了女儿的最爱。校园日前,我们特意在兰州的商场买了一个紫色的小包。能被上纽录取是女儿最大的心愿。半年多的上纽大学生活,更让孩子和她老爸对这样的选择深信不疑!
•虽然过去一年多了,每每想起被录取时候的情景仍心潮澎湃。起先孩子是把上纽作为备胎,目标是港大、港科大。参加了港大的校园日活动、上纽的校园日活动,以及高考后港大和港科大的面试,虽然只取得B档,但上纽的国际化、对学生的重视、学校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上上纽的决心弥坚,最终放弃港大、港科大的录取,以及填报清北的机会,奔向上纽的怀抱。进上纽一年多了,孩子累并快乐着,作为家长真感到高兴。
•
2015年3月22日儿子独自一人参加完校园日回到家,激动地跟我们分享校园日所经历的一切,最后略有失落地跟我说:“老妈,事前我没有好好准备,活动中有些遗憾!但经过这次校园日活动,我想这所大学就是我想上的,如果有幸还能获得A或B录取,我们是不是不考虑别的其他学校,就上上纽了!?”我说:“好啊,只要你认为适合你,我们家全力支持,哪怕家中经济压力再大,妈妈也会想办法解决的。”儿子获得A录取收到了大礼包,激动不已,背着上纽的双肩包步入的高考考场,上纽给了他激情和自信。
2015年6月23日高考成绩出来,儿子理科671分,我们高兴和激动,但是接下来,问题和烦恼接踵而至,亲戚、朋友和老师开始纷纷劝说,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国内或香港名牌大学,我们陷入了迷茫和彷徨之中……
2015年6月25、26日,儿子关在家中苦苦思索、再三掂量,再次确认上纽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是自己的最佳选择,他对比国内高校,认真研究上纽的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情况,跟亲人、朋友和同学探讨,向Kevin请教各种问题,Kevin耐心地给他解答、给他提供帮助。Kevin不是劝你一定要来上纽,而是让你自己判断上纽是否真的是你想要的,是不是真的适合你;最后我儿经过对比和深思熟虑后告诉Kevin,他还是会选择上纽,这时Kevin给儿子发来俞校长的微博:同学你认真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吗?读着沉甸甸的寄语,儿子更加坚定了,相信上纽、相信自己!他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向往,也有迎接困难的信心!用俞校长的话说,就是愿意并做好了准备:追求一条不平坦、不一样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