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进藏日记(过去的故事) |
早晨睡了一个懒觉,醒了,躺在床上看着窗帘透出的亮光,知道天已不早,还是不想起。每天的长途跋涉是以前很少经历,实在是累了。
可昨天计划今天还要去后藏最著名的黄教寺院,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
资料显示: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的须弥山”,始建于1447年,是历世班禅的住地。并存有历世班禅的灵塔,寺内僧院内还藏有许多壁画,以人物传记为主,色彩艳丽。寺内还藏有许多各时期的历史文物。
扎什伦布寺就在日喀则的市区中心,几分钟的车程。顿珠担心寺院已经关门。因为那里通常是12:30分就不再对外开放。而我们出门时已临近中午。
今天的天空不似往日这个时间的阴云笼罩,晴朗得叫人心情也跟着舒畅无比。蓝天的映衬下,这里的一切都真实而美丽。路上看到当地藏民衣着光鲜。我问,是不是过节啊?
顿珠算了算,说:是!现在是珠峰文化节!果然,车到扎什伦布寺门口,就看见正门对面搭起舞台和用大红布做成的条幅,上面写着:庆祝四十大庆,庆祝珠峰文化节。
阳光和冰蓝的天空下,扎什伦布寺愈发地深邃古朴。
问了售票处,我们又开始为自己的幸运而欣喜不已。今天是节日,所以寺院破例全天开发。
踏进古寺,环顾四周,发现除我们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游客。间或有红袍喇嘛匆匆走过,也只是对我们看上一眼。
从幽静狭窄的小道里望去,纯净的蓝天镶嵌在上方,仿佛到了某地的古镇,又仿佛。恍然不知身在何处。
我们拿着带来的书一个殿一个殿地观看,当我们站在紧闭的殿门踌躇不决时,就会有友善的喇嘛出现,告诉我们:可以进。
扎什伦布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阿霸扎仓,四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的扎什南捷,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等等。
每个殿堂,每尊佛像面前,我们都虔诚地将钱币供上。细看看佛像的脸(这是顿珠告诉我们的),然后离开。
有几处,我们居然看到硕大的老鼠在佛像间穿梭。佛家讲不杀生,于是老鼠也算是有了佛缘,不知在这里修炼了几代,修炼了多少年。
因为下午还要赶回拉萨,所以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便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路上生涯。
还好,回拉萨的全部路程都是新修的柏油路,280的路程,只需要5个小时。
回拉萨的公路叫中尼公路,道路平坦,是西藏少见的好路。不过谁也不知道经过一段时间风雨洗礼后还是否保持完好。路的两岸山壁陡峭,江水汹涌奔腾,公路蜿蜒塑江而上。车行速度很快,只看得两岸的山峦急速向后退去。只有滔滔的雅鲁藏布江江水在跟着我们前行。
江面宽阔,江水滔滔不绝地向前奔涌,因着昨天一天的大雨,江水浑浊不堪。
这是一条全长2900多千米,流域面积93.5万平方千米,奔涌于几个国家的河流,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又养育了多少山肥水美啊~它接纳着来自不同地域的支流,又
无私地 ,它是人们眼中的奇观异景,它又只是年复一年静默地观看着人类的
千年不变。
资料显示,雅鲁藏布江河面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河段约占总长的3/4、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大河。
看着这条生命力极强的河流,我沉默了。鹏拿着相机不断地拍。我想他也是想拍下心中的万千感慨吧。
因为路势好走,如洗的天空,加上就要回到都市,所以一路上心情也飞一般的轻盈。于是话也多了起来,说藏族的风俗,说天葬,说四十大庆。。。。。
PM18:00
到达拉萨,首先看到路边的建筑上插满大小不一的红旗。彩旗标语触目皆是。蓝天白云也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这才想起新闻里说中央代表团来到了拉萨。再往前,身着盛装的藏人乘坐大卡车往城里开。顿珠说,晚上布达拉广场一定有节目,你们去看吧。
住进了顿珠推荐的“甲竹林宾馆”,离布达拉宫很近,价钱也便宜,260元/天,干净舒适,不比刚来时住的世纪酒店差。安顿好行李,已是7点钟,给顿珠结了钱,约好了后天去看天葬,我们便准备散步去布达拉广场。
这个地段吃饭很是方便,宾馆门口有家叫“叶碗面”的餐馆,地道的四川口味,二十四小时营业,听顿珠说生意很是火暴。
走进去品尝一番,果然是很久没吃过的好味道。就连在四川呆过一阵子的鹏都说正宗。
吃过饭,我们步行去往广场。穿过一条藏人的生活区,来回穿行的都是当地的居民。商贩们叫卖着自己摊位上摆放的货物,天色不早,很多东西已经以堆论价或大甩卖。酥油味浓重,仍然有大块的酥油等待着买主。
一些藏族服装也因为大减价聚集了一群妇女将衣服拿在身上左右比划。
七拐八拐,出了巷子,眼前开阔起来,布达拉宫呈现眼前。
按鹏说的话,“布达拉广场已经成了欢乐的海洋”。各地藏民穿着当地的服饰载歌载舞,大广播里男播音员声音洪亮地介绍着表演的人群来自何地。
我对表演不感兴趣,倒是对围观着看热闹的形态各异的群众充满兴趣。他们或聚精会神地看着节目,或四处走动,或摇着经筒低声默诵,或几个一群说得眉飞色舞。我拿着相机,趁他们不留意的时候,不断按下快门。这期间,鹏一直微笑着陪着我。
人海散了的时候,我们又坐上黄包车前往八角街。一家挨一家地逛起了那些沿街小店。很都店里都是来自尼泊尔或印度的服饰,鹏一直鼓励我去看看,是否有什么可买的。
一向习惯了独自逛街的我,有些不适应边上有人等待,起先进店只是粗略地看上一眼,就拉着他离去。但鹏的耐心及好脾气叫我缓缓放松,也会穿了丝质的看起来很华丽的尼泊尔上衣走在他面前,问:好看不?他的微笑点头对我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PM10:00
回饭店的时候,我们已是采购了不少当地有特色的小玩意儿。
我的心里充满温暖。这温暖来自于鹏。他没有太多的语言,却总是宽厚地等在一边。当你跟他说话时,他又会专注地倾听,然后温和地进入你的话题。
这样的男人。
可昨天计划今天还要去后藏最著名的黄教寺院,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
资料显示: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的须弥山”,始建于1447年,是历世班禅的住地。并存有历世班禅的灵塔,寺内僧院内还藏有许多壁画,以人物传记为主,色彩艳丽。寺内还藏有许多各时期的历史文物。
扎什伦布寺就在日喀则的市区中心,几分钟的车程。顿珠担心寺院已经关门。因为那里通常是12:30分就不再对外开放。而我们出门时已临近中午。
今天的天空不似往日这个时间的阴云笼罩,晴朗得叫人心情也跟着舒畅无比。蓝天的映衬下,这里的一切都真实而美丽。路上看到当地藏民衣着光鲜。我问,是不是过节啊?
顿珠算了算,说:是!现在是珠峰文化节!果然,车到扎什伦布寺门口,就看见正门对面搭起舞台和用大红布做成的条幅,上面写着:庆祝四十大庆,庆祝珠峰文化节。
阳光和冰蓝的天空下,扎什伦布寺愈发地深邃古朴。
问了售票处,我们又开始为自己的幸运而欣喜不已。今天是节日,所以寺院破例全天开发。
踏进古寺,环顾四周,发现除我们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游客。间或有红袍喇嘛匆匆走过,也只是对我们看上一眼。
从幽静狭窄的小道里望去,纯净的蓝天镶嵌在上方,仿佛到了某地的古镇,又仿佛。恍然不知身在何处。
我们拿着带来的书一个殿一个殿地观看,当我们站在紧闭的殿门踌躇不决时,就会有友善的喇嘛出现,告诉我们:可以进。
扎什伦布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阿霸扎仓,四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的扎什南捷,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等等。
每个殿堂,每尊佛像面前,我们都虔诚地将钱币供上。细看看佛像的脸(这是顿珠告诉我们的),然后离开。
有几处,我们居然看到硕大的老鼠在佛像间穿梭。佛家讲不杀生,于是老鼠也算是有了佛缘,不知在这里修炼了几代,修炼了多少年。
因为下午还要赶回拉萨,所以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便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路上生涯。
还好,回拉萨的全部路程都是新修的柏油路,280的路程,只需要5个小时。
回拉萨的公路叫中尼公路,道路平坦,是西藏少见的好路。不过谁也不知道经过一段时间风雨洗礼后还是否保持完好。路的两岸山壁陡峭,江水汹涌奔腾,公路蜿蜒塑江而上。车行速度很快,只看得两岸的山峦急速向后退去。只有滔滔的雅鲁藏布江江水在跟着我们前行。
江面宽阔,江水滔滔不绝地向前奔涌,因着昨天一天的大雨,江水浑浊不堪。
这是一条全长2900多千米,流域面积93.5万平方千米,奔涌于几个国家的河流,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又养育了多少山肥水美啊~它接纳着来自不同地域的支流,又
无私地 ,它是人们眼中的奇观异景,它又只是年复一年静默地观看着人类的
千年不变。
资料显示,雅鲁藏布江河面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河段约占总长的3/4、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大河。
看着这条生命力极强的河流,我沉默了。鹏拿着相机不断地拍。我想他也是想拍下心中的万千感慨吧。
因为路势好走,如洗的天空,加上就要回到都市,所以一路上心情也飞一般的轻盈。于是话也多了起来,说藏族的风俗,说天葬,说四十大庆。。。。。
PM18:00
到达拉萨,首先看到路边的建筑上插满大小不一的红旗。彩旗标语触目皆是。蓝天白云也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这才想起新闻里说中央代表团来到了拉萨。再往前,身着盛装的藏人乘坐大卡车往城里开。顿珠说,晚上布达拉广场一定有节目,你们去看吧。
住进了顿珠推荐的“甲竹林宾馆”,离布达拉宫很近,价钱也便宜,260元/天,干净舒适,不比刚来时住的世纪酒店差。安顿好行李,已是7点钟,给顿珠结了钱,约好了后天去看天葬,我们便准备散步去布达拉广场。
这个地段吃饭很是方便,宾馆门口有家叫“叶碗面”的餐馆,地道的四川口味,二十四小时营业,听顿珠说生意很是火暴。
走进去品尝一番,果然是很久没吃过的好味道。就连在四川呆过一阵子的鹏都说正宗。
吃过饭,我们步行去往广场。穿过一条藏人的生活区,来回穿行的都是当地的居民。商贩们叫卖着自己摊位上摆放的货物,天色不早,很多东西已经以堆论价或大甩卖。酥油味浓重,仍然有大块的酥油等待着买主。
一些藏族服装也因为大减价聚集了一群妇女将衣服拿在身上左右比划。
七拐八拐,出了巷子,眼前开阔起来,布达拉宫呈现眼前。
按鹏说的话,“布达拉广场已经成了欢乐的海洋”。各地藏民穿着当地的服饰载歌载舞,大广播里男播音员声音洪亮地介绍着表演的人群来自何地。
我对表演不感兴趣,倒是对围观着看热闹的形态各异的群众充满兴趣。他们或聚精会神地看着节目,或四处走动,或摇着经筒低声默诵,或几个一群说得眉飞色舞。我拿着相机,趁他们不留意的时候,不断按下快门。这期间,鹏一直微笑着陪着我。
人海散了的时候,我们又坐上黄包车前往八角街。一家挨一家地逛起了那些沿街小店。很都店里都是来自尼泊尔或印度的服饰,鹏一直鼓励我去看看,是否有什么可买的。
一向习惯了独自逛街的我,有些不适应边上有人等待,起先进店只是粗略地看上一眼,就拉着他离去。但鹏的耐心及好脾气叫我缓缓放松,也会穿了丝质的看起来很华丽的尼泊尔上衣走在他面前,问:好看不?他的微笑点头对我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PM10:00
回饭店的时候,我们已是采购了不少当地有特色的小玩意儿。
我的心里充满温暖。这温暖来自于鹏。他没有太多的语言,却总是宽厚地等在一边。当你跟他说话时,他又会专注地倾听,然后温和地进入你的话题。
这样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