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关系1
(2009-11-30 10:55:14)
标签:
教育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班主任杂谈 |
分类: 我教故我思 |
|
班级是学校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织单元,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息息相关。因此,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应该是良好的学校管理环境的形成完善与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班级管理的成效仅仅是学校管理的“末端效应”的展现。纵观各地名校的发展兴衰,没有学校管理僵化陈旧固步自封,而班级管理可以独树一帜精英辈出的情况。因为学校管理者的意识必然限制班级管理者的行为,学校管理的制度必然影响班级管理的落实。具体说来,学校管理对班级管理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放的学校管理必然造成班级管理的无序无法。 学校管理没有系统的思想指导,没有系统的制度规范,没有高效务实的工作运行机制,仅仅是领导“拍脑袋”决定,凭借感情用事,朝令夕改,朝三暮四,没有政策的连续性,就会出现各个科室各个部门人浮于事无事可做,只管上班,没有作为的情况,大家得过且过,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于是就没有人员也没有精力真正去考虑班级管理,也没有谁真正替班级管理者服务和考虑问题。就会出现班主任有求不应,门难进脸难看,事不行的情况,这就会逐渐将班级管理者抛向学校管理的前沿,实际上也是学校管理的“边际”,被边际化了的班主任,只好在寂寞冷落中各行其是。要么走向班级管理的封建压制,要么走向班级管理的自由散漫。而这又都是学校管理封建或者散漫的直接负效应。 二、学校的班主任政策必然影响班级管理的效能 国家已经出台了班主任职业化的文件,说明班主任工作需要得到肯定和重视。班主任的价值得不到肯定,或者只有口头上的肯定,没有政策上的保障,必然弱化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班主任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懈怠,穷于应付和维持,哪里有心情和功夫去深化管理。过去应试教育,有”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说法,现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学生本身也逐渐不再看重单一的分数,学校管理也应该顺应时势,走素质教育的路。如果学校还死守分数的教条,并且将之进化转移成”分分老师的命根“,动不动就扣班级分,扣班主任津贴,那么等于是釜底抽薪,班主任不堪重负,近年来,班主任难当,没人当的现象正是这种情况的反应。而国家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文件,其实也是为了从政策上扭转这种局势。 三,学校各部门的行政效率,影响班级管理。 设想学校的服务部门,如果摆错了自己的位置,变成了学校的管理部门甚至班主任的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班级管理将是什么样子。那时候,班主任仅仅变成了一个各科室的传声筒,和各科室政策制度的执行者,而且这种关系是单向的,只能由科室到班级,而不能逆向沟通。比如,政教处只管叫老师执行政令,而对班主任反应的情况漠然置之反应迟钝,比如教导处只管考试考务,而对班主任的反应唯恐避之不及推卸责任,比如后勤管理只管应付水电等表面情况,而对班级请求漠然处之,反应迟钝。这样,班级管理者就处于一种四顾无援,孤身奋战的境地。班级运行就失去了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保障,班主任变成了孤家寡人。无法利用即时有效的物质和政策去经营班级,还怎么治理班级。 四、学校的用人机制影响班级管理 五、学校的办校思维必然影响到班级管理 一流的学校自动变革,二流的学校跟着变革,三流的学校被迫变革,末流的学校不知道变革。如果一个学校不顺应时势,还逆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抱着应试教育的美梦,做着穿新鞋走老路的事情,那么注定这样的学校永远落后,丧失发展跃进的机会。素质教育和高考升学率并没有矛盾,相反,真正的素质教育拓宽了升学的渠道,促进了升学率的提高。一味的追求考试分数上线率,就会扼杀更多的学生发展的机会,也降低了学校的升学率。 |
|
|
|
, |
|
|
|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