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恒大华夏幸福U17惨败背后究竟是什么?

(2018-04-26 06:55:43)

恒大在“劲爆外援”保利尼奥出走巴萨、本赛季仍中超亚冠保持强劲夺冠势头之际,斥巨资举办“世界一流水平”U17国际邀请赛,肯定是想一露其卧薪尝胆多年闷头搞青训之丰硕成果。年招生千余、脱离家庭封闭学习训练,软硬件世界一流,尤其“全皇马模式”高端大气上档次,若出手即能与博卡青年、瓦伦西亚等世界著名青训队争奇斗艳,不仅在中超亚冠全面领先、且一“玩”青训即“超英赶美”之神奇当显露无疑。

但本想“光宗耀祖”,却成“辱没家门”。开赛小组赛前两轮满腔热情径直被两盆冰水兜头浇成透心凉。首轮03负博卡青年,尚未喘过气来,次轮再07惨败在瓦伦西亚脚下,射门比132。与恒大“交相辉映”的是来自同样财大气粗中超新贵华夏幸福之U17,他们17不敌巴西格雷米奥,射门比为225……差距之巨大,场面之惨不忍睹直逼“中国足球历史之最”之余,足以令所有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恒大自花大钱买壳从中甲玩起,第一年中甲夺冠升级。第二年中超夺冠,第5个赛季即亚冠夺冠,世俱杯再爆冷击败墨西哥美洲队,仅半决赛02不敌拜仁……非“有钱能使鬼推磨”、“无往而不胜”,至少也能最短时间内“旧貌换新颜”,但为何转眼在收获青训成果上成如此惨状,丢大了人、现大了眼?惨败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刻、复杂和难为人知的原因?

差不多是赛后唯一一篇涉及到输球原因的小文章说的还是“陈年旧事”、“陈芝麻烂谷子”:沈祥福带2001年组国少打比赛,开赛15分钟即有队员抽筋(体能不行,沈祥福的“治疗方法”是每天跑两万米),5米距离的传接球成功率很低,不会比赛;华夏幸福U17组队时间短,属“乌合之众”,但在日本教练调教下,击败国内同年龄组最好的鲁能夺冠,但日本教练说,中国U12以下的孩子踢球太少;恒大足校5年时间太短,中国足球青训的希望还在多年、甚至十几年之后……

够了,这些陈词滥调像祥林嫂说“儿子死了”、“要锯门槛”一样说了多少遍了?每输一次拿出来说一回,下回还是一样。这次傅博说“国奥选人只有200的范围”,下次宿茂臻U16亚少赛惨败“只有62个人可选”……恒大足校不是一年就招生千余吗?中超各大俱乐部不都差不多全是洋帅挂帅青训吗?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巴西、日本……万达几年内向西班牙三家俱乐部(包括瓦伦西亚)派出的12岁组百名足球少年都是几名西班牙选材高手手把手挑出来的……

所有这些陈词滥调和所谓专家们装模作样、无关痛痒的冠冕文章,都远不如我昨晚吃饭时碰到的一个青岛教育局资深老师的几句话直击问题的最核心:现在中小学体育课状态惨不忍睹,最简单的体操器械,如木马、跳箱,直接锁在仓库里已多年不用,现在的女孩已不会最简单的跳山羊,男孩不会跳“略显勇气”的木箱(就更甭说空翻、闪转腾挪了),最简单的单杠引体向上,大部分男孩做不了,长跑皆视为畏途,哪有地方跑?连青岛最好的小学,都没有起码的200米的跑道,一周少的可怜的几节体育课……学校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学生磕掉一颗牙也要和学校打官司,一个官司就得赔偿几万,问题是影响学校的“政绩”。有一起安全事故,学生受伤、伤残,学校几年“政绩”受严重影响,如今“安全指标”甚至都超过了升学率……

中国足球的差距在哪?最根本、最初的差距在哪?根本不在足球场上,而在在学校里。在612岁的孩子有多少人在学校里踢过球,或“玩”过任何其它项目里?若绝大多数孩子在612岁期间基本没“玩”过田径、游泳、三大球、体操、拳击……那惨败和值得担忧的不止是中国足球和中国体育的比赛结果和金牌数,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可能真正成为“东亚病夫”的未来。

差距在哪?

差距在612岁的中小学生(包括初、高中)“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这段时间里,是被升学率捆绑在各种奥数等文化课考试的补习里(中国教育过去几十年的传统做法),还是这两小时把孩子们从坐着背书、写作业、文化课考试补习班……里彻底“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运动场(不止足球)、舞蹈、绘画、唱歌……等兴趣班,把他们身体的能量、热情、天赋全释放出来(欧美国家的教育方式)……

6—12岁还是人智力体力(力量速度协调性)的启蒙、敏感期和开发期,错过了事半功倍的最佳时期,后来的各种努力将事倍功半,再晚就根本练不出来了。选错才则属劳民伤财,纯属瞎耽误工夫。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就是这两种“误人子弟”错误的综合体。

以下是我几天前有关“中国足球从(中小学生)‘下午三点半’抓起”的一段文字: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足球从娃娃抓起”在中国走不通,还是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一开始即误入歧途、南辕北辙?

谁来“从娃娃抓起”,从哪抓起?

若是体育总局、足协和各职业俱乐部来抓,那就注定出不了成果。足协、俱乐部应抓的是塔尖和提高,让“少数和最少数高水平踢球者”“以最多时间踢球”达到更高、最高水平;而普及和基础只能由教育部、中小学来抓,让“更多和最多不会踢球者”“都有时间、更多时间踢球(及更多其它项目)”,来喜欢足球、体育,培养体育精神、养成运动习惯,而发现有天赋者、最后走向职业之路只是这个“庞大体育教育系统工程”最后的结果之一。没有后者,前者只能是难以为继的无源之水和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为什么万达弃巨资将百名1213岁已入选各俱乐部梯队的“精英”送到西班牙多年至今没出一个“希望之星”?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初选材即是各大俱乐部梯队中的“二流”,“一流”皆因所属权等原因没放行。而所谓“一流”又是如何选拔出来的?按大约1000名普及者中可能有0.5个有较好天赋者,你只能从50个普及者中选材,你又能选出“几流人才”来?仅就我小小的朋友圈,就碰到俩100米跑14秒左右者,最早竟被选出与高洪波在一个中小学队里踢过几年……

足协、俱乐部、教育部都想最急功近利的从最少踢球者中直接培养出最高水平的职业选手?这是“从娃娃抓起”吗?

这只能是误入歧途、南辕北辙,能出人才、能出好成绩就奇了怪了。

教育部、中小学“从娃娃抓起”该从哪抓起?先引进几百名高水平欧洲教练,还是派几千名体育老师先去欧美学习“先进经验”?先各省市推出成千上万的“重点足球学校”,还是开各种研讨会,培训各级校长……

先不论饱受诟病多年的只靠文化课考试分数录取的中高考制度,也不说踢球首先需要的场地,就说踢球时间,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仍是从早晨到学校,到晚上放学回家,全是坐着、背着手上文化课,下课死记硬背写作业的模式,一周只有23节体育课你如何去发现有天赋的足球(包括其它项目)少年?从时下几近疯狂的房地产敛财模式和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的角度看,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的重心由足协主抓转移到教育部“校园足球”的这几年来,在解决中小学生“没地方”、“没时间”踢球(及田径篮排球游泳、甚至难度最大最小众的体操)的问题上几乎没做任何事情。

至今为止,教育部对保证中小学生有更多时间踢球(及其它体育项目)做出的“最大贡献”,是20147月教育部长袁贵仁宣布的“中小学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一家网站还特无耻的把这一新闻题目做成“体育课增加20%”,你知道原来的基数是多少吗?小学、初中每周3节、高中2节。而且,这还是在举国上下非常非常重视足球的“压力”下、费尽九牛二虎之洪荒之力才做出的“改革”,仅此而已。

哪个中小学有那么多钱去“买地”建足球场?寸土寸金的校园(稍有点空间还不够停车的),一周只有4节体育课(还包括滚铁环在内的很多项目),若有人还指望几年内即可出梅西、C罗、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不是痴人说梦又是什么?

足球只是体育的一部分,体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足球“从娃娃抓起”只能从“体育从娃娃抓起”、“教育从娃娃抓起”做起。所以,日前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教育新闻”很可能会直接关系到中国足球、体育、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繁荣昌盛。

此“教育新闻”内容为,某市中小学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将禁止办包括奥数在内各种收费补习班,改为将三点半到五点半左右家长下班来接孩子这段时间办成免费兴趣班,以体育、文艺等与文化课、升学考试无关的内容为主,配以校内外的“高水平”“教练”辅导,当即还有不少大学生表示愿意做“志愿者”……

每天下午差不多两个小时(相当于3节体育课),喜欢足球、篮排球、田径、游泳、体操……绘画、音乐、舞蹈……皆可各取所需,尽情玩乐,充分显露热情、天赋,若此时附近有稍具慧眼的老师、教练在旁,有天赋、天才者当“无处藏身”、暴露无遗。以每1000普及者者有0.5个有天赋者,中国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当有多少稍有天赋、极有天赋者喷薄而出?到时岂止是中国足球“十几亿人挑不出11个会踢球的”之“世纪难题”将迎刃而解,而且更多人被充分挖掘出的体育、艺术潜能将极大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非凡素质,一个“十亿公民尽舜尧”的光明前景已清晰可见。

先有“时间”,然后一切才能发生。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是否应该是这么个顺序:先有踢球时间,拉动场地需要,再配以高水平的体育老师、教练,最关键处以“攻坚不怕难”打破陈旧老朽、只以单一文化课考试分数录取的中高考录取制度,然后才是足球职业化、融入技战术世界新潮流,最后共同推动整个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带来的,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中国足球,你是否应立即从“下午三点半”抓起了?



这才是中国足球落后挨打几十年如一日最根本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