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县娘娘顶的春天

标签:
娘娘顶青峰山大悟游记组图 |
分类: 身边的风景 |

娘娘顶海拔812米,因山顶上的娘娘庙而得名,不过山下有青峰寺,这里又叫青峰山,不管哪个名字,地图上都能搜索到同名的山。山上的娘娘庙还是山下的青峰寺,现在都没有了,重建的娘娘庙是个半拉子工程。这次是来找花的,除了来的路上看到远处有两株外,山上几乎绝迹。仔细找了下,也都是些才有花蕾的零星小株。问了当地人,以前有也因为修路被挖了。

还好,路上总有桃花还有也樱花,妆点了山的色彩。

说起来我还是懒了,春天外面总有风景,那边的山樱桃花都谢了,这儿是个例外。早几天过来,这里应该更好。

既然知道了地名,网上也能找些传说,信不信无所谓,一个地方总要有些故事。

娘娘顶山脚下的青峰寺始建于隋朝,隋朝开国皇后来寺敬香求得太子杨广,后北宋年间,李娘娘在狸猫换太子的宫帏风波中被迫害避难来到青峰寺削发为尼,几年后李娘娘平反昭雪,当地百姓才知其真相,青峰寺因娘娘到寺为尼,神灵保佑,终昭回宫,从此名声大噪,香火旺盛,当时的地方官吏和社会名流,为表敬意,将青峰山更名为娘娘顶,娘娘顶依然是那样庄严和圣洁,那样神秘和浪漫。

娘娘顶是因山顶娘娘庙而得名,关于此庙的来历,民间传说有二:
一说,明嘉靖年间,大新店有一富绅,夜梦九天玄女娘娘嘱其在附近的最高山岭上建一庙宇,否则将有灭顶之灾。于是,他便在西部山顶“绿豆尖”的南坡上修了一座石木结构的寺庙,名曰“娘娘庙”。因庙的竣工日是农历三月初三,于是这天便成为庙会日。每年庙会之日,前来烧香的人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几经战乱,寺庙被毁,现仅存部分遗迹。近几年,附近村民又重新修建娘娘庙,每年三月三,香火依然旺盛。如今大悟全力打造全国风能开发示范县,从山角下修路至娘娘顶,给前去烧香祈福的人群带来了方便。
二说,公元1530年,明左副都御史、湖广人氏杨涟,与张天师关系甚好。一天,他拜访张时,见其庭院中站一蓬头垢面、赤脚光腿的少女,面带忧愁。杨起了同情之心,便劝张将少女放走。张对杨说:“别看她相貌丑陋,可是个神通广大的白鹤仙子。但也听从了杨的劝说,伸手指着少女说:“见客而去,遇杨而返。”于是少女便现出原形,变成一只白鹤飞走了。

白鹤飞到大新店西部“绿豆尖”上,化为一修道女子,住在山顶草棚里,为周围百姓治病消灾,有求必应。当地百姓为感谢道姑的恩德,便集资在山坳平坦处修建了一座寺庙,在山顶上修建了娘娘殿。从此,这里便人来人往,香火不断。十几年后,杨涟回乡探亲,听说山上道姑灵验,便特地前去看看。谁知道姑一见杨涟便现出原形,腾空飞走了,后来山坳的寺庙也倒塌了。近几年,附近村民又重新修建娘娘庙,每年三月三,香火依然旺盛。

山上的迎春花比较多,但杂草树枝也多

娘娘庙

去年上山虽说没有近前,但能看到这庙的样子,现在没有变化,香火钱不足。

娘娘顶南侧有一石洞,洞口宽约1.5米,高约1.8米,传说为“九天玄女娘娘”住居处,故名“仙人洞”。洞内生成天然石阶和七道石门,每道石门均为一小洞口;洞上方有一气孔,称“天心眼”;洞中泉水叮咚,四季如春;每当雨过天晴时,白云似朵朵玉莲,从洞中飘荡而出,成为娘娘顶的一大奇观。传说李娘娘来青峰寺为尼,当时一位大侠为暗中保护娘娘来此洞居住,大侠一面练功,一面暗地保护娘娘,直到李娘娘昭雪回宫,大侠继续在此洞修练,后得道成仙,该洞故此而得名。

娘娘顶南侧有一石洞,洞口宽约1.5米,高约1.8米,传说为“九天玄女娘娘”住居处,故名“仙人洞”。洞内生成天然石阶和七道石门,每道石门均为一小洞口;洞上方有一气孔,称“天心眼”;洞中泉水叮咚,四季如春;每当雨过天晴时,白云似朵朵玉莲,从洞中飘荡而出,成为娘娘顶的一大奇观。传说李娘娘来青峰寺为尼,当时一位大侠为暗中保护娘娘来此洞居住,大侠一面练功,一面暗地保护娘娘,直到李娘娘昭雪回宫,大侠继续在此洞修练,后得道成仙,该洞故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