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悦与高尔夫 |
进入北京的冬季,如果仍然想一过球瘾,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举杆南下,寻找阳光明媚的地方;论坛里就不乏这样的球友,有相约结伴的,有独自出发的,也有半公半私的。发来的图片中,满眼绿油油的草地,看者也不禁神清气爽,怎一个羡慕了得!一种是只要户外的风不是很大,天气预报说没寒流,就冒着严寒,一层又一层地裹紧自己,找没有封的球场,在枯黄坚硬的球道上一下一下地啃地皮。权当过瘾解馋。
去年冬天我经不住诱惑,跟球友相约顶着呼啸的北风打过一场,那情形,至今不忘。
其实那天接到朋友的电话时,从窗外望去天气很好,太阳明晃晃地刺眼,看看天气预报,也是零上的气温。于是欣然答应。出门后风和日暖,感觉是个打球的好日子。
可到了郊外,就完全不一样了。北风肆虐,毫无遮挡地在空旷的球场来回穿梭,不管哪里露出个缝隙,冷风就不客气地趁机而入。
我穿着厚厚的毛衣,套上防风的外套,又在外套上穿上厚厚的棉背心,试着举了举杆,只觉得胳膊象是被捆绑起来。还不仅这些,我还戴着毛线编织的帽子,能遮着半张脸的眼镜,再把外套上连着的帽子也戴在头上,将长长的围巾在帽子外边绕了一圈又一圈,牢牢地包住脖子和面庞上眼镜以外的部位。同去的球友乐道:你这哪象是来打球,怎么看怎么象个大粽子!
我不管,反正不冷就行。
打了两个洞,没戴毛线帽子的球友首先冷得受不了,两个耳朵露在外面冻得生疼,直向我借帽子戴。
这样的天气哪里打得好球,活动不开,动作也出现问题。我开出去的球不是地滚就是偏离,没几个是好的,自恃稳定的铁杆在球道上砸下去,被冰冻的土地硬生生地反弹回来,震得虎口发麻。坚实的地面使落在地上的球滚出好远,落在冰面上的球更是如乒乓球一般弹得很高,当然不一定弹得高就是好事,球童盯着球的落点,却盯不到球最终弹到了哪里,于是岸边的枯叶中,经常会看到散落着没被发现的小白球。球的落点一定不能是果岭,否则便会骨碌碌从这端滚到那端,再滚出果岭。
我是个天生怕冷的人,寒冷的天气,即使有再重要的事,我也不想出门,只想呆在温暖的室内,享受北方冬天独有的暖气。
那场球打得很郁闷,成绩不好是预料之中,主要是感觉也很不好,风从背后顶着你向前走还是好事,迎着风向前走的感觉可真不好受,虽然有眼镜和围巾帮我挡风,可我还是止不住地流泪流鼻涕。鼻子被纸巾揪得脆弱,风一吹,刺刺地痛。心仿佛缩成了一团,除了冷,几乎失去了其他的感觉,只是机械地走路,机械地挥杆。
球道上除了黄土就是厚厚的沙,走了几个洞,裤管已经沾满了灰尘。18个洞在那天格外漫长,打到最后一个洞时,我居然长长地出了口气,好象艰难的征途终于熬到了头。
今年的冬天好象比去年冷,在外面走几步,后脑勺被冷风吹得有些痛,球场是没有去体验了。有点怕。
那天球友说,等下雪了,我们去打雪球吧~特别好玩。
我是个缺乏定力的人。被朋友眉飞色舞地一描述,我不禁又心生向往。皑皑的白雪上,有彩色的球凌空划过,顺着球的落点找过去,只消去寻那平整的雪面上的小黑洞,找到了,把雪刨开,再来一杆。那样的感觉,还真没尝试过。
今年冬天北京还没下过一场大雪。我去深圳时听朋友说北京下了场小雪,那场雪只是使北京的气温骤降了十度,雪花却并没有停留很久。
说说前不久在深圳的那场球吧,差点把我冻了个半死。
那天深圳降温,是在天气预报连续说了两天降温后,从20度降到了12度。我自以为做好了防寒准备,在打球的衣服里穿了棉毛衣裤,球包里还装好了防风衣裤。
出门时抬头看,是阴天。以我对深圳的了解,即使是阴天,也会有粘湿的空气附在皮肤上,所以皮肤总是保持湿润状态。
我们去的是观谰湖的安妮卡。是我没打过的山地球场。
到了球场,我发现我错了。南方的湿冷更甚于北方的干冷,这样的湿冷,冷气是一丝丝地渗入到骨头中去,防风的衣服根本起不到作用。球车开动时,扑面的风冰凉凉地贴在脸上,身体也止不住跟着发抖。我以为只有在北方的寒冷中我才会清涕不止,这症状居然跟着我到了南方。终于,我回头请求球童:能把你的纸巾给我几张吗?
那天的前九打得很烂,不是自己的杆,总会有失误出现。后九好一些,也许是自己的最好成绩,+7。总成绩总算是没有超过100。这样的天气,我已经很满意。
打完球,我哆嗦着跟球友道别,坐上了已经等候在一边的车,直奔机场。
很久,车里的暖气才让我渐渐松弛。
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低低地掠过北京的上空。已是夜晚,北京成了一张灯火交织的网络地图。密集的车流呈线状前行,火柴盒子一样的楼房里,星星点点的灯光透着暖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换。我知道窗外已是隆冬,走出机舱的门,我就会被寒流包围。而此刻,我心中泛起的,依然是阵阵的温暖。
北京,我的家!
去年冬天我经不住诱惑,跟球友相约顶着呼啸的北风打过一场,那情形,至今不忘。
其实那天接到朋友的电话时,从窗外望去天气很好,太阳明晃晃地刺眼,看看天气预报,也是零上的气温。于是欣然答应。出门后风和日暖,感觉是个打球的好日子。
可到了郊外,就完全不一样了。北风肆虐,毫无遮挡地在空旷的球场来回穿梭,不管哪里露出个缝隙,冷风就不客气地趁机而入。
我穿着厚厚的毛衣,套上防风的外套,又在外套上穿上厚厚的棉背心,试着举了举杆,只觉得胳膊象是被捆绑起来。还不仅这些,我还戴着毛线编织的帽子,能遮着半张脸的眼镜,再把外套上连着的帽子也戴在头上,将长长的围巾在帽子外边绕了一圈又一圈,牢牢地包住脖子和面庞上眼镜以外的部位。同去的球友乐道:你这哪象是来打球,怎么看怎么象个大粽子!
我不管,反正不冷就行。
打了两个洞,没戴毛线帽子的球友首先冷得受不了,两个耳朵露在外面冻得生疼,直向我借帽子戴。
这样的天气哪里打得好球,活动不开,动作也出现问题。我开出去的球不是地滚就是偏离,没几个是好的,自恃稳定的铁杆在球道上砸下去,被冰冻的土地硬生生地反弹回来,震得虎口发麻。坚实的地面使落在地上的球滚出好远,落在冰面上的球更是如乒乓球一般弹得很高,当然不一定弹得高就是好事,球童盯着球的落点,却盯不到球最终弹到了哪里,于是岸边的枯叶中,经常会看到散落着没被发现的小白球。球的落点一定不能是果岭,否则便会骨碌碌从这端滚到那端,再滚出果岭。
我是个天生怕冷的人,寒冷的天气,即使有再重要的事,我也不想出门,只想呆在温暖的室内,享受北方冬天独有的暖气。
那场球打得很郁闷,成绩不好是预料之中,主要是感觉也很不好,风从背后顶着你向前走还是好事,迎着风向前走的感觉可真不好受,虽然有眼镜和围巾帮我挡风,可我还是止不住地流泪流鼻涕。鼻子被纸巾揪得脆弱,风一吹,刺刺地痛。心仿佛缩成了一团,除了冷,几乎失去了其他的感觉,只是机械地走路,机械地挥杆。
球道上除了黄土就是厚厚的沙,走了几个洞,裤管已经沾满了灰尘。18个洞在那天格外漫长,打到最后一个洞时,我居然长长地出了口气,好象艰难的征途终于熬到了头。
今年的冬天好象比去年冷,在外面走几步,后脑勺被冷风吹得有些痛,球场是没有去体验了。有点怕。
那天球友说,等下雪了,我们去打雪球吧~特别好玩。
我是个缺乏定力的人。被朋友眉飞色舞地一描述,我不禁又心生向往。皑皑的白雪上,有彩色的球凌空划过,顺着球的落点找过去,只消去寻那平整的雪面上的小黑洞,找到了,把雪刨开,再来一杆。那样的感觉,还真没尝试过。
今年冬天北京还没下过一场大雪。我去深圳时听朋友说北京下了场小雪,那场雪只是使北京的气温骤降了十度,雪花却并没有停留很久。
说说前不久在深圳的那场球吧,差点把我冻了个半死。
那天深圳降温,是在天气预报连续说了两天降温后,从20度降到了12度。我自以为做好了防寒准备,在打球的衣服里穿了棉毛衣裤,球包里还装好了防风衣裤。
出门时抬头看,是阴天。以我对深圳的了解,即使是阴天,也会有粘湿的空气附在皮肤上,所以皮肤总是保持湿润状态。
我们去的是观谰湖的安妮卡。是我没打过的山地球场。
到了球场,我发现我错了。南方的湿冷更甚于北方的干冷,这样的湿冷,冷气是一丝丝地渗入到骨头中去,防风的衣服根本起不到作用。球车开动时,扑面的风冰凉凉地贴在脸上,身体也止不住跟着发抖。我以为只有在北方的寒冷中我才会清涕不止,这症状居然跟着我到了南方。终于,我回头请求球童:能把你的纸巾给我几张吗?
那天的前九打得很烂,不是自己的杆,总会有失误出现。后九好一些,也许是自己的最好成绩,+7。总成绩总算是没有超过100。这样的天气,我已经很满意。
打完球,我哆嗦着跟球友道别,坐上了已经等候在一边的车,直奔机场。
很久,车里的暖气才让我渐渐松弛。
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低低地掠过北京的上空。已是夜晚,北京成了一张灯火交织的网络地图。密集的车流呈线状前行,火柴盒子一样的楼房里,星星点点的灯光透着暖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换。我知道窗外已是隆冬,走出机舱的门,我就会被寒流包围。而此刻,我心中泛起的,依然是阵阵的温暖。
北京,我的家!
前一篇:我破了自己的记录(2)
后一篇:本色.江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