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第三天-----干点正事,去展会
(2010-12-04 00:57:45)
标签:
杂谈 |
毕竟来厦门是参加牙医聚会的,总是走私不好,2号去了会展中心。
和每次一样,先要办门卡。
因为先在网上预报名了,所以被列为VIP,进门卡已经根据预报名制作好了,可以直接去领。
组委会开辟了十几个窗口办门卡,其中只有两个是VIP口。
所以虽然非VIP口要现制作门卡,而VIP口是直接领卡,
但是因为人数和窗口的严重不对等,造成的实际情况是:
非VIP的很快,VIP的很慢。。。。
生活中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情况呢?
----------------------------------------------------------------------------------------------
和约好的福州的朋友见了面,因为有历届北京展会的经验,帮她充当了导游。
带她几个展台走走看看。
突然想,其实多数来的牙医进这种地方还是挺晕的。
往往找不到想去的展台,为了买合适而便宜的材料而多走不少冤枉路。
那么,是不是可以组织几个护士,先做个培训,
然后给需要的牙医做有偿的展会导游和导购呢?
有没有市场?
----------------------------------------------------------------------------------------------
朋友走到一个卖牙科CT的展台前面停了下来,我问她,怎么了?有兴趣?
她说,不懂这个怎么回事?
我说我给你问。
其实旁边已经站了好多人,但是就是没人去问----似乎都觉得问这个东西显得自己没知识?
我不管这个,我问。
我像个记者似地上去了:你这玩意咋回事?给介绍介绍呗。。。。。
厂家业务员很高兴,于是开始介绍。
我问:你这个多少钱?拍一次成本多少?建议拍一次多少钱?哪里买过了?他们一个月最多可以拍多少个片子?
其实谁都明白,光靠这个机器本身是一定不挣钱的。
买这个机器的目的不是为了靠他本身盈利,
是应该靠他的片子带来多余的利润,靠他提高医疗机构的档次,靠他宣传。。。
这些都知道的事儿,似乎卖东西的业务员不知道。。。
下来我问我朋友,你怎么走了?不听了?
她说:我听不懂。。。
------------------------------------------------------------------------------------
这次展会的参展商并不多,展台很少。
好像是讲课较多。
不过因为总有各种展会,所以听的也太多了。
所以重点还是在会友上面。
这种展会是不来后悔,
来了更后悔。
==========================================================================================
其实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应KQ88网站周总的邀请,要我讲讲为什么我的患者多?
他让我讲讲我是怎么和患者沟通的?
其实这个很难讲。
患者的性格千差万别,患者的牙齿千奇百怪,患者的经济高低悬殊。。。
不同的患者肯定是不同的沟通的。
患者多肯定是靠技术,靠信誉,靠服务。。。。
靠忽悠只能一时,难以一世。。。。
事先也大致准备了一下,不过没有成稿,没有做PPT。
朋友说你怎么不做个PPT啊,这样不容易跑题。
我说我没有主题,所以我跑不了,呵呵。
周总给我安排了最后一个,很尴尬,我不知道我会什么时间上去?
什么时间结束?
我更不知道下面的听众都是什么样的人?
当天的时间挺有意思的,
先是李刚博士上去讲,然后是宋文博,然后是李军安。。。
这三个人居然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
按预计是五个人五个小时。。。。。
如果姚森博士也很快讲完的话,难不成让我一个人讲三个小时?
周总有点急,过来问我行不行?
我咬咬牙,行。
他显然不放心,也不想给我压力太大,看看旁边刘平医生在,赶快求助刘平医生上去讲讲病例。
刘老师很有水平,也很给面子,简单准备了一下就上场了。
讲他的种植病例。
讲的很好,又耗进去半个多小时。
姚森博士上场,果然不负众望,讲的非常好,听的人越来越多。
姚博士也很在状态,越讲越兴奋。
姚博士居然讲了两个多小时。
这样一下子把本来需要我一个人讲几个人时间的状态,变成了我可能要没有时间了。。。。
周总可能还是很希望我讲一讲,借这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
所以上去和姚森博士说了点什么。
姚博士于是很快结束,把会场交给了我。。。。
姚博士讲的非常好,场下人非常之多。
我知道,大家听的很过瘾的同时也听的很累了。
我想象,如果我前几句话抓不住听众的兴趣的话,人们会好不犹豫的离开,谁会管你的面子?
我怀疑,下面的人可能没几个人知道我是谁。。。。
周总很隆重的推出了我,于是大家给了稀稀落落的掌声。
我知道,我的怀疑被证实了。
于是我上去第一句话就说:谢谢大家礼貌的掌声。
我说你们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我是谁吧?
所以你们鼓掌完全是出于礼貌。
我说我先做个调查吧,知道我是谁的,请举手。
没几个人举手。
来听的很多是过客,看到这里人多,看到这里有人讲课,于是就过来听了。
根本就不知道讲的人都是谁,也不知道讲什么内容。。。
这和我们平时的课堂完全不同。
平时我们上课不管老师讲的好,还是不好,你是不能中途进去的,也不能中途离场。
这里不一样,不停的有人新来的,一旦你的内容部吸引他,他会马上选择离开。
所以在这样的地方讲,一定不能讲连续剧,只能讲系列剧。
可以讲一堆堆的小故事,单独成章的。
可以保证随时来的人能听懂。不至于因为没听见前面而不理解后面。
你的小故事一旦连着两个不吸引人,一定会有人走的。
就像我们在网上看文章,当一个文章比较长的时候,即使它写的再好,能看完的人也不多。
所以现在不流行博客,只流行微博。
当然,博客也可以像我这样写,用华丽的分割线分开。
每个人找自己喜欢看的段落就好了。
让我给一些很少上网的人讲网络沟通,讲网络营销。。。。
汗,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