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虞大明老师《牛郎织女》教学有感

(2016-06-14 18:45:57)
标签:

虞大明

牛郎织女

分类: 随笔

民间故事可以这样教

——听虞大明老师《牛郎织女》教学有感

                   崇文街小学  马玲玲 那聪慧

       在前段时间,我们参加了第三届透过全国大赛获奖者课例研讨高效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聆听了虞大明老师执教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让我们见识了虞老师的大气灵动、务实创新。

      “通俗易懂的民间传说故事,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精神文化财富。怎么教学?我以为应当删繁就简——删去理性乏味的内容分析,删去耗时费力的感情朗读,删去依样画葫的写法迁移……删,删,删,删得越光越好,只留下‘讲’,‘讲故事’的‘讲’,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讲’。民间传说故事,只有‘传说’起来,意义才会更大。”虞老师的这段话,真实地道出了他对《牛郎织女》的教学思考。

      这节课让我学们到了民间故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词:

      抓大放小,大胆取舍。大明老师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凭借预习,概括主要内容。讲好故事以及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整节课围绕这个目标开展,课堂显得十分精炼。

      整体概览,局部精读。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拟定了小标题“老牛指点迷津”、“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王母抓织女”、“牛郎追织女”、“王母划天河”、“牛郎织女鹊桥会”。但虞大明老师只是围绕了四个情节进行感悟,感情讲故事。课堂由面到点,学生一定有一得。

      教略学丰,奠基人生。开始讲故事了,一名学生自荐上台,老师跟学生耳语后学生开始讲“情节一”,全班学生来评价,这个环节孩子们知道了讲故事要有“味道”,开头一句就是“有天晚上啊”,而不是像书上写的“一天晚上”。故事要有味道。我想,今后孩子们在阅读任何一个故事时,也一定会想到今天的这节课。

      写法领悟,顺势迁移。什么是传说?幻想奇、悬念巧。这样写出的故事就吸引读者的眼球。这节课也让孩子们学会了写故事。

      旁征博引,延展宽度。但不光光只有讲故事能力的培养,中间渗透了很多佐料,有知识的渗透,比如什么叫传说?比如古代农耕文化。比如与四大民间传说的关系,与《白蛇传》的关系。就像大明老师自己说的,他把略读课文定位于“基于文本,适度高于文本”。

      结课拓展,阅读激活。传说因为口口相传,所以版本甚多。课后,虞大明老师引导孩子去阅读其他版本的《牛郎织女》。这就是课内到课外的大语文学习。

      记得有这样关于教师角色的描述: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引领者、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伙伴……虞大明老师就是这样的教师。我们抽空在网上学习了他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麦哨》《祖父的园子》……从诗歌到小说,他总是那么大气灵动、务实创新。这次活动,无论是虞大明老师还是陈敏老师都让我深深感受到:给学生他所需要的教学,便是成功的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