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01,196
  • 关注人气:11,4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寡妇村看印度女性命运

(2013-06-08 11:21:35)
标签:

寡妇村

印度

女性地位

强奸

杂谈

分类: 社会
本刊记者:赵萌

    “孩子,你还记得你结过婚吗?”
    “不记得。”
    “你丈夫死了,你现在成了寡妇。”
    “要作多久寡妇,爸爸?”
     这是印度电影《月亮河》开场2分47秒处的一段对白。八岁的小女孩曲亚刚刚死了丈夫,成了一个新寡妇。
根据印度教传统,剃发后,她被爸爸带到“寡妇院”去守寡。在那里,曲亚必须对她过去犯下的“罪过”忏悔,因为她被人们当成害死丈夫的元凶。尚且年幼、极度渴望母爱的曲亚根本不愿意待在这个凄冷的“寡妇院”,她总说明天爸爸妈妈就来接她。

在寡妇村看印度女性命运

    《月亮河》记录了1938年印度“寡妇院”里一群寡妇的悲惨生活,而这一切都是在印度教圣洁的光环下发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度仍延续着两千年前的《玛奴法典》——一旦丈夫去世,妻子立刻被送到当地的寡妇之家,终生被剥夺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她们的身体不能与正常人触碰,连影子都不能碰到,否则就被视为不吉利,她们不能再吃油炸点心和香喷喷的甜食,没有社交,更不能再婚,只能寂寞地老死。

在寡妇村看印度女性命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电影里上世纪30年代的一幕幕情节,在今天的印度仍继续上演着。据统计,印度全国有4000万丧偶的寡妇。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省,丧偶的寡妇被强迫嫁给已故丈夫的兄弟,理由是:被一个男人占有就可以防止被别人强奸。而这只是印度寡妇的一种命运。依照印度的宗教观念,寡妇的命运只有三种:嫁给亡夫的兄弟、随亡夫一起火化、在寡妇院里度过余生。
    在当今印度,寡妇随亡夫一起火化的事已不多见,然而身体和精神上的枷锁还普遍存在着。她们除了受歧视外,按照印度教传统,还要遵守一堆苛刻的规矩,这样留给寡妇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家里默默忍受度过余生,要么跑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自己讨生活。

在寡妇村看印度女性命运

浪漫与罪恶:印度寡妇城维伦达文
    英国BBC电视台记者Anthony Denselow2013年3月前往印度著名的“寡妇城”维伦达文采访,他这样描述自己看到的维伦达文:数千名寡妇正在艰难地向印度北部的一个小镇进发。一些寡妇甚至不远千里迁往那个小镇,一开始没人明白到底为什么。
    BBC电视台记者笔下的维伦达文是宗教圣地,坐落于亚穆纳河畔,在德里东南方向,距离几小时车程。在这个庙宇鳞次栉比的小镇里,神明“克利须那”的名字被每个人传颂着,而据说朝拜此神也是寡妇们赶往这里聚居的一个原因。根据史诗巨作《摩诃婆罗多》中的记载,克利须那和神圣罗陀陷入爱河。罗陀和克利须那的名字已经被后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位朝圣者来到维伦达文循迹古庙、踏下石阶、沐浴圣水时,也都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心。 
    然而,维伦达文也有其冷酷的一面——它也被称为“寡妇之城”。BBC记者写道,花一点时间观察庙宇前进进出出的朝拜者,你会发现寡妇们就在其中。这些寡妇们经历了岁月的风霜,身着白色素服,时常向路人行乞。     颂蒂是一个坚强的寡妇,现已80高龄。她的丈夫很早就过世了,于是她不得不独自一人把四个孩子抚养长大。到后来,儿媳把她赶了出来,并声称养活整个家庭的人是自己的丈夫,即颂蒂的儿子。儿媳还说:“既然你没有丈夫,你就必须自己养活自己。” 
    当地政府修建了四处供朝圣者们交流的修行处所,一些寡妇栖居于此,但是仍有许多寡妇需要靠乞讨才能租得起一个栖身之地。一些寡妇声称,当地人对待她们十分粗暴,只有朝圣者才会愿意为积攒功德而施舍她们。 在这个本该充斥着浪漫色彩的小镇上,对一些人来说,甚至连看寡妇一眼都是极为不祥的。 

在寡妇村看印度女性命运
    
    茹阿妲是一位年轻寡妇,今年28岁,10年前她的丈夫去世。此后,她惨遭家庭成员强奸,为了不给家庭留下坏名声,2008年,她独自一人来到维伦达文。茹阿妲并没有像其他寡妇一样靠政府或路人接济,她找了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照顾一位年迈多病的圣人。她为圣人打扫庭院、做饭并买药。
    她很幸运,圣人去世后,她继承了圣人的一间小屋。她经常紧锁房门把自己关在屋里——以防被强奸。一天,在去亚穆纳河岸的路上,一位男子一路跟随她,并暗示愿意付钱。茹阿妲清楚地知道,卖淫一直是这里寡妇生存下来的最普遍方式。最终茹阿妲逃离了男子的跟踪。
    但并不是每个寡妇都像她这么幸运。在一些修行的庙宇里,他们的“头”批着神灵的外衣、利用权势逼迫年轻寡妇卖淫,并剥夺她们赚取的钱财。
    最令人发指的是,一旦寡妇在卖淫中怀孕了,引产的方式是一顿严刑拷打。

印度女性地位比索马里还差
    有一部印度电影叫做《没有女人的国家》。影片一开始,女主角被抬进产房,丈夫在外面焦急地踱步。突然一阵婴儿啼哭声传来,丈夫听到产婆说“是女孩”后,接过婴儿,马上扔进井里溺死。
    电影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在印度,一个新娘的嫁妆要15万卢比(约合2万元人民币),是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的4倍。如果有好几个女儿,非得倾家荡产不可。嫁妆少了,不但父母没有面子,女儿嫁出去后还会受到婆家的歧视。因此,印度人普遍不想要女孩。
    无论是影视、文学虚构还是社会现实,印度女性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都充斥着危险和厄运。路透基金会的新闻机构“TrustLaw”将印度列为妇女境遇最差的国家。另一份路透社的调查显示,对女性而言,印度是全球危险程度第四高的国家,比索马里还要糟,略好于战乱不断的阿富汗。印度平均每3分钟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首都德里甚至被冠以“强奸之都”的恶名。
    一位专家称:印度虽然有“现代”的民主宪政体制,但政府消极应对社会中的古老宗教观念。此外,政客为了选票大搞形象工程,大开空头支票,涉及到改革使畏首畏尾。由于“男权社会”的文化和传统以及印度争取选票的政治活动是立足于群体和种姓,所以导致了政府的“不作为”。
    如果用最精准的一句话概括印度民众改革愿望与政客无能,就是作家Gurcharan Das说过的:“年轻的印度,年迈的政客”。

本文刊于《世界博览》2013年第11期
在寡妇村看印度女性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