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上海纽约大学的课程比较

(2014-09-22 14:41:21)
标签:

教育

大学

时评

分类: 上海纽约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整体课程结构如下

毕业生必须修满120学分及达到各类别的学分要求。

部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要求会降低至54学分,同时提高通识课或选修课的学分要求。

通识课18学分,占全部学分比例15%。

 

类别

科目

学分

总学分

大学核心课程

语言类 
(15 学分)

中文

3

36

英语

英语1

3

英语2

3

英语3

3

英语4

3

信息科技类 
(1 学分)

信息技术

1

体育与健康类
(2 学分)

体育

1

形体与健康

1

通识教育类 
(18 学分)

通识基础: 与人文对话

3

通识基础: 与自然对话

3

通识范围A: 中华文化传承

3

通识范围B: 自然、科学与科技

3

通识范围C: 社会与文化

3

通识范围D: 自我与人文

3

专业必修课程* (此部分课程设计具有高度通用性)

72

自由选修课程

12

总计:

120

 

 

上海纽约大学整体课程结构如下

毕业生必须修满128学分及达到各类别的学分要求。

通识课32学分,占全部学分比例25%。

 

1. General Education Core Requirements: 8 courses  32学分  25%

2. Major Requirements: 14 courses   56学分

3. General Electives (including language courses): 10 courses  40学分

总计:128学分

 

Business and Finance Majors' Sample Schedule

YEAR 1

1

2

3

4

Fall

Global Perspectives on Society I (including Writing Workshop)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Calculus

General Elective

Spring

Global Perspectives on Society II (including Writing Workshop)

Microeconomics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s on China

General Elective

 

YEAR 2

1

2

3

4

Fall

Global Perspectives on Culture I (including Writing Workshop)

Global Perspectives on Enterprise Systems

Foundations of Finance

Science Course

Spring

Global Perspectives on Culture II (including Writing Workshop)

Principl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Economics of Global Business

Science Course

 

    那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通识课占全部学分比例为什么低?

原因:中文学习占了3学分,英语学习占了12分,信息技术1分,体育与健康类2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意识到通识课的重要性,所以强调“部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要求会降低至54学分,同时提高通识课或选修课的学分要求。”

        不知道大家对照这两张表,有什么发现?感觉如何?

我感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像中西医结合专业,上海纽约大学像西医(医学)专业。

       美国,欧洲只承认西医为医学科学,中医不是科学。国内对中医认可度高,特别是一些有钱的人,一些有点权的人。但是遇到要救命的时候,大家又都奔西医而去。没有听说谁大出血,去找中医的。但是一旦病好了,又往往推崇起中医来,说:这次全靠某某著名中医名师,调养得法,才有今天,完全忘了西医曾经救过自己的命。

      个人认为在大陆的氛围里,前者更能如鱼得水。在世界的舞台上,后者更有活动空间。大家拭目以待。

 

附: 深圳侨报讯 (记者陈雪英通讯员马明霞):  

      昨日上午9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文化大讲堂”的首场讲座在该校体育馆举行,著名国学通家冯学成先生作为“中国文化大讲堂”的首位嘉宾,以“中文——汉语,中华文明的载体”为题,与听众分享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及核心价值观、儒释道三家的精义以及当代青年人的文化使命。

      冯学成,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十年来在成都开办“龙江书院”、在广州倡建“粤海书院”,先后对《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经典作了细腻的讲述,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先后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20余部。

      据悉,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从本月起举行“中国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将邀请来自两岸三地及海内外的知名文化学者作为活动的主讲嘉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