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老年公寓:穷人勿入

(2011-02-21 14:45:21)
标签:

印度

老年公寓

杂谈

分类: 发现

住在养老院里的人大都非富即贵

特约记者:李曼 发自印度

仅看位于孟买的帕兰基老年公寓就以为印度老人都有幸福的晚年,其实是一大误读。

 印度老年公寓:穷人勿入

这是一栋优雅别致的三层楼房,依坡而建,青灰色砖墙和淡色欧式门廊在绿树掩映下尽显高贵气质,经年累月的风雨剥蚀却毫无沧桑感。

在孟买闹市区,这样精致的楼房看起来更像是某位富翁的私家住宅,但这里,其实是一处由企业家经营的著名老年公寓。日前,《世界博览》特约记者有幸拜访了帕兰基老年公寓。

 

一般人住不起

帕兰基夫人50多岁,身材高挑、面容清瘦,在印度孟买的富人区马拉巴山一带经营着一座老年公寓。她的丈夫帕兰基•沙哈吉是这里颇有成就的实业家,经营房地产和石材生意。20多年前,他以低价在孟买的黄金地带买下了这栋小楼将其改造成老年公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既搞经营也做慈善事业。

老年公寓虽处闹市区,但依山面海,四周绿树葱茏,林木间可以听到翠鸟的婉转啼鸣,是一处闹中取静的疗养地。这里不仅有公共餐厅、阅览室,还有诊所和会客厅,与国内的老年公寓大同小异。

第一层专门接收本市穷人,食宿一律免费。初听起来甚是惊讶,孟买的贫民窟举世闻名,贫穷者多如蝼蚁,若大家都蜂拥至此岂不挤爆公寓?后来才知道,帕兰基夫妇都是拜火教徒,有着强烈的本教自豪感。他们免费收留的都是些穷困潦倒的老年拜火教徒,为他们提供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拜火教徒在孟买为数很少,而且多数经商有道,早已跻身富裕阶层,贫穷者寥寥,这样老年公寓才有可能免费收留穷教徒。即使贫穷,这些人看上去也都是知书达理之辈。

二层是带卫生间和阳台的套间,一般接待老年夫妇。一张床位一个月6000卢比(1卢比约合0.145元人民币),一对夫妇为1.2万卢比,包括一日三餐。这个价格已大大超过了孟买市的基本养老金,能住得起的自然并非一般人。收费的床位不限于拜火教徒,其他教徒和其他阶层的人们也可以享用。

三层是豪华套间,不仅拥有大浴室和大阳台,还有厨房。套间装修精致,窗明几净,家具高档,设备齐全,费用是二层的一倍多。这里住着更加富裕的老人,多为企业主和成功商人,他们一般都有护工陪伴,有专门的厨师开小灶,生活十分惬意。

 

印度公务员的“特权”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以为印度的老人都有安详幸福的晚年,其实远非如此。

在印度目前全国9100万60岁以上的老人中,只有1200万人拥有养老金。政府规定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8岁,司法机构的职员为65岁。印度虽然是个年轻人占多数的国家,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老人的绝对数量增加很快。

如今,印度对付社会养老问题有三种办法:第一是雇员公积金计划,设立个人账户,每月将工资的15.67%打入账户,其中个人缴12%,雇主缴3.67%。参保人在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也可以在购房、结婚、失业等特殊时期部分提前支取;第二是雇员养老金计划,雇主缴纳雇员工资的8.33%,政府补贴1.16%。缴费10年以上的人到58岁以后每月可领养老金,满15年的可以在50岁以后领取,数量是退休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50%。如果参保人缴费年限少于10年,可以一次性支取;第三种是雇员储蓄保险计划,保险费由雇主和政府提供,雇主缴纳工资总额的0.5%。

印度的养老金体系覆盖的主要人群集中在国有银行、保险公司等国营单位和大中型私人企业,公务员享受完善的保障,而一般的小型私营企业和大公司雇佣的临时工如司机、保安、文字秘书等,均没有养老保险。他们一直要做到失去劳动能力为止,也因此更担心丢掉工作。

至于城市贫民窟里的贫民,多以打渔、卖花为生,挣多少吃多少,完全没有养老保险。印度乡村的农民也没有养老金,成为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

政府每年向最贫困的10万穷人提供养老帮助,每户每年可获得700卢比(约合120元人民币)的补贴。但对于在大城市讨生活的穷人来说,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除政府外,一些民间基金组织、慈善机构也加入到帮助穷人养老的行列。不过,他们的力量有限,大多数平民还是得不到任何养老补贴。

在帕兰基老人公寓生活的老人有些以前是公务员,他们在职期间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宽大住房,但退休后就要搬出去住。印度许多邦都有为公务员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公务员入职后可以按照级别享受住房。有些公务员退休前便买下了自己的住房,另一些人只依靠政府住房,退休后便拿着积蓄和养老金住进养老公寓。

 

印度受困城市空巢

住在帕兰基老人公寓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子孙满堂,许多人在孟买有自己的住房,有工作繁忙的子女和活泼可爱的孙子。让我疑惑不解的是,他们为什么喜欢来这里养老?

印度人更注重家族观念,家族成员们一般都一起居住,即使在孟买这样的大都市,有钱人也愿意在一栋楼里买上几套房子,一家人就近居住。

比如我家房东在公寓里买了4套房子,大儿子住5层,小儿子住9层,老两口住8层,在5层还买了一小套房子,作为厨师的住所。

印度社会历来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传统,三代四代同堂是常有的事,在农村大家族聚居一起更加普遍。老人若离开子女住进养老院,或多或少让儿孙辈感到舆论压力。这一点与中国相似。在中国一些大城市,许多老人宁愿在家受保姆的气也不会选择养老院。

不过,两国的老人也都面临着空巢问题。在北京,我看到许多老人的子女远走他乡,或定居欧美,或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亚,空巢老人日渐增多;在孟买,年轻人首选的移民目的地是英国美国,然后便是去迪拜打天下忙生意,更多的老年人开始体会独自度日的滋味。

一些健康老人尽量延长工作时间来打发时光。每天早上,我在海边都会遇见一位面容安详的72岁老人,老伴去世早,孩子均在美国,他孑然一身,现在为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还有的老人拥有自己的公司,只要精力允许就做,没有退休一说。

也许是由于英国人长期殖民的结果,西方人的价值观更多地渗入印度社会。一些拥有知识的老人以自己的意愿选择养老方式,他们觉得在养老院里朋友多,有专人照顾,更加快乐。因此,在养老院里生活的印度老人非富即贵,而且普遍比较有学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