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尔夫爱好者

标签:
高尔夫运动高尔夫爱好者生活乐趣 |
分类: 紫悦与高尔夫 |
那天看到有人留言说,好久没看到你写打球的文章了,是挂杆了吗?
呵呵~挂杆是肯定不会,高尔夫是项非常有益于身心的运动,我虽不能称为狂热分子,但爱好者是不会变的。这是一项可以进行到老的运动,我想我很老的时候也依然会去打球。
今年其实没停止打球。春节时候在美国的六场球,半个月前在越南的两场球。叫我没有象往年那样,从开春的动作生疏到渐入佳境,要度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开春了,北京的球场草又绿了。
今年我用了从美国买回的一号木和三号木,距离略有增长。对标准杆ON果岭有了小小的野心。
在北京时去了几次练习场,长杆短杆都练了练,再下场时发现还真的有效果。
这个星期有点疯狂,4天打了三场球,有两场为了陪从台湾来的朋友,跟他一起打了白梯!(朋友超过60岁了)
一直都将自己放在业余爱好者的位置上,规规矩矩地打红T,这回换了白T,即使是曾经打过的球场,视觉也完全改变,一场球无端地增加了500多码,打的好不吃力。
TRICY跟我一样,也打白T,就她的话说,以前打红T是站在女人的视角看球场,现在是用男人的视角去看。感觉很不一样。
昨天打球同组还有一位新学球的朋友,他打球很认真,每挥出一杆要酝酿好久,在沙坑里还划条线瞄准,怕自己站歪了。我站在旁边看,想一定是没有人告诉他打球的基本规则。后来吃饭的时候我跟他讲了,在沙坑里打球是不可以碰到沙的。他说的确是不知道。
所以当你看到有人不遵守打球规则时,不一定是他明知故犯,善意地传播高尔夫文化,是高尔夫爱好者该做的。
那天在微薄上看到一则讯息,一位打球的大爷追着打球童,引起了评论无数。这事真是不可思议。他在生活中也经常使用暴力吗?即使不能及时调整打烂球受挫的心理,也不至于把愤怒发泄到球童身上吧!
我们学习西方文化,引进西方运动,却无法从中学习到高尔夫文化的精髓,真是有点悲哀。
中国高尔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话说回来,我是真的很享受没有球童,自己打球的乐趣。那时候你会更加专注于高尔夫,观察球场的地形,及时修补自己打后的痕迹,坚信自己的判断,享受判断正确带来的欣喜,反省判断失误带来的后果。
我们本来就是高尔夫业余爱好者,打球成绩有好有坏,享受抓鸟带来的惊喜,为骑上三轮车自嘲两句是很平常的事情。老虎都有低谷期,我们还奢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