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月童渡河》

标签:
成为更好的自己个人成长读书笔记月童渡河 |
分类: 紫悦读书 |

花了4个白天,读完这本书。
期间拿着笔,在书上画了很多线。这些线,是认同,是学习。
想写这篇读书笔记之前,如平日看了一部电影后,习惯性地去豆瓣网看看别人的评价。个人观点总有局限,阅读别人的观点有助更加了解作品。
看到经典的评论,也看到恶语中伤。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说些降低自己品格的话。
好比最近明星的家庭纠纷,事发一大早就看到各种或深或浅的评论文章,感慨他们的精力实在旺盛。
更加赞同庆山的这句:人身难得,一生短促而无常。但大多时候,人仍不知道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真实又是什么。我们活着,仿佛嫌弃生命太长,虚掷时光。又仿佛会永久地占有和享用这个物质世界,而不关心接下来的路会通往哪里。
很多人,评价起别人的生活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仿佛上帝一般俯瞰众生,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走起自己的路却又是歪歪斜斜。我曾经看到众人眼中的大师,在外被众人拥戴,说出的每一句话被视若真理。后来得知他自己的家庭关系却显得紧张,教育方面显得强势,没有给于子女宽阔的成长空间。在我心中,所学即所想,所想即所为。心口合一,言行一致才值得尊重。
通常看得有人或事被神化我都会心生警惕,敬而远之。比如宗教,比如大师。
诸事都有两面性,宗教亦是。沉迷其中,盲目信仰,失去自己的判断就十分危险。不同师门都有不同诠释,这种诠释往往来自于大师自身。他如何看待,他就会如何传授,向着他内心设定的目标。不是说不对,但那仅仅代表他个人,不能代表宗教。
拥有思想的人,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就是危险的。
赞同庆山对待孩子的方法:大人们通常无法抑制“我知道”“我懂”“我经验过”“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想法。自我强盛,无法给予孩子安静和独立的空间。应该懂得停止制造噪音和干扰。孩子不是用来玩耍的玩具,也不是用以控制的物体,从他们出生开始,即便幼小需要有人照看,也应被当做独立的生命平等对待。
在沉静而有觉知的家人身边,孩子会自然习得如何沉静而又觉知地去感受世界。必要的放手和冷淡,是一种高明。
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同样不会妥善处理孩子的情绪。如果父母不知道该如何真实地与自己相处,也不会懂得如何真实地与孩子相处。所以,也无法教会孩子如何真实地与自己相处。
这一段,边读会边回忆起儿子和我。
在内心,我对他一直有愧欠。他的成长我没有全程陪伴,即使现在我们的思想没有隔阂,可以随意交谈。所以我知道这是我内心的病,与他无关。
我又庆幸在个人成长方面我没有缺课,自己可以解惑,也可以支持到他。
上个星期,父亲80大寿,我们三人一起回家。原本是2个,儿子听到我们的计划,说一起吧。
很高兴他有这样的孝心,如庆山所说:父母应注意言行举止,对待服务人员有礼,处理问题干脆认真,对他人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孩子也会默默吸收这一切。
会把书中看到好的段落拍照发他。虽然已独立三年多,他还是会遇到困惑,也还是会陷入迷茫。一起聊天时他不会避讳自己的苦恼,我也会用旁观的角色分析,却不会帮他做决定。
我说:你经历的这些,我没有经验,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走哪个方向应该都是可以的。即使觉得错了也允许回头。你会因此会获得难得经验。
世上的事,经历后才有资格评说。
“除非我们直接参与了神秘的经验,否则我们就一直在外面打转,不得其门而入”
内心成长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你收获怎样的人生,也只与自己有关。
当有人说羡慕J与我的感情时,我都会在心中默默感谢,感谢自己这些年来的学习和成长。
人与人之间的相认,需要缘分,也需要自身的不断修炼。
不需要抱怨自己的运气差,只因“让自身强壮的唯一方式是,首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人这一辈子,大多路都是独自在走。途中遇到的人,有些只走一小段就此告别,能遇到J相互陪伴,内心时常感恩。
读《月童渡河》,看到有人一起成长,能印证自己心中很多模糊概念,心中有遇到知己的喜悦。
推荐。
前一篇:只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后一篇:8月23日,值得纪念的55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