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里的杠铃静悄悄——从北海青训冬训看中国足球“死穴”

(2018-12-26 22:33:35)

               

                 这里的杠铃静悄悄——从北海青训冬训看中国足球“死穴”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部精彩的前苏联“战争片”。

“这里的杠铃静悄悄”是部什么“片”?

——中国足球“悲剧片”。

不啰里啰嗦从头说了,直接先“剧透”故事“核心”——广西北海中国足球冬训基地“六年来没人动过杠铃”。

——“这里的杠铃静悄悄”。

没人动也不准确,动过两次。一次是最近、有人去“动”时才知道上一次有人“动”已是三年前。而且,这次“动”杠铃还是从后面库房临时搬出来的。

只是一个北海冬训基地“六年没人动杠铃”,就是中国足球的“死穴”?有那么“耸人听闻”吗?“一副杠铃”有那么“生死攸关”吗?

不仅是“死穴”,而且是“病入膏肓”、几近“无可救药”。

不是吗?

北海乃中国足球各俱乐部梯队、甚至国青国少传统冬训之地,每年冬天23个月至少有几千名各年龄组“未来之星”在此集训,“六年从未有人练过杠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未来十年、几年内中甲、中超、国青、国奥、国足的“球星”们都将是“手无缚鸡之力”、场上如“老太太散步”的“半残废”,未来十年中国足球因此还将人见人欺、“四大皆空”、苦海无边……

甚至细思极恐到都不敢往下想了。

这里的杠铃静悄悄——从北海青训冬训看中国足球“死穴”

而且,从北海冬训基地的“这副杠铃”,还能清晰无比的找到过去二十年中国足球从亚洲一流半径直堕落到三流半的根本原因。

“一副杠铃”就有这么重要,它是衡量整个体能训练的标志和杠杆。“六年没人动杠铃”,等于说整个中国足球的体能训练是个“0”。

现代体育有两句话乃颠扑不破之真理,“田径乃运动之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有另外两句话更重要、更具决定性——“力量乃运动之父”,“一力降十会”。

田径因包含“跑、跳、投”体现了人类全面的运动能力,而被称为“运动之母”,但提高“跑、跳、投”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力量训练。“中国足球教父”年维泗、中国举重协会秘书长钱光鉴、男子三级跳“亚洲飞人”邹振先都亲眼见证过“举重运动员是所有项目中30米跑和立定跳远最好的”——因为他们腿部力量最好。

这是一个普通人都练力量、练肌肉,为健美、健康、防骨质疏松,俄罗斯克格勃(35岁以上)都要100米跑进141,引体向上一分钟内不少于13个,职业运动员越来越追求大力量(没大力量、最大力量的不断刺激,就没有肌肉功能、能力的增长)、练好每一块相关肌肉的时代,这是一个C罗每天力量训练都达数千公斤;乔丹聘请健美“奥林匹亚先生”做体能教练;中国女排张常宁卧推达到120公斤;“业余扣篮王”陈登星平常硬拉300多公斤、练腰腹220公斤;跳高运动员张国伟半蹲400公斤;美国人把力量训练提高到与技术、体能并列的时代。

而中国足球20年前还有为数不多几项体能数据统计时,甲A球员12分钟跑3100米标准很多人不及格、或勉强及格,100米很少有人跑进12秒,卧推很少过80公斤、深蹲过150公斤,已是“低到海平面以下”了。而近20年更从理论到实践大踏步后退到宫磊CCTV上公开宣称“19岁前不适合练力量”,青训“六年不动杠铃”,U25国家队军训几个月连健身房都没有……几乎什么体能数据都没有了。

这里的杠铃静悄悄——从北海青训冬训看中国足球“死穴”

这里的杠铃静悄悄——从北海青训冬训看中国足球“死穴”

这还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管理一目了然的时代,你12分钟跑3100米都屁滚尿流,你凭什么战胜3300米的日本韩国?你不下半场“单口喘”、谁“单口喘?你不下半场崩溃、谁下半场崩溃?你从未练过力量,“软如鼻涕脓如酱”,你拿什么去战胜卧推100公斤、深蹲200公斤的对手?你“手无缚鸡之力”,又拿什么去“拼命”、做“敢死队”?凭想象中的“刀枪不入”?你弹跳50厘米,如何能防住弹跳80厘米的对手?你100米跑13秒,拿什么防住跑9秒9的姆巴佩、11秒2的孙兴慜?你不被爆冷谁被爆冷?你不被虐谁被虐?你凭什么让里皮带队进世界杯、亚洲杯打出好成绩?

为什么中国足球“越练越抽抽”到最基本的体能数据都没有了?因为从青训开始就根本没练、练也是瞎练?——北海冬训基地“六年没人动杠铃”,不过是最新发现了“皇帝的新衣”而已。

最后讲讲“偶然”发现北海冬训基地“六年没人动杠铃”的故事。

北体大篮球专业毕业新疆人杨威,在哈萨克地区组织了支牧民孩子足球队,从一无所有到进步斐然。为备战明年全国比赛,他把从未出疆的孩子带到北京、再去北海冬训,并聘请了俩专业体能教练。

北体大研究生毕业的北京工商大学体育教授张德新,前全国中学生运动会铅球冠军、北京田径队运动员,训练两名几乎没田径基础的学生一年多,即夺得北京大学生运动会铅球第二、三名。

张德新和北体大体能研究生李君鹤给16名(15岁到21岁、包括俩女生)队员测了立定跳、12分钟跑、引体向上、俯卧撑、50米跑、掷边线球等数据,队员们皆第一次测立定跳,所以取消了原定的十级跳测试。

张德新注意到,同时在北海训练的还有鲁能、大连U15等很多队,总体印象是体能训练只是慢跑,没强度、教练也没要求(当然也没数据)。两位体能教练带新疆队练过一次杠铃,所以才有了“六年没人动杠铃”的“重大发现”。据健身房管理者介绍,他们准备换新器材,旧杠铃都搬到了仓库里,但新器材还没到……三年前,大连队曾用过一次杠铃。

为什么六年、甚至可能是更长时间,那么多教练、体能教练、记者、家长……云集北海基地,却没人发现、指出过没人“动”杠铃?

记者外行?看不懂?有些教练懂却不说、没机会?还是足球行业太保守、封闭,懂的人根本没机会介入?这次俩很有经验的体能教练只是偶然发现了问题。我再偶然发现了这个“重大新闻”?

中国足球决策、管理层对此也不知情,还是早已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只顾急功近利的盯着国家队出“政绩”、而无暇顾及?

我以一个纯外行,斗胆把这句话放在这,“中国足球若举不起北海冬训基地这根杠铃,将永远一事无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