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不同国家的药房,才发现世界并不是平的。
同样一盒德国拜耳制药生产的阿司匹林(30片装),在上海虹桥机场的药店里卖18元,德国汉堡街头药店的售价是6欧元(约为人民币54元)。这还不是最贵的,东京六本木附近的价格是每盒4600日元(约为人民币66.3元)。
即使在欧盟内部,不同国家的药物价格也差很多。平常的感冒药尚且如此,最新研制出的、疗效显著的抗癌药物价格差别就更大了。同样一盒抗癌药格列卫(30片装)在德国的售价为3448欧元,而在瑞典仅卖2439欧元。
药物学家乌尔里希·施瓦本比较了50种常用药品在瑞典和德国的售价,其中仅有1种在德国的价格较低。他分析两国之间巨大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是否对药品征税:在瑞典,药物并不附加增值税,而德国药物的增值税高达19%。
据医疗经济学家卡尔·劳特巴赫解释,德国征收的增值税主要用于新药物的科研和长期临床试验。德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全球药物开发中心”,像拜耳制药这样的大企业拥有自己的科研部门,支出非常高。
但是也有不同声音,有人提出,这些大企业用在科研上的经费还不到宣传推广费用的一半。更严重的是,大企业之间早就结成了价格同盟,形成垄断。他们的证据是,当一种新药通过临床试验并得到批号之后,通常还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进入市场,这就大企业有充足的时间互相讨价还价、制定标准。
乌尔里希·施瓦本认为荷兰的药价制定标准更令人信服。1996年,荷兰政府颁布了药品定价法,该国某一类药物的价格不得高于英国等四个国家同类药物的平均值。在横向比较的同时,每隔半年,药监机构就要与大企业坐下来,重新讨论药品价格的浮动。
再次以阿司匹林为例,各国药店里用于解热镇痛的药品很多,如何选择便宜又有效的药品呢?大多数不具备医学常识的消费者难免会依赖品牌和广告,再经过某些医生的推荐,往往会选择昂贵的新药。针对这一问题,西班牙的医药政策值得借鉴:西班牙政府大力推广价格便宜的普通药品。让公众知晓普通药品与品牌药品具有同等疗效。西班牙新药品法还规定,凡上市销售超过10年的药品均要降价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