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悦读书 |
海岩的书从没看过.
但知道他是个比较能干的人,一边经营着几家酒店一边高产各种先出书后拍电视剧的热门故事.很多的制片公司就好象鸡屁眼里等蛋,生一个是一个的.
<玉观音><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一个也没看过.但因朋友是编剧,经常会提起他,说他可是编剧堆里的大红人,不是当编剧都能那么火的.
于是借的第一本是他的书.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王朔的前言和丛维熙的后记我倒是认真地读了读.王朔还是一贯的痞子语言,说总说好的就有点陈词滥调了,也得说点坏的.他所说的坏的就是海岩的文字读着没那么顺溜.
丛老先生倒是说他很佩服海岩云云,说他经营了几家酒店,又在不断地出着新书,而每出一本都能明显看到又上了一个台阶.而海岩本人却说,这些书都是在工作之余顺手在一个破本子上涂写出来的!这叫丛老先生觉得海岩很不简单.
故事倒真是涵盖面挺大,从商界到艺术界,从爱情到谋杀.有点错综迷离,但还十分顺畅.一天时间,看完了.
还书的时候,交了三毛钱.就付出成本来说,我认为很值.
第二本是虹影的<饥饿的女儿>
曾经买过她的一本书,但没看下去.从网上看到有人评论她的这一本,说是苦难,悲情什么的.问是否她的真实经历.
好象是她的自传.从她出生的那个年代一直到她的由食物的饥饿感到情感的饥饿感.
她清晰地描写了那个闹灾荒的年代,我妈妈翻了两页后,给我讲起了她所经历的事情.她说那时她已经开始住校,每星期回来,姥姥都会告诉她,村里的谁谁谁又没有了,全是饿死的.
那时候谁家里要是有几个儿子,粮食是肯定不够的.
虹影的自传叫我想起我小时候的故事.前两年我也很想写写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写了几段却又放下了.
毕竟文浅才疏,有些情节在脑海里多次浮现,但写出来后,却又远不是那么回事了.说不出心中想说的话,于是就只好作罢.
虹影写得很仔细,她好象白描画一般一笔一笔细细地将景致,将人物描画出来,实在是不简单.
看她的简历,原来她在国外生活过那么多年.也许这些在异域生活的经历令她更清晰地回忆曾经的生活,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越来越清晰.
那我就等着吧.也许有一天,也能犹如神助般地找到感觉.
第三本是王海翎的<新结婚时代>.也是本小说.
王的小说也有很多被改编成电视剧,我比较喜欢看电视剧前的原形是什么样的.就好象看了<欲望都市>,我找到那本书,买回家,想看看拍前到底是啥样的.
看这本书的速度更快,下午拿回家,晚上睡前就看完了.
主要是故事比较平坦,句子很简单,不需要多费一下眼睛,一扫就是几行.
看这样的书不费脑,在休息的时候我比较喜欢.那种看了一遍后,还要再看的书,多半我会买回家摆在书架上,自认为会在有时间后细细地读,其实很多都因此而束之高阁.
看这本书时我想起了大姐.
书里写的是农村出来的男和城里长大的女的婚姻.当然顺带着还有其他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但那都是过景,不重要.
独自生活后我对门当户对这个概念深以为然.从小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不同真的会造就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观.这绝对不是老年人故意找出牵强的理由来反对一对鸳鸯的结合.
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长久,就可以幸福,就可以恩爱一生,这实在是年轻人(我也不老~嘿嘿)的一相情愿.
当书里的母亲劝孩子说:结了婚你就知道了,孩子义无返顾地说:我是跟他结婚,不是跟他们家.
当后来她为了他们家的事情左右挣扎时,她妈说:早就告诉过你,你不听.她说:那你怎么不使劲反对呢?她妈说:那你就听了?她苦笑:也不会听的.
不知在哪里听到过一句话:所有的捷径其实都是弯路.
谁会因为妈妈活了一辈子就认为她说的话全是真理呢?不走过经历过,又怎么会有自己总结出的人生经验?
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