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有儿初长成---转载《奔跑吧,马梓维》

(2015-05-25 10:18:37)
标签:

情感

时尚

育儿

分类: 紫悦的生活感悟

 

我以为他还是个孩子,他已是想法超前的成年男子。我以为艺术跟他没什么关系,《艺术商业》杂志的编辑却告诉我,90后年轻人生活本身就充满艺术。两年前他凭借颜值高做了《yoho》杂志的一枚嫩模,现在他再次出现,已成为可以表达自己思想的独立设计师。说我不感到骄傲,那是骗人.

 

(以下是《艺术商业》杂志的原文原图。谢谢)

----------------------------------------------------------------------------------------------------------

又是一个初长成的90后,带着特立独行的灵魂:这小子叫马梓维,活脱脱一枚时尚圈的型男鲜肉,绝然不同于上周和上上周推荐的森男森女系——蒋晟和默一白。他说:“我不懂什么艺术,我只是个做衣服的人。”


我家有儿初长成---转载《奔跑吧,马梓维》

马梓维


 

1、常去的餐厅:A+ Café、Tacobar、慢走、Wagas

2、穿的服装品牌:Rickowens、Feather、Nike、Guidi

3、自己使用的电子消费类产品:iPhone、iPad、Mac、Marshall(耳机)、Nikon(数码相机)

4、业余消遣:旅行、健身、看书、听音乐

5、欣赏的艺术家:Alexander McQueen

 


2012年马梓维去了西藏,从未见过的清冷景致令他兴奋,也令他强烈高反。到了某处雪山山脚下,皑皑白雪与高远的蓝天,蓝天上低低的白云,雪上反射的刺眼阳光,从北京到西藏几千公里的剧变,眼前的一切都让马梓维不知所措。他看看四周,游客都在摆着最常规的姿势拍照。他心里蠢蠢欲动,想表达什么,想做点什么,得豁出去,不然会后悔—但他不想用这么愚笨的方式,太不像他自己了。于是他把上衣脱光,在–20℃的雪山脚下袒露出自己。周围无论对着谁的镜头,这时都转过来对准了他。高原的稀薄与清澈让他觉得自己像羽毛一样轻盈,一年后,他开始做衣服,给所有衣服起名FEATHER。


少年马梓维的烦恼


2010年年末,即将18岁的马梓维得到一个不知道应该惊喜还是惊讶的消息,父母向他宣布,他们为他办妥了所有出国学习的手续,机票订在12月31日。他们辛苦地瞒了这消息很久,就是为了让他安心学习。马梓维大脑一片空白,留给父母难以琢磨的表情。为了安抚他们,他笑了,说:高兴……就是来得太快了……


其实直到他坐上飞机,到了国外,进了学校,开始学习,他也没有消除心中对自己未来的迷茫。一年之后,他回了国,不想再继续读下去。出国仅仅是他的一种憧憬,以为可以学到东西,但那只是一种不明就里的向往。无论是所学专业,还是国外的学习生活,在他心中都激不起共鸣,觉得是在浪费金钱与时间,徒劳无功。他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喜欢做的事在他心中异常明朗、清晰。在父母失望的目光里,马梓维决定自己找工作,那时他19岁。


我家有儿初长成---转载《奔跑吧,马梓维》


现在回想起之后那两年,就是找工作、辞职旅行、找工作、辞职旅行……19岁不小也不老,是个要出去闯荡江湖的年龄。马梓维不投简历,而是地毯式搜索,选定一个片区,挨家挨户询问是否有工作机会。从西单华威卖衣服开始—就是“卖假货”,马梓维这么定性—到当潮流店和综合买手店店长,甚至咖啡师,每一份工作的时间都不太久,三天或者半年,马梓维不断在各种角色里转换,他面对的世界有锈。有金边,泥沙俱下,表面的温情下隐含的刻薄与龌龊总能超出他的想象,但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那曾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


那是在马梓维做潮流店店长时—他的第三份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潮流生活》杂志的一位搭配编辑,杂志经常去他们店里借衣服拍片。马梓维内向、怕生、慢热,极少主动搭讪。那天他不知道为什么,一种心心念念的渴望让他主动、直接地与那位编辑搭话:“您是杂志的编辑吗?我可以拍片吗?我可以上杂志吗?”


马梓维的平面模特经历源自这三句简单粗暴的问话。先做没有报酬的发型模特,接着是服装模特。马梓维帅气与瘦削,眼神里略含的一种浑不吝,契合街头的时尚风格。从此,马梓维做着店长,觉得自己不太称职;也做着兼职平面模特,当成给自己的一种认可与奖赏。


店长做了半年,马梓维辞职,带着攒下来的钱与朋友去日本旅行。这时,马梓维觉得自己的人生终于有了一点点确定的东西,自己能把握住,这让他心安。


轻如FEATHER


在西藏大昭寺时,马梓维跟着大家转经,后来一个人出了队,慢慢走,看墙上的壁画,他盯着一面墙,盯了半个小时,壁画上有故事,上面似乎在说一个发展史,有一堆猴子吃桃,延续到一种生活状态,先只是有树,然后有了食物,慢慢变到人类,再变到佛……很奇异的感觉,看着看着马梓维浑身开始起鸡皮疙瘩,觉得身边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后来知道,原来这就是“忘我”。


这种与艺术的对话初体验让马梓维记忆犹新,他在西藏已经待了快一个月了,算起来是他的第二次辞职旅行。在辞职之前,他在一家综合买手店做店长,网上挑衣服、品牌,推荐给老板。时间久了,老板建议他去尝试改旧衣。

我家有儿初长成---转载《奔跑吧,马梓维》


 

  • 马梓维的工作室在草场地地一个黄色院里, 紧邻其父母开的咖啡馆和家具店,工作室还在装修中


马梓维自己改过一件黑色帽衫。他拿了两件卫衣,一件黑色、一件白色,把袖子换了,贴补,缝了标,在黑色帽衫下摆加了一层布。改完后,拍照发了一条微博,@ 给身边所有的朋友,他想分享这种过程,让大家给一些建议。


反馈之热烈让马梓维异常兴奋,有人甚至问这衣服哪儿有卖的。他尝试的处女作得到赞赏与鼓励,马梓维一发不可收拾,买了一堆T恤,郑重其事地开始了他的改衣计划。


我家有儿初长成---转载《奔跑吧,马梓维》



  • 新一季SAMURAI系列,跳脱欲望的贪婪,专注心念、回归本质; Light as a feather (像羽毛一样轻) 。每一季衣服出来,马梓维找模特、摄影师,让自己设计的衣服有一个合乎自己审美的亮相


拼贴、接布,改完T 恤,改短裤、外套、背心,马梓维开始加入自己的设计,他现在常穿的一件长背心,是他真正自己做的第一件衣服。两年前还没流行这种长款,但是反响不错,放在微博上卖掉很多。马梓维一直在尝试,先做自己喜欢的款式,自己穿,再看大家的反应。那时他的微博粉丝有2000多人,不很多,也不是特别少,买他衣服的人反倒不是他自己身边的朋友。


2013年年底,兜兜转转,马梓维做过工,交过朋友,见过惊喜,尝过苦头。在品过人间冷暖之后,在他记忆中最后一次去杭州辞职旅行时,他与人生导师—自己的妈妈做了一次长谈,他妈妈说:应该踏实下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马梓维开始在杭州跑布料市场、代工工厂,11月时,他正经给自己的品牌起了个名字FEATHER,做了10个系列款式,找模特、摄影师拍片,在微博上发布。他自己一直喜欢并想做的事就这么有了一个很像样的开始。


FEATHER是羽毛的意思,这个名字代表了马梓维的想法,“轻于鸿毛”,他觉得他像一只羽毛一样飞行在空中,俯视这个轻浮的世界。他凿凿实实地做衣服,用好面料,用脑、用心。FEATHER到现在一年半,销售时好时坏,马梓维也没有做过推广,他觉得自己在销售和推广上能力有限。他能做的事,就是力所能及地去做衣服。他还年轻,没什么可失去的,什么都不在乎。不管赚不赚钱,做出来就好。


对自己观望


我家有儿初长成---转载《奔跑吧,马梓维》


马梓维1993年生人,对自己品牌的未来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考,思路明确得不像是个22 岁的年轻人做出的规划。他一直在学习,在暗地里计划一些事情,成立另外一个品牌。为此,他会成立一个工作室,招几个人,结束自己单干的状态,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好的团队总比一个人做得好。他还没有自己定型的打算,还没有明确自己真正的想法,一直在实验,每一季都是一个新主题。他甚至不认为自己是设计师,“我不懂什么艺术,我只是个做衣服的人”。


他的未来还在路上。


来源:《艺术商业》2015年5月刊

采访、文/《艺术商业》记者刘向林 摄影/金亮 拍摄场地提供/ A+ Cafe 责编/薛焕

本微信平台刊登文图所有权归《艺术商业》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该刊所载文章并不必然反映其主办机构或出品方的立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