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少私寡欲

(2018-04-21 16:07:46)
分类: 经济
http://s9/bmiddle/0018ZXxYzy7mShayPxKe8&690

老子是秦时代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老子》一书。关于老子人,《史记》的不本子有不同的记记载,一 叫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的吏官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根据这种老子应是春秋末期人生年略早于孔子。 司马迁又说老子可能叫老莱子,他与孔子同时。还说老子是孔子死后一百余年的周太史儋。据此,老子则为战国时人民间传说,老子生下来手指着李树,他的母亲就叫他姓李总之,老子离现在年代久远这些话很难证实。

孔丘对老子是很崇敬的。据记载孔丘问礼于老子,老子说:您所问的都是老董了那些人的骨头早已腐烂,剩下的只是一些空话。何况有道的君子遇到政治机会就作官,坐马车;遇不到政治机会,那就像野地里蓬蒿一样随风飘转我听古人说:会做生意的人,屯积居奇把宝货严密地藏,不让别人看,好象他没有什么货色。盛德君子,从相貌上看,虽有大智慧却象很愚笨的人一样。希望您打掉骄气,去掉不合实际的欲望。因为骄傲和奢望 对于你的身心实在没有什么好处。我能告诉您的,如此而已。孔丘吿别老子后,对他的弟子说:禽鸟,我知道它会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水; 走兽,我知道它善跑。善走的可以用网套住它,能游的可以用钩竿把它钓上来,会飞的可以用带绳的箭把它射下来。至于说到龙,我什么也不知道,只见它风云际会可以飞上去。我今天看见的老子,恐怕就是一条龙吧!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老子》基本上是一本讲哲理的书。它比较系统地揭示出世界一切事物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提出了对于的双方会相互转化等朴素辩证法命题。但是,它把对立的统一看成是绝对的,把对立的斗争看成是相对的,认为矛盾的转化是无条件的,是一个简单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老子的这种关于事物矛盾和变化的思想,是春秋时代社会发生激烈变动的反映。当时诸候囯之间的战争频繁,社会动荡,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 老子的思想正是没落的统治阶级思想的反映,是消极的、保守的。 这种思想在老子的经济思想上的反映就是“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小国寡民(《老子》第八十章)两个方面

老子认为”和“不知足”是社会的最大的祸患。他说:灾祸过于不知道满足的,罪过没过于贪得无厌的。因此,他主张“无为”,所谓“ 无为”,对个人来说是清心寡欲,对社会国家来说,就是经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的圣人”的政治。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是知足的尽管他的财富并不多,他会认为自己是富足的。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知足虽然有不少财富,他还是觉得贫穷。在“无为“知足”这样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反对物质享受反对技巧,反对牟利,反对”。

反对物质享受崇尚俭朴。他认为只有俭朴才能扩大生活的范围, 否则就是趋于灭之道。他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音乐使人耳聋,丰的食物使人口伤,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偷和抢。 因此圣人”只求肚子吃饱,不图什么好看所以不要后者而要前者。这就说,过多的物质享受会使人心志迷乱,人們最好吃饱肚子就行了老子的崇尚俭朴的观点反映了他希望保障人的未来生活的愿望,也体现了他反对贵族阶级穷奢极欲的态度。

老子反对工艺技巧,认为它是一切社会纷乱的根源。老子说: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越引起很多反常的事情他还认为工艺技术还导致贼盗的出现。基于这些原因,他主张完全取消工艺技巧。 老子的这一主张与其他先秦学派不同。墨家重视工艺,而且身体力行搞工艺。早期儒家并不反对工艺,有的还推崇工艺。战国后期的儒家和法家虽主张限制工艺,但仍肯定工艺的社会功用。唯有道家坚持反对工艺技巧,这是道家经济思想的一个特点。

对于财产的私人占有,老子持反对态度。他描述自然界说让万物生长和繁殖,生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领导了万物而不对它们宰制。这就是最深远的“德”他把这个道理应用到社会经济方面,就意味着人们只须从事生产,而不求占有其产品。他说:把持占有,不如罢手。认为人们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了,没有必要占有那么多财产。 

老子反对贫富悬殊,主张均富。他建议人们不要追求过多的财富;金玉满堂,谁能长期守藏。富贵而骄,自寻苦恼。他说天的原则,不很象张开弓吗?高的就把它压低,低的就把它升起,过的就把它减少,少的就把它补足。天的“道”就是减少有余,用来补给不足;人的“道”就不是这样的,偏要减少不足,用来供给有余。谁能把有余的东西供给天下,只有有“道 的人才能这样。这说明老子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损有余以补不足,而是相反提不足以有余”。他希望以天之”来警诫贵族和富裕阶级 使他们能象有”的人那样,把自己的财产送给缺乏财产的人一些,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无为”的思想出发,老子提出了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 》第八十章)秋战国时代,兼并战争频繁,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老子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贵族领主对人民的盘剥严重,各大国土地广阔人民众多,工艺技术发展快等。针对这些问题,老子说: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对于各种器具,即便有也不要使用,要使人民不以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有船和车,没有机会去乘坐;虽有铠甲兵器没有机会去陈列。 使人民再回复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安闲,过得习惯。邻国相互可以望见,鸡鸣犬吠的声音相互可以听到,到死不相往还。这就是他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提出的这个社会蓝图,一方面是对于当时统治阶级残酷剥削人民和骄奢生活的谴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理想是值得探讨的。另一方面,它不能正视政治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出现和经济上新兴阶级及新的工艺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现实,企图返蒙昧的原始社会。这显然是复古的、倒退的、反历史的思想,是一种根本无法实现的主观空想

老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发展成为黄老之学。到了西汉时代,黄老之学成了封建统治者无为而治”的主导政治思想,对这个时代产生了较大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