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11一路上有你
| 分类: 零落故事 |

1993年,还在上初中的我,上学路上走过一家音像店,忽然听到一首歌,旋律凄美歌词动人,那醇厚而感性的歌声一下子拉住我的心,让我在半坡上停下了脚步。直到把这首歌听完。
那首歌叫《吻别》,唱它的人是张学友。
在这之前,有同学喜欢张学友,但是我并不喜欢,很简单,因为他长得不帅,小女生的年龄,都是喜欢外表帅帅的男生。
但是那天的“吻别”让我上课迟到了,我开始记住了这个声音,开始向同学借张学友的卡带来听。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外表平凡歌声动听的男人。要知道,在这之前,我喜欢过很多偶像,但时间都不长,只有张学友,一喜欢就是18年。
那时没有CD,更没有网络,唯一能听歌的就是卡带,但一盘卡带的价格并不便宜,对家庭不富裕的我来说是不敢奢望的。所以,没有一盘真正属于自己的张学友的专辑,借别人的总是要还的,因此每次借到后总是反反复复地听,然后把歌词写在小本本上。
还记得有一天下午,和同学逃课去看镭射,就是当时的录像厅,里面放的香港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看到学友一下子拿了好多奖,大家都激动地吼着,仿佛是在现场。
也是在那时,我记住了一首让我每每听到都会落泪的歌《分手总要在雨天》。
虽然,十几岁的我没有一点爱情的经验,但那种心痛的感觉却十分刻骨,让我第一次觉得爱情是凄美的东西。
后来,开始工作后的我,买了好多张学友的碟片,虽然那些歌早已耳熟能详,但是总也听不腻,他总会唱到你心中最深最软的地方,让你想起很多的往事。
他的歌,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而我们,回味他的歌也回味着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
2010年,到香港逛街,走进音像店一眼就看见了学友的新专辑《Private Corner》。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岁月的历练让他的歌变得更加的温暖,平和。不再通俗,不再上口,但是珍藏已成习惯。
第一次看张学友的演唱会是在2007年。
用了两个月的工资,一个人,山城重庆,冒着大雨,裹着雨衣,看JACKY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内心很激动,表面却很安静。就像在看一个老朋友的演出。
4年时间一晃而过。这一次在成都,发现学友的脸上又多了些许岁月的痕迹,但是他还是那么敬业,三个小时不间断的演唱,舞蹈,甚至劈叉,还有那偶尔露出的孩子般的神情,都会让你忘记他的年龄。
这一次,我不再是一个人,我的旁边还有他。而Jacky刚好唱了那首《你的名字我的姓氏》,见证了我们的幸福。
偶像是什么?
是会带给你正面的引导和积极意义的人才能称之为偶像。
我想,张学友一定是的。
他的歌声,他的为人从没让歌迷失望过。
我还会来看你的演唱会,只要你唱,我就会来。
再见,学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