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众 供图/施坦威公司
拥有施坦威钢琴,让富人自觉有品位,让学院自信有水平,让钢琴家自喜有知音,让纽约城甚至美国自豪有文化。它是离普通人距离最近的奢饰品,也是高雅的代名词,这背后除了过硬的钢琴制造技术,还有媲美其专利的营销手段。
爱车的人未必听说过布加迪,学钢琴的人却几乎都知道施坦威。一家英国媒体曾在2011年评出了世界五大奢饰品,其中顶级跑车布加迪和钢琴之王施坦威均榜上有名,与之并列的还有迪拜棕榈岛上的豪宅、私人飞机品牌庞巴迪以及明星大腕也要排队的爱马仕皮包。尽管对于大众来说,施坦威并不及爱马仕耳熟能详,但这个绝对意义上的奢饰品一直积极走下神坛。
施坦威和它的艺术家们
施坦威钢琴起源于德国的一个家庭作坊,创始人亨利•施坦威本是位木匠,业余时间修理管风琴。1836年,他在自家的厨房里制作出一架钢琴。之后,他和儿子们不断完善着自家钢琴;并在布伦瑞克州展览会上赢得了金奖,成为了德国知名的钢琴品牌。而后,由于亨利的其中一个儿子卡尔参与了德国的政治起义,导致业务衰退。
1850年,施坦威一家乘船来到纽约,在这片新大陆创立了自己的公司——Steinway &
Sons(施坦威和儿子们)。当时,美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把钢琴视作客厅必要的摆设。这是整个钢琴市场的黄金期,竞争也尤其激烈。很快,在纽约水晶宫殿举办的美国艺术学院展览会上,施坦威钢琴再次夺得金奖,并在之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成为美国最大的钢琴制造商。
施坦威家族有很多能工巧匠,公司的第二任总裁,亨利其中一个儿子——威廉确是一位足以谱写经营教科书的企业家。他让“施坦威”这个名字同美国音乐品位的培养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他积极同曼哈顿的精英打成一片,经常在社交聚会上为知名艺术家伴奏。并在接班的第二年,设立了第一座施坦威音乐厅,2000个座位的规模使其成为纽约第二大聚会场所。在卡耐基音乐厅成立以前,施坦威音乐厅一直是纽约音乐和文化生活的核心,也是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出场所。这里不仅举办音乐会,还召开讲座、读书会。每次听众们进入音乐厅前,都要先经过展示着一架架施坦威钢琴的陈列厅。
在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施坦威钢琴摘得了“最高荣誉金奖”,自此,它开始进驻各国王室。施坦威上海分公司向《世界博览》透露,在公司的档案中保存中不少皇室写给施坦威的信件,但是目前还不予公开。
在威廉的品牌经营中,最漂亮的手笔就是“施坦威艺术家”项目。俄国著名音乐家安东•鲁宾斯坦是第一位施坦威艺术家。1872年秋季,威廉邀请鲁宾斯坦在美国巡演中,并说服他在近8个月的巡演中只使用施坦威钢琴。
在施坦威音乐厅举办的美国巡演告别音乐会上,当鲁宾斯坦结束最后一曲时,人们蜂拥上台拉扯他的衣服,想要扯下一粒纽扣或是一小块布以作纪念。从那时开始,施坦威成了完美的代名词。施坦威艺术家团队也不断壮大。迄今为止,包括拉赫玛尼诺夫、郎朗、李云迪、等,已有1600多位钢琴家自愿申请并成为一份子。
“辉煌的极品”
鲁宾斯坦曾评价施坦威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与之相仿。”李斯特亦赞美它是“辉煌的极品”。
内行们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让门外汉感受施坦威钢琴的品质时,将它比作“钢琴中的法拉利”。这还不够直观。如果拿中国人熟悉的珠江、雅马哈和施坦威做个比较呢?那不是欺负人吗?“一台珠江或者星海的立式钢琴万儿八千就够了,而一般演奏级别的雅马哈或卡哇伊三角钢琴是二三十万,但一台施坦威三角钢琴则要百万。从价格看,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张楠从小学习钢琴,但直到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正好赶上学校购入几台,他才真正摸到施坦威钢琴,“琴房里摆着加湿器什么保证恒温恒湿。那时候只允许钢琴系的学生练习,我们是跟着朋友偷偷进去感受感受。”
对张楠来说,施坦威琴音干净,比其他钢琴更能准确地表达作曲者的情感和曲子的意境。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琴键和音色都是考量钢琴的重要标准。“我开始学琴的时候就知道施坦威这个品牌。但那时,弹的还是国产钢琴,”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的研究生刘姝,第一次接触施坦威时,已经身处天津音乐学院的琴房了。尽管后来陆续在其他地方用不同的施坦威练习过、演奏过,但刘姝念念不忘的还是母校琴房里那台“颇有历史”的施坦威,“它的琴键是象牙
的,声音温润如玉,弹奏起来有人琴合一的感觉——不是在用技巧控制琴键,而是在同一位知己畅叙。”
同样是施坦威,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硕士专业的唐振华并没有特别青睐具有年代感的钢琴。从中国到英国,唐振华几乎体验过过所有顶级的钢琴品牌,包括博兰斯勒(德)、贝森朵夫(奥地利)、法西奥里(意)、斯坦格列&泊索纳(德)等等。“因为国外买琴比国内便宜,所以纽大的琴房有不少品牌的高端钢琴。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施坦威,它的音色圆润、接近人声,声部间的过渡也非常自然。如果对演奏录音,则能注意到,施坦威钢琴的高音部并没有明显的金属声,依旧自然。这是在我弹过的钢琴中,最为难得的。”
施坦威发力中国
2011年,施坦威在中国的销售量占全球总销量的10%~12%;2012年,施坦威钢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过了欧洲。但即便是向本刊记者介绍施坦威钢琴的专业人士,家中也还没摆上施坦威钢琴,难道大部分的琴都被“傻有钱”的富豪新贵买去了?这些注重身份的中国客户确实在逐年增多;但能成就如此大的销量,和施坦威的多产品线以及本土化发展更是分不开。
早在1992年,施坦威公司就已发力中端市场,推出了价格约6万起的波士顿系列钢琴。2006年,“大众价位”的艾塞克斯系列进入中国市场,该系列的立式钢琴价格最低可达3万元,三角钢琴价格最低7万元。美国百年钢琴零售商Cooper
Piano专门在自己网站上介绍了“来自中国的施坦威——由珠江钢琴厂贴牌生产的平价入门系列”。难怪刘姝说,“一些年代较近的立式钢琴,弹上去感觉像是组装的”。
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潘顿先生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负担得起最昂贵的施坦威钢琴,所以我们推出了具有不同价格水平的钢琴。但我们对钢琴的材料、质量、技术和生产过程会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制作出这个价格水平上最好的钢琴。”对于这个声明,经常使用艾塞克斯立式钢琴练习的唐振华倒是很认同,不过他表示,“如果录音,还是要用三角钢琴。”
除了本土化生产,施坦威还针对中国琴童们推出了郎朗系列的立式和三角钢琴,同样是外包给中国厂商生产,走平价路线。这是施坦威首度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钢琴系列。施坦威市场销售副总裁胡斯曼2011年接受某报采访时,曾感叹如果欧美也有朗朗、李云迪这种偶像型的年轻钢琴家,钢琴市场一定能扩大很多。
除了把握中国市场既有的优势,据德国《世界报》报道,主打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施坦威汉堡厂还采取了新的销售策略——改革教学方法。由于学好钢琴一般需要很长时间,而中国富豪却希望很快就能炫耀自己的新财富,施坦威公司因此努力促使音乐家和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半年内就学会弹奏一首曲子。外媒透露,今年初,施坦威公司和中国所有重要音乐学院的教育家们聚会,就教学改革进行了讨论。
特别版钢琴
初学者的神器:自动钢琴
对于成人来说,钢琴学起来实在难度太高;而且如果半年辛苦,只能弹出一首生涩的《欢乐颂》,不仍然令人沮丧吗?那就感谢电子技术吧,它不能让拥有施坦威的人都拥有一双李斯特的大手,但可以给他们的施坦威钢琴装上一副自动演奏器。
19世纪末出现的最早的演奏器是一排65~88个置于普通钢琴键盘上方的“木手指”,通过打孔纸卷(打孔位置与钢琴谱相符)操纵;慢慢地,“木手指”被移到了钢琴内部,纸卷不仅可以控制指定的琴键,还能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动钢琴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作为家庭娱乐广为流行,有过两年生产50万台的纪录;直至被电唱机的兴起取代。
但因为纸卷打孔在数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在音域上可以尽量发挥,所以自动钢琴很受现代作曲家的青睐。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施特劳斯等,都曾为自动钢琴作曲。今年年初,青岛首家民间钢琴博物馆成立,在全部展出的51架“绝版”钢琴中,就包括一台1904年产自美国的施坦威自动演奏钢琴。
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演奏器诞生了,美国的PIANODISC、日本的YAMAHA以及美国的QRS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参与到研究队伍中,利用集成电话和CUP控制安装在键盘底端榔头,操控键盘发出声音。中国的不少公司都积极将这项技术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这样一来,即便刚刚学会基础指法,也能隔空演奏一曲《致爱丽丝》了。
本文刊于2013年第9期《世界博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