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斌
数码相机的普及让鸟类摄影流行起来。要拍出好的鸟类照片,摄影者要不但要能熟练使用各种器材,还要具有丰富的鸟类知识。
身边的美丽动物
鸟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美丽动物,为了看一眼猛兽你或许要长途跋涉,但在自家的后院就可以发现许多种鸟,因此观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受欢迎的户外运动之一。随着观鸟水平的提高,许多观鸟者已不仅仅满足于欣赏鸟,更希望将鸟类美丽动人的身影永远定格为精美的图片,因而成为了一名“摄”鸟好手。
鸟类摄影不仅要求摄影者具有丰富的鸟类知识,还要求摄影者能熟练掌握摄影器材和各种拍摄技巧,拥有敏锐的创作灵感及热爱大自然、热爱鸟类的献身精神。
数码相机的发展为我国鸟类摄影崛起提供了物质条件,过去鸟类摄影是一项非常奢侈的爱好,且不说动不动就几万、十几万的器材,每年胶卷和扩印照片的费用就会让许多人无法承受。而拍摄机灵活泼的鸟儿,注定拍摄的成功率不高,往往一卷胶卷中只能用一两张。数码相机拍摄成本很低,拍摄时可以百里挑一,使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更多更优秀的鸟类摄影作品,摄影者的水平也有了快速的提高。
拍摄鸟类的器材
拍摄野生鸟类对摄影器材的要求较高。现有两类摄影器材:一类是传统的相机与镜头,由于大多数情况下会与拍摄对象保持一段较长的拍摄距离,因此一支500mm以上的超长焦镜头是必备的选择,有时还要使用1.4X或2.0X增倍镜,增加焦距长度,拉近拍摄距离,但依我的经验来看使用1.4X增倍镜后成像质量基本没有影响,但2.0X增倍镜就会较大地影响成像质量,应尽少使用。使用传统的相机与镜头,有操作简便、自动对焦、成像质量好等诸多优点,但镜头过重,价格昂贵。
现在许多鸟类摄影爱好者选择另一种方法拍摄鸟类,就是单筒望远镜加相机,单筒望远镜过去只用作观察工具,随着性能的提高,加之数码相机的出现,渐渐地望远镜也被赋予了摄影的功能,其优点是价格低廉,焦距超长。一般高级单筒望远镜的价格在4000~16000元(品牌有施华洛世奇、徕卡等),这相比于专业相机镜头来说便宜许多,焦距更可长达1000mm以上,能拍摄更远的物体,因此迅速在鸟类摄影中流行开来,成为摄鸟爱好者们的新宠。但单筒望远镜的成像质量略逊于专业镜头,而且没有自动对焦功能,光圈较小,需要摄鸟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和长久的训练。现在许多单反数码相机,由于图像感应器(CCD、CMOS)尺寸大小较传统胶卷小,所以形成自然增倍效果(如佳能EOS
30D就有1.6倍增距),这在其他摄影中是一个缺陷,但在鸟类摄影中却是一个很大的优点,而且丝毫不影响成像质量。
以鸟为本
在鸟类摄影中,拥有一定的鸟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鸟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地理分布都各不相同,大多数鸟类还有长途迁徙的习性,要熟练掌握识别鸟类的专业图鉴,熟悉鸟类的活动规律,才能发现他们,并成功的拍摄它们。现在很多观鸟爱好者能迅速成长为优秀的鸟类摄影师,正是他们在长期的观鸟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鸟类知识,只要掌握一定的摄影技巧,就能拍摄出科学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照片。
鸟类在越冬期和繁殖期比较容易拍摄,在越冬时鸟类往往喜欢群栖,特别是水鸟,活动范围也比较固定,而到了发情繁殖期,鸟类都有固定的巢,只要寻找到,就能守株待兔地拍摄,这时鸟儿的动作往往最为丰富多彩,筑巢、发情、交配、育雏、捕食等,均在一片不大的范围中,使拍摄成功率大为提高。对于拍摄旅鸟,就要掌握它们何时到来和离去的时间表,以及它们在迁徙路线上主要的栖息停留地。有时也可专门寻找鸟类喜欢吃的已成熟了的果树,鸟儿洗澡喝水的水塘,在那里等候它们的到来。不管用何种方式,对鸟类了解越多,越能成功的发现并拍摄到它们。
鸟是灵敏快捷的生灵,视力比人要强许多倍,拍摄野生鸟类时要尊重鸟儿,以朋友的态度对待它们,当鸟儿害怕而警觉时,最好停止不动,等它放下戒心后再逐步靠近。拍摄时还要随机应变,通常是达到摄影距离时,先远后近渐进渐拍,先用自动挡抢拍,然后再根据需要使用其他功能拍摄动态片或艺术片。野外拍摄时的穿着也要注意,尽量穿深色衣服或迷彩服,三角架也以黑体的为好,不能穿鲜艳夺目的衣服,这样鸟儿很容易被你吓跑。
鸟类摄影不仅需要摄影者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及敏锐的创作灵感,还要求摄影者遵守野外鸟类拍摄的道德准则,充分地尊重鸟类,爱护它们,倡导以鸟为本的摄影理念,拍摄时尽量不要去干扰它们的生活,更不要为拍摄一幅好照片,去驱赶、伤害鸟儿,特别是在繁殖育雏期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