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说名流:从北大说开去……02

(2011-05-15 02:59:09)
标签:

苹果电脑

机场

范曾

羲和雅居

李黎明

前呼后拥

不再来

高子鲜

何大猷

李昕

分类: 漫说名流:从北大说开去

常心斋随笔【漫说名流】从北大到南开,从未名湖到东大桥(连载)-02a

    中华文学选刊发表我的文章《归去来,范曾》(当时主编为何启治)

http://s8/middle/3e8773ddta34c01a7b967&690

    可能是我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我的苹果电脑故障频频。此事有日记为凭。

    1993年11月11日(雨,星期四):今天,我的电脑老是出毛病,无缘无故地死机,甚至画面全失,弄得我好几次,刚刚打上的东西,就丢失了。这种情况过去也曾出现过。电话、传真也出过鬼。1993年11月16日(阴,大风降温,雨夹雪,星期二):电脑不断出现故障,萤光屏不时黑暗,无法工作,只好给华远电脑公司打电话。他们说,是扫描器的零件坏了,元件用了五年,就老化了,里面没有风扇(按:后来的电脑里面都有电扇了),时间一长,太热,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只得送去修理。

    用这台苹果电脑,写的第一篇电脑日记,便是范曾只身归国(楠莉还呆在巴黎):

    1993年6月29日(雨,星期二):

    今晨7点50分,范曾乘中国民航CA-934班机到达北京首都机场。我与司机驱车去机场,然后返回昆仑饭店。许多香港与台湾记者均未见到范曾。范曾到达天津之后,中午12时47分,我便收到范曾托南开大学外事处处长逄诵丰先生发来的传真(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原副系主任王雁飞先生的随身毛笔在饭厅写成)∶

      梅斌兄∶

          请告知北京诸友,安抵南大,怕乱,故有关方面详作安排,

          请告知所有友人。          范曾。

    我当即告知北京诸友。

    范曾不知,他说的诸友,我打电话通知时,咸称“敏感时期,不便出面”。

    【按】后来范曾身边高朋满座,前呼后拥时,我的妻子李黎明便很认真地告知范曾,我家梅斌将从你的身边淡去。等我们年老时,再一起叙旧吧。范曾不大相信。

    参见日记1996年2月14日(阴,大风5至6级,零下6度至2度,星期三)

    今天是西方的所谓“情人节”。

    人民日报社张东声给我打电话,说请大家到范曾那里过年吃饭,要我也去。下午三点多钟,张东声又来电话说:“我现在就在老范这儿,老范请你来吃饭。”我提前下班,从法国大使馆骑车去日坛公园的羲和雅居(按:我二度回法国大使馆上班)。见范曾的房门上贴了一张条子,写着∶“梅斌,我在饭店里面的一间雅室里。”我还没有进门,范曾便在雅室的里面向我招手。范曾归国之后多次说,我家小李是最关心他的,一见到我便问:“怎么就是你一个人来?”我笑道:“没有说要小李来呀。”

    我的妻子李黎明颇具见识,早在南开大学,见到范曾的第一天,便当着范曾的面,认真地对他说过,我家梅斌只是在你困难的时候,才出现在你的身边。将来,等你身边有人前呼后拥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来了。

    这天,我提及此事,不胜感慨:贤哉斯言!俗话说,远香近臭。日后不给大师添麻烦,留下美好的印象,保持纯真的友情,这或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常心斋随笔【漫说名流】从北大到南开,从未名湖到东大桥(连载)-02b

 

    前不久,我去武汉游东湖,与老友高子鲜重聚,席间,《今古传奇》副总何大猷兄一见面,就握住我的手,感慨不已说,久闻大名了。当年只见其文,未见其人,一晃十八年过去了,今天终于得见,如愿以偿,幸会幸会。当年,经子鲜兄力荐,在全国报刊第一个拍板,在《湖北日报》楚天周末版发表我的文章《归去来,范曾》的,就是这位颇具胆略的何大猷。同时发表此文的,还有《济南日报》周末版。不久,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华文学选刊》转载此文,并在封面突显其标题:“归去来,范曾!”这些默默无闻的编辑,姓甚名谁,我都没有跟范曾提过,其中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年轻的社长助理李昕。后来,我的长篇游记《法兰西漫游》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前那篇才华横溢、被许多一流评论家赞不绝口的序,就是李昕写的。

    范曾只身回国之后,料理了离婚事宜,又返回巴黎,与楠莉举办婚礼。

    参看日记1993年10月9日(阴,大风,星期六)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社长助理李昕来电话,问我能否为他们刚刚创刊的《中华散文》杂志明年第一期写一篇文章,或者把范曾的散文给他们先发一两篇。我说,我现在主要在与范曾合作,撰写《范曾归国记》,不知会写成一个什么东西。范曾的散文,要等香港的杂志发完之后,再在国内发。此事还得征求他本人意见。关于我的《法兰西漫游》,我想把全稿重新看一遍,时间大约一个星期。李昕说,还是他先看一遍吧。我说,这部书,我已通知,辞掉别的出版社。李昕说,这没有问题,我们已经签过合同了。

    1993 年10月19日(晴,星期二)

    早上收到范曾昨夜零点从巴黎发来的传真,断断续续发了半小时,一共九页,是一篇散文,题为《风从东方来》,写得真好。我当即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李昕打电话。李昕听说,太高兴了,说一定发头条。我说最好下个月就能见到。他去问了一下,回电话说,这一期已经开印,实在赶不上了,一月初出可以。连我的序一起发……。并说,我们发了,《中华文学选刊》还可以选用。……这儿一登,别处便都敢登了。

 

 

常心斋随笔【漫说名流】从北大到南开,从未名湖到东大桥(连载)-02c

 

    李昕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上午我给范曾这篇散文写了一篇序,一千字∶

    《文胜于画——喜读范曾的一篇绝妙散文》。

    癸酉之夏,范曾决意自巴黎归国。行期在即,他以十天时间,拨冗写就二十六篇散文,总其名曰《辞国记》,以一美金四字在香港《东周刊》连载。六月十一日,范曾来电曰∶“弟之《辞国记》发表之后,读者咸谓弟之文采为书、画所掩。二十六篇刊毕后,将汇为一集,兄其为弟作序可矣。此文集,自信为美文也。”不久,国内诸报刊闻讯,争欲选载数篇,以享先睹之快。谁知,十月十五日,范曾又来电曰∶“顷接东方出版社之通知,曰,《辞国记》中之文即使部分亦不可刊于其它刊物之中。(按∶因该社具有全球专有版权,发行单行本权益除外。)另由我最近两天泡制一篇3, 000字的散文寄兄,岂不更好,兄倘以为可,则我亦学兄之洗手沐浴焚香,而为清绝之文,三天之后传上。”

    果然,三天之后,我便收到范曾这篇“清绝之文”——《风从哪里来》,凡两千六百余字,洋洋洒洒,且书写工整。余观此文,妙在中间四句∶“诗人的确爱风,所以称他们为风人;他们直承诗经楚词的传统,所以称他们风骚;而诗人又倜傥多情,所以说他们风情;诗人偶有微行,被轻谩为风流。”此四句,范曾在书信中曾多次提及,必是神思已久,方能演绎成此美文,可谓范曾此文之由来。又,贵在末尾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归到我心爱的东土,归到我海外三载,魂牵梦萦的故国!”或曰,风从哪里来?曰,风从东方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可矣。游子东归,必发浩荡长歌,可谓范曾此时之心境。

    范曾才思之敏捷,之泉涌,令人惊叹。我曾与京津众友人多次听范曾高声背诵其《莽神州赋》,感情之充沛,声调之激越,举座无不唏嘘。更有甚者,范曾与文怀沙先生驱车赴会途中,便能一人一句,将屈原的长篇《离骚》从头至尾,浩浩荡荡,一字不拉地背诵一遍。荣宝斋米景扬兄曾言,范曾为其画展作序,并不需打稿,只凝思约半小时,便当面饱蘸浓墨,奋笔疾书,八九页序文一挥而就,且一字不改。拟《莽神州赋》亦然。就古诗文而言,说句狂话,这种倒背如流、下笔千言的功夫,我至今尚未见有第二人。

    难怪吴祖光先生在东大桥他的家中,与我谈及“诗书画三绝”时,曾说∶“诗书画兼擅是中国历代所谓‘文人画家’的传统。发展到今天,当世画家,兼有三者之长者已不多见。论书与画能与范氏匹敌者容或有之;但就古典诗文而言,环顾域内,似乎唯以范为独擅专长了,这是我一向的印象。”

    范曾文胜于画,非妄言也。

    是为小序。时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日,于北京常心斋。

 

 

常心斋随笔【漫说名流】从北大到南开,从未名湖到东大桥(连载)-02d

 

    上午11点40分,巴黎时间凌晨4点40分,范曾夜不能寐,又迫不及待地打来电话,问看了他的文章,觉得怎么样。我说,绝妙文章,我已经陶醉了三小时。他说,这篇文章老实说,是下了功夫,因为我范曾到底是才子。又问,是否很牛×?我说,太牛×了。这种文章不是人写的,人写不出来。他很高兴,说,你老兄欣赏我的文章,我就得意了。我告诉他,元旦之后,即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杂志上发头条。这家杂志一登,○的突破,别处便都敢登了。我的妻子李黎明在一旁插道,什么○的突破,早就○的突破了,我们在《长江》发了两篇文章,已经突破两次了。还登了楠莉的大照片。……范曾说,对,对,早就○的突破了。……

    他要我赶快把我写的序传给他。这家伙一夜不想睡觉了。

    看了我传去的序,范曾又旋即传来两页∶

    梅斌兄∶

    昨日为文,夜半(凌晨五时)致电,听兄之激赏,视为平生知音,晨起读序,妙哉!兄于愚弟归国前后,所写FAX,所著文章,与愚弟之FAX,所著文章,洋洋数万字矣,待我归后,详为删增补阙,以此付梓,亦可得美金也,兄其有意乎?

    序文之妙在要言不繁,不亢不卑。读至“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可矣”,不禁拍案大喜,骂曰∶“他妈的,真绝!”胜写谀词千句也,故范曾批曰∶“序胜于文!”序文不可动一字,又编者读后之反映亦盼详告。倘兄真以为弟文胜于画,则弟送兄之画免矣,送文稿一份给兄,且从今后每月写美文一、两篇,以换美金,维持小康亦足矣,然后卖林肯之豪车,换绍兴之美酒,呼梅斌于东篱,醉晨昏于南开,不复风骚,无力风流,直为疯子矣。    此问

    近祺                          弟曾 于巴黎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九日。

 

 

常心斋随笔【漫说名流】从北大到南开,从未名湖到东大桥(连载)-02e

 

    晚上约十时,范曾又给我的家中打来电话,催问我传真收到没有。……

    范曾强调说,序文绝妙,照登,不可删改。文章投了没有?投的是什么散文杂志?我又重复了一遍,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杂志发头条。……他们一登,别处便都敢登了。范曾又说,你要对他们强调说,我现在已是中国驻巴黎大使馆的贵宾了。不过,《辞国记》能否在国内发行,还不一定,东方出版社的合同上有一条,发行单行本要由他们处理。我说,合同上不是说该社具有全球专有版权,但发行单行本权益除外吗。他说,是吗?那就好了。我又说,你上次回巴黎之前,在日坛公园说,委托我代你与出版社签约,你应当给我一份书面的东西。另外,应当立即给东方出版社去份传真,澄清自己出版单行本的问题,免得以后节外生枝。……

    范曾说,他现在就是在等法国十年居留证,办完之后就回来。昨天又去了一次,十年居留证没有问题。大概十一月就回来。……现在,中国大使馆里所有的人对他都是好朋友的样子了!范曾今日发来两次传真,共十一页,又打来两次电话,都不短,按司机老张的说法,两辆自行车又没有了。

    法国大使马腾先生今天送来一张请帖,请我出席10月22日下午17点在法国大使住宅举行的离任招待会。这位老兄临走之前,想起昔日的朋友。真是够意思的。我到法国大使馆的时候,马腾先生任公使衔参赞,他是个极其活跃的外交官,特别喜欢跟北京的文化界人士交往。得知我搞文学翻译,就经常利用回国述职的机会,从巴黎采购法文原版图书带给我,最珍贵的一套书,就是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人称法国的《红楼梦》,字典纸出版,精装三大本,共计3, 500页,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当时的法国大使馆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界精英的沙龙,像钱钟书、杨绛、吴祖光、新凤霞、张洁、罗大冈等人,以及各类艺术家,尤其是电影导演、电影演员,都成了大使馆的常客。后来,马腾回京当大使,此类活动明显减少,花团锦簇盛况不再,我问过他,他说,现在当大使,政务在身,不能总跟文化界打交道了。

 

DSCF3179a 我在80年代使用的苹果第一代电脑

http://s1/middle/3e8773ddt76b9b66b9f00&690

DSCF3301a 儿子放手临摹的范曾作品,这都是在认识范曾之前所作
http://s9/middle/3e8773ddta34122ad1c68&690

范曾归国当天函告梅斌安抵南开大学请告知北京友人
http://s12/middle/3e8773ddta3412de3b82b&690

范曾归国前夕梅斌在国内楚天周末发表第一篇文章《归去来,范曾!》
http://s13/middle/3e8773ddta3412ec104dc&690

DSCF2985a 中华散文发表范曾新赋《风从哪里来》李昕时任副主编1

http://s4/middle/3e8773ddta34152b0c8c3&690

DSCF2985a 中华散文发表范曾新赋《风从哪里来》李昕时任副主编12
http://s9/middle/3e8773ddta34152f38bc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