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闲情岁月

标签:
台湾杂谈 |
分类: 目的地 |
自由行即将开放,从北到南逛宝岛
那里所拥有的,不仅是沉郁的历史,更有世俗生活的享乐与闲适。
特约记者 | 李理(文、图)
对于台湾最初的向往,源于小学课本里那篇名为《日月潭》的文章。后来读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诗句,所有关于台湾的联想似乎都染上了一层朦胧的浪漫和淡淡的哀愁。
昏睡中,被中华航空的空姐温柔的提示声叫醒,那是一种我们熟知的台湾偶像剧中女人们柔软而娇滴滴的语气,忽然间发现自己真的要到达“神秘”的台湾岛了。伴随着这甜美的提示音,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与同行的姐妹相视一笑,到台湾了。
潮人必到西门町
我们的酒店在西门町,台北市著名的消费娱乐区,跟北京的三里屯、西单或者香港的旺角、铜锣湾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出地铁,我就被这里扑面而来的喧嚣与热闹所感染。
地铁的出口就正对着霓虹灯闪烁的十字路口。周围无数的店铺里招揽客人的歌曲和游戏厅里律动感十足的音乐混杂在一起。小摩托车上顶着各式各样的头盔的司机轰轰地踩着油门。五颜六色的涂鸦在店铺的门脸和街角巷口的角落都随处可见。我的台湾行就是以这样生动的画面开场。
据说西门町是“日治”时代仿效东京浅草商业区修建的,而今这里的日本痕迹也是随处可见。便利店里堆砌着日本漫画和时尚杂志。街上女孩子们身着鲜艳而有些夸张的服饰:大大的粉色蝴蝶结,白色的长筒袜,就好像刚从日本漫画里走出来的一样。如今西门町是年轻人的地盘,尤其是“哈日族”的聚会场所,自然也是台北潮流人士的出入之地。
而马路对面,一座极富历史感的西洋式红砖建筑物在橙色夜光灯的照射下,用一种安静的孤独与周围的喧嚣形成对立。这便是西门町的标志性建筑—— 西门红楼,由于其特殊的八面八角的建筑特点,又被称作八角楼。这座建于1908年的戏楼兼电影院在台北人的文化生活历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也见证了西门町的百年繁华。
吃“烫大陆妹”
说起台北的夜生活,绝对少不了士林夜市。这个以街头小吃和摊点卖场为主的商业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政府多年的维护和管理,士林夜市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台北市井旅游的精髓之处。
不过对于大多数来到这里的食客来说,各式各样的美食小吃便是士林夜市全部的意义。在这里,你能寻到几乎所有名目的台湾小吃。炸鸡排、生煎包、葱油饼、蚵仔煎、花枝羹、甜不辣、铜锣烧、青蛙下蛋(加在饮品里的“珍珠”)、柠檬爱玉(类似果冻)、凤梨酥、泡泡冰,还有各种鲜切水果等。这么多美食,馋得我叼着嘴里的,看着锅里的,忘了手里的。也顾不得油粘在衣服上,糖水弄得手指黏糊糊,只知道一路下来,乐坏了自己的五香嘴。
在炸臭豆腐的旁边,我看到一块块黑色的物体。老板见我投来关注的目光,立马介绍道:“这是台湾有名的炸猪血糕哦!”我看着这些黑乎乎的东西,有些惧怕。据说炸猪血糕竟然被某英国媒体评为全球十大最奇怪食物之首,令很多台湾食客颇有微词。
走马观花般地吃够了以后,我们决定找家小摊坐下来好好吃一顿。很快,我们的目光落在了一家热闹的小面摊上。老板娘在摊后忙活,前面插了一根布旗,上面清楚地书写着“度小月担仔面”。我坐下来,点了一碗面,顺便和老板娘打听起这个面的名号的由来。
“在台湾,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度小月担仔面的哦,”老板娘自豪地说。我这才了解到,它是源自台南的一种小吃,其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加在面里的肉臊。据说这肉臊是由各种佐料和高汤熬制,配料和用量都是各家面馆代代相传的独门秘方。才入口,我突然觉得跟四川的杂酱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又很不一样,实在美味。
吃得正欢,朋友从旁边的摊位买来一盘煮熟的蔬菜,兴致勃勃地冲我说:“你猜盘菜叫什么?叫‘烫大陆妹’。”我觉得好玩又奇怪。后来在网上看到,“大陆妹”是台湾餐桌上一道很常见的菜。其实就是一种生菜类的蔬菜,也有的说是改良莴苣。为此,台湾还有人呼吁立法,禁止此类带有歧视性质的菜名。
吃完了夜宵,我们继续在夜市里晃悠。许多摊贩拿着他们的商品不停向我们兜售,遗憾的是他们都把我们当成日本游客,向我和同行的另一位女士喊着日语,企图引起我们的注意。当我向他们投去疑惑的目光时,商贩们聪明地领悟到了自己的错误,转而改口成韩语。
并不是台湾没有大陆游客,相反,开放台湾旅游这几年来,台湾绝大多数游客都来自大陆。但是由于“自由行”还未开通,台湾人民都习惯了看一车车旅游巴士和导游旗子后大队大队的大陆游客。像我们这样的大陆“散客”在台湾并不多见。这样的心态似乎在台湾比较普遍,后来我和朋友两人在台南逛街时,还被误以为是大陆的偷渡客。
走着走着,一坛鲜亮的绿突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个妙龄女郎正在认真地包裹着一个个绿色的蝉蛹一样的东西。传说中的“槟榔西施”终于被我们撞到了,而在她手里翻滚的“蝉蛹”正是新鲜的槟榔。只见她正娴熟地用刀把槟榔切成小块,用刷了贝壳粉的叶子将槟榔块包裹成拇指大小的果子,看着绿油油的,新鲜可人。
我忍不住买了一小袋要尝尝鲜。槟榔干我吃过,新鲜的槟榔这还是第一次。咀嚼一阵之后,开始略感清凉,之后就觉得胸闷气短,憋得难受。第二颗槟榔入口不久,我就已经面红耳赤,必须得停下来在路边缓一缓晕晕乎乎的大脑了。
上山下海北投淡水
我此行在台湾度过的最惬意的一个早晨莫过于边吃着在路边摊买的美味早餐,边步行上北投的阳明山——台北著名的火山公园。
初春,台北温湿的气候很适宜爬山。一路上我们经过几多寺庙庭院,走走停停,拍照留念。山里每户人家都把自家门前不大的一块地方用各色花草装饰得精致而紧凑。邮筒里插着还没有取走的信件,旁边停靠着一辆女式摩托车,头盔倒挂在车把上,里面已经积满了昨夜的雨水。这些随意而浪漫的细节让我感到这里生活的悠闲和满足。
而今这一座座被茂密的植被覆盖的火山已经成为台北人泡温泉的好去处。走在盘山公路上,抬头远望,白腾腾的蒸汽若隐若现,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硫磺味。在一处开阔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山里地热公园的全貌。在绿色热带植物包裹的山谷中央,一潭湛蓝的湖水跃入眼帘,仙境般的湖面烟雾缭绕,如梦如幻。
据说每年2月的时候,山里开满了樱花。上山观花的人络绎不绝。我们闭上眼,静静幻想那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赏樱花,泡温泉,实在是阳明山赋予台北人最大的礼物。
台北地铁北投的下一站便是淡水。我很喜欢这个略带诗意的名字。一出地铁,我和朋友一人租了一辆自行车,我们快乐地蹬着脚踏板,穿过淡水古朴的小镇,迎着夕阳的霞光一路朝海边奔去。
目的地是渔人码头的日落,我们到达码头的时候,已经华灯初上。远远地传来海浪温柔地拍打码头的声音。港湾里的千帆百舸随风摇摆,安心地等待夜幕的降临。而白色的跨港大桥也在黄昏中透露着她健美的身段。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情人桥”。或许是因为桥上桥下,处处可见手牵手漫步的情侣。
我们停靠了自行车,走上由木板搭建的海滨长廊,已经按耐不住心里的期待,却又怕激动的呼喊打扰了这里安静而浪漫的气氛。终于,在染红了天尽头那片厚重的云彩之后,优雅地沉入海底,仿佛油画一般。这一切都被此刻渔人码头上无数双期盼的眼睛和闪动的相机永远地记录下来。
垦丁:寻觅《海角七号》的影子
觅着电影《海角七号》的足迹,我们来到了垦丁。到了这个位于台湾最南端的小镇,我才知道原来之前看到海景啊什么的都是“浮云”。这里才是台湾宝岛的终极海滨度假胜地。麦兜眼里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都在这里印证了。
垦丁这个小镇因为《海角七号》这部电影而在大陆火了起来。据说这里还为影迷们开辟了18公里自行车自驾路线,可以一站一站地追寻电影里的浪漫场景。这条线路从社顶公园一直到宝岛最南端的鹅銮鼻公园,其中包含了恒春小镇的街道和美丽的海景。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镇上的旅游淡季,没有太多的游人。街上一栋栋的精品酒店比肩接踵,而且风格各异,色彩斑斓,在蔚蓝天空地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游客和店铺老板都应景地穿上了花枝招展的衬衫和短裙,随意地踩着凉拖,一阵轻柔的拉丁舞曲悄然飘来,俨然一幅热带风情画。
想活动了,可以去海边玩水或者晒太阳;想吃东西了,可以在这里找到从中餐、东南亚美食、各种西餐的餐馆。最浪漫的事莫过于骑着单车到美轮美奂的鹅銮鼻公园去欣赏海边灯塔的美景,或者在傍晚的沙滩,喝着一杯用鲜椰子调的鸡尾酒。听着海浪和舒缓的音乐,和心爱的人一起畅想未来。
就好像台湾旅游宣传片里的口号“Taiwan will catch your heart”说的一样,她的的确确抓住了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