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宇
期待家族式经营的“雇主”、对娱乐抱有极强欲望的“员工”,加上追求高额旅馆介绍费的“旅行从业者”共同构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度假旅游。
早期温泉疗养
日本古代的旅行主要是去著名寺院、神社、灵地参拜。很多寺院和神社的低级僧侣和神职人员,为了扩大影响
要到附近的村子布道,以形成拥戴自己的信徒团体,当信徒们去寺院或神社参谒时,这些僧侣和神官会引领他们参观、帮助联系住宿。信徒的参谒为寺院神社带来了很多收益,因此缘簿(僧侣化缘的簿)就显得非常重要,曾经在寺社之间买卖。这些僧侣和神官起着非常类似今天旅行社的作用。
日本的气候潮湿多雨,加上居住条件、食物结构等影响,肺结核曾经是日本的国民病,脚气、皮肤病等疾病也曾经非常流行。所以,日本最早的度假地是对这些疾病有疗效的温泉地。早在奈良时代,人们就发现温泉对于肺结核、皮肤病、脚气有一定的疗效。在镰仓时代,在比较大型的温泉地形成了疗养地,称为“汤治场”。很多患病的人长期逗留在此进行疗养。日本著名的三大温泉地热海、南纪白滨、别府都曾有过作为温泉疗养地的记载。热海温泉主要是“弱食盐泉”,泉内含有和海盐类似的食盐。洗过温泉后,皮肤上会留下盐分,具有很好的保湿效果,所以温泉浴后不会感到冷。其发汗功效,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对风湿症、神经痛、皮肤病、婦女病及内脏疾患有很好的疗效。在江户时代,幕府的将军曾专门派人把温泉水运到江户和京都供他们享用。明治维新后,热海成了著名的上流社会的疗养地。1884年由明治政府右大臣岩仓具视倡导,利用热海的著名温泉“大汤”的温泉资源,设立了原宫内省直辖的温泉疗养医学中心“嗡滊馆”。作为疗养者散步和运动的场所,由当时的卫生局长长与专斎牵头设计了梅园。1886年梅园开园,热海开始成为现代疗养中心。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很多私营铁路线是为了参谒著名寺社而修建的,三大温泉地的早期开发也都和铁路的开通有关系。1925年,热海线〈现在的东海道线小田原至热海间一段〉开通、1932年箱根至热海收费汽车公路开通、1934年的丹那隧道开通,由东京来热海的时间大大缩短,热海由此成为东京周围的一个重要度假地。很多文人雅士、富商豪贾、政客官僚都在此地建了别墅。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坪内逍遥、志贺直哉、谷崎润一郎都曾在这里长期居住,太宰治也和这里有着不解之缘。
集团旅游热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30年代中期,日本的官营铁路由于私营铁路和路线巴士的竞争,收入大幅度下降。官营铁路开始将列车提速并有计划的开发旅行业务以增加收入,创造出日本最初大众旅行的概念。1934年左右日本在全国的风景胜地成立“国立公园”,访问名胜的火车旅行开始流行。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中学开始有了修学旅行,90年代修学旅行普及到中学和高中,1926年以后又普及到高等小学。到了战后,修学旅行成为旅行社和铁路的大宗业务。
由于战争中铁路损坏和实行军事管制,二战后初期日本的旅游事业曾一度停顿,到1949年左右才得以缓和,1951年国内航线恢复,同时观光地开发和旅游资源保护、各种交通手段和住宿设施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备,以集团旅游为中心的旅游热潮开始兴起。1960年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旅游渐渐成为国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企业单位的集团旅游更成为旅行社争夺的目标。
高速增长开始后,日本很快进入“完全雇佣”的时代。各个公司为了确保劳动力,纷纷采用家族式管理和终身雇佣,其中一个重要的福利内容就是为职工提供“职场旅游”。职场旅游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日本现代企业的诞生,以企业或工作集体为单位的运动会和赏花活动逐渐增多,20年代末开始出现工作单位集团旅游,一般为“一宿两天、温泉、旅馆、宴会”的服务定式。对企业主来说,团体旅游能增加职工对企业的亲和度,旅游费用还可以计入成本,减少纳税。温泉旅馆行业乘着集团旅游的良机,开创了疗养、观光、宴会、游玩一体化的服务,为企业的集体旅游和集中研修提供基地。很多温泉酒店内部,如同一座迷宫,有舞台、宴会厅、游泳池、运动场、海滨浴场,一应俱全。集团旅游成就了热海等温泉地的繁荣,温泉疗养的人数不断增加。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热海的鼎盛时期,这个只有2.7万人的小城市,却拥有400家温泉酒店,还有海滨浴场、滑板、快艇、潜水、垂钓等各种海上游乐设施。
个人度假风和海外游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干线的开通和私家车的普及,旅行目的地和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1964年,日本的海外旅游也自由化了。个人旅游市场逐渐兴起。随着个人旅游市场的扩大,集团旅游的市场份额1975、1976年到达顶点,此后便开始下降,到1995年降至高峰期的6成左右。但即使现在也仍占旅游市场份额的3成以上。
日本海外旅行的兴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1973年前后,日本开始引进大型喷气式客机,空中运输的时代开始到来,对外汇的带出限制也逐渐缓和。去海外旅行的人开始增加。但早期海外旅游的价格也令人望而生畏,欧洲旅行高达60万日元,是现在价格的3倍以上。现在日本专营个人旅行的头号企业H.I.S公司是在1980年成立的,当时日本旅行业搞团体旅游有营业限制,单纯销售机票却没有什么限制。H.I.S公司就是钻了这个空子在旅行行业站住了脚。
1985年以后的日元升值对海外旅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与以前相比,不仅机票价格大大降低,海外购物以日元计算的价格也只有原来的一半。随着日元升值,旅游消费开始个性化,登山、滑雪、野营、潜水、帆板、划艇、世界漫游、日本漫游等活动都开始流行,在年轻人中形成热潮。日本去海外旅游的人急剧增加,1991年约为1571万人,2000年达到近2500万人,海外消费支出达到320亿美元。相反,到日本旅游的外国游客只有470万人左右,旅游收入约为33.7亿美元。如此大的反差,不能不令日本政府思考日本度假地的国际竞争力,日本的“观光立国”的战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制定的。
日本度假地的衰落和泡沫经济也有一定关系。1987年日本曾制定了一个叫《度假地法》的法律,推动了日本全国的地产开发狂潮,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联手大搞高级度假地开发,但后来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后续资金无着,留下了很多配套不完善和无法完成的项目。很多传统的观光地也因此元气大伤。比如很多地产开发公司在热海的半山上开发了很多别墅式公寓,有不少是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有护理设施和专门医生的公寓,后来因泡沫经济的崩溃,很多都面临着销售困难。加上泡沫经济后很多大企业经营不善,集团旅游减少。不少专门接待团体游客的观光地也随团体旅游的减少而趋于衰落。很多的度假地酒店破产重组。更多的度假地酒店开始针对个人策划廉价旅行套餐。
90年代末以后,随着集团旅游的日渐减少,热海开始向海外招揽游客,在日本所有旅游地中,热海市是最早开设中文网站的城市之一。进入21世纪之后,不少经营不善的酒店被重组,现在的热海温泉酒店有很多开设了大众型的旅游套餐招徕国内外游客,有的酒店甚至打出螃蟹自选餐加温泉1天8千日元的价格。昔日的豪华度假地正以新的姿态步入大众型个人游时代。很多中小旅行社也开始下大力气开发个人游市场,因特网的发展也助长了这一倾向。现在个人和小型游团成了旅游行业的主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