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项目合同、函件等文件资料上的日期,常用英式或美式日期的写法。英式日期格式是“日/月/年”的次序,美式日期按“月/日/年”的次序。如,2011年5月20日按英式写作“20th
May, 2011”,美式则为“May 20,
2011”,这种英语写法倒清晰易识别,但当日期全部用数字表示时,对我来说就很要命了。如,同样是2011年5月20日,英式写法为20/5/2011或20/5/11,美式写法则为5/20/2011或5/20/11。其中,因为20是大于12的数字,相对而言我还能看出来,如果日期是小于12的数字,比如2011年5月6日,按英式写法为6/5/2011或6/5/11,
美式写法为5/6/2011或5/6/11。如果这样的日期出现在文件中,或者进口货物包装箱上,我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是5月6日还是6月5日。如果出现在文件中,尚可根据文件内容或相关日期做出合理判断,其它情况下我就糊涂了。因此,建立OFFICE文档时,我都尽可能设定为国人习惯的“年/月/日”格式,如2011/05/20。
http://s15/middle/3e8b55d8ga3e42adc5f2e&690
显而易见,英美日期写法遵循由小到大——日、月、年的次序,而中国人习惯的日期写法正好相反,是由大到小——年、月、日的顺序。日期格式如此,在地址的写法上,英美习惯写法与中国也正好相反。按我们的惯用写法,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XXX号院XXX号楼XXX单元XXX室”,英文中恰好颠倒过来,写作“XXX室,XXX单元,XXX号楼,XXX号院,学院路,海淀区北京市”。除了时间(日期)和地点的写法这种最直观的表象区别,西方与我们之间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的不同,稍加留意还真是涉及方方面面。比如,领导先请,领导先用,领导先走,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爱国爱党爱集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服从组织,心底无私天地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是特定的文化语境、特定的形势、特定的国情下“由大到小”的深层体现,这种“由大到小”并非一无是处,唯独忽视了处在“小”这一位置上个人的独立性、自身价值和尊严。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不能受到“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的公民意识教育,这涉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问题。
不过,在这各国之间的沟通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七大洲四大洋成为事实上的地球村,正因为东西方之间,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才使我们无论走出国门与否,都能够感受和欣赏到世界的五彩斑斓与生活的色彩缤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