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设计美学

标签:
生活片段紫悦在台北设计美学观察生活细节体现品味 |
分类: 紫悦在台北 |
粗看台北,楼房不够高,道路不够宽,很多地方都露出岁月的沧桑,城市显得有些破旧之感,也难怪有些朋友说,台北除了服务态度好之外,没啥好的。
我一直都想写写台北的一些设计小细节,发现那些细节需用慢活的态度,最好是步行,急匆匆赶路一般直奔目的是领略不到的。最初只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而现在却是感慨,感慨他们的用心之细腻,真的令人钦佩。
尤其最近又搬了工作室,同时还在装修我们的咖啡店,上千平米的空间要呈现出我们想要的感觉,那个难度真的令人头大(尤其是我。)空间大了,你会发现不仅是墙面处理好,灯光亮起来,家具搬进去那么简单。更多细节需要用心对待。之前大胆使用的大色块墙壁和地面、华丽的吊灯已经不能立刻提升工作室的气氛。怎样才能令人一进门就能感受到设计得美感?这是J和我一直在学习的。
而这次台北之行令我更加感受到,城市之美不仅仅是建筑多么现代化,马路多么宽阔。那些不经意中流露的细节才真的能体现规划者的用心。
这些写满历史的榕树算不得设计,在台北市区却随处可见。看到树身上长长的胡须,由不得对它们心生敬意。它们就象一个个沉默睿智的长者,身上写满了厚重。它们沉默地看着台北市的变迁,楼房可以拆了再盖,道路可以挖了再修,唯独它们是城市的忠诚守护者。人来人往,它们一直都在。
随着捷运的四通八达,永康街从早到晚都是游人如织,几乎每家店都生意兴隆。每次去我都会在这个小小公园里坐一会儿。这里不论怎么商业化,这个小公园都一直安静轻松,里面是高大的树木和孩子们的乐园。而围着乐园的矮墙上,是城市建设者们用小小的瓷砖一块一块贴上去的可爱图案。
一面墙可以半天就立起来,可这些生动的图案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无法这么栩栩如生的。
J常感慨:大陆什么都快,快到人们已经失去耐心做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快到大家只会比赛谁做的快而不是谁做的好。
一个人是否有气质,要看他是否有内涵。一个城市是否有气质,要看它是不是重视文化。
台北市的书店随处可见。先不说大家都熟知的诚品书店(曾经也说过了)。这是这次去看到的几家书店。
最上面那张照片是中山北路的捷运站,地下整条街都是书市。几十家书店都敞开大门,每个书店的书都略有不同,有些是宗教类,有些是推理类,有些是漫画类,不论是哪一类,里面都有人在阅读。
左下的图片是台湾大学附近的“校园书店”,玻璃门上写着:38年店庆。38年的书店,里面依然是读者甚多。
右下是一家偏僻巷子里的二手书店,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书,进到房间里,书架地上也都堆满了书,书很多,空间很小,但满眼看去却错落有致,每一处都精心布置,一盏灯,一个相框都恰到好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院里的书籍,还热情招呼我们,说书店又开了一家在别的地方,现在很多书都没有整理出来,下次来书更多。
城市是否有序,不仅仅是人员素质的问题,要看规划部门是否真心实意为大家着想。很多细节设身处地考虑周全,可能就不会出现乱哄哄的局面。
上图左为捷运站的电梯。那么文字和图画细腻的描述,哪些人适合乘搭直梯。“门外是有爱心的人,门内是有需要的人”这句简单友善的提醒,有点知识的你看到,还会生硬地去挤搭直梯吗?
中图为淡水老街上的公共厕所。门外的标示温馨,里面的空间还可以令骑自行车来的人将自行车一起推进。
有图为台北转运站的地面指示。这么清晰又美观的指示图标,谁会看不懂?
巷子深处,不论是个人住的小小庭院,还是店铺,都是一道独特风景。除了城市规划者的用心,我还看到每户人家的用心,他们精心地把自己的户外装扮的好像小花园一样,自己舒心,别人看着也美观。
大道理谁都会讲,但说到跟做到之间,真的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静下心来,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自己做起吧。
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生活,改变了生活,社会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