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巴西种大豆——2011年13期封面报道

(2011-07-08 13:42:12)
标签:

巴西大豆

封面报道

杂谈

分类: 封面报道

土地、金钱、技术和市场

隐藏在大豆背后的国际角力

到巴西种大豆——2011年13期封面报道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名状的演变。

大豆曾经是个典型的中国货,古称“菽”,它的功能也很简单——煮来吃,做豆腐,吃不完再喂猪。1804年大豆传入美国;1908年,最早到巴西的日本人带去了大豆。而现在,美国和巴西掌握着全世界50%以上的大豆出口量。

作为大宗商品,大豆如今影响着全世界的粮食市场。不仅如此,大豆还在混入越来越多的身份——它既是工业原料,又是能源作物,它的收成还能作为金融期货进行买卖。

大豆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哪一个国家的农产品,而是凝结着美国技术、巴西资源、中国市场的全球化商品。正因为如此,种植大豆这一本来单纯的农业行为,逐渐演变成了国际间争夺定价权的角力。

巴西是大豆这个新的全球化商品的主要输出国,在大豆的种植和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福兮祸之所倚,巴西这个新兴市场国家,也在经营这个全球化商品的同时,遭遇到了外资的侵入和洗牌。

同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中国和巴西拥有互补的市场,也有着同样的教训。《世界博览》尝试梳理“到巴西种大豆”这一国际行为的始末,分析其背后隐藏的资本冲突、合作与角力,也希望就此为中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得失找到一个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