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脚郜林、吴曦、姜至鹏都进球了。
没有吧,4轮12强赛国足只有10月6日客场对韩国0比3落后下由于海、蒿俊闵攻入2球,其余3场比赛皆零进球。国足连续15年缺席十强赛,连20强赛进球都“堕落”到寥若星辰、如数家珍的程度,15年来哪场重要比赛谁进过球、没进过球,甚至连打中门柱,都绝对不会搞错。
你的确搞错了,我说的是上轮中超,他仨各有一个精彩绝伦的进球。郜林是个先跑进禁区左肋、接队友妙传左脚劲射远门柱入网;吴曦是个禁区外右角大力远射远上角的世界波·;姜至鹏乃禁区内左侧的大力补射,仨进球皆可当之无愧入选本轮“十佳进球”。
这我就奇了怪了,他仨在前4轮国足12强赛上皆如同隐身,郜林几场替补上场,好似只有一脚妙传和对乌兹别克斯坦门前一次贻误战机;吴曦几乎没给人留下印象;姜至鹏则在叙利亚下半场比分落后时,以连续多脚低劣传中、让人痛感其自几年前亚冠冒了一下后几无长进。但为什么12强赛赛场上刚蔫了吧唧、窝窝囊囊败下阵后,几天内即中超赛场上威风凛凛、进球如拾草芥?是高洪波的“多疑”搞坏了球队气氛,让倍感压抑的队员无法提起状态,还是532阵型极大束缚了队员手脚,本土教练技战术太过陈旧落后、太“老土”?
这也不对,已30岁、号称“中国最佳前锋”的郜林国足生涯历经杜伊、“高一期”、卡马乔、傅博、佩兰、“高二期”多位中外教练,从未“关键比赛”中进球,吴曦也就2015年初亚洲杯对乌兹别克斯坦有个天上掉馅饼般进球……
反复看了本轮中超三大国脚的进球回放后,有了个惊人发现:中超除节奏慢外,防守太过“温良恭俭让”、没有贴身逼抢、全离进攻队员有个“双方足以拱手作揖的距离”,射门时有足够时间、空间,而在生死攸关的12强赛上根本没这个时间和空间。
以吴曦和姜至鹏的两脚大力劲射破门为例,他俩得球做停球、助跑、摆腿时,周围几米内根本没人逼抢,甚至在吴曦射门瞬间,上港三名防守队员以环状“竖在”吴曦面前原地不动、无一人用脚和身体“缩短”他们与吴曦间一米多的距离,任凭吴曦独自潇洒完成整个射门动作。而当姜至鹏禁区内完成射门后,多名绿城后卫无一人在2米之内,这是一次补射、而非全线压上至中场被对方打了反击形成单刀。郜林之进球属精妙配合、妙传撕开永昌防线,但郜林射门时亦基本属于“无干扰”状态、周围方圆一米内没任何障碍和威胁。另一个特明显例子是长春亚泰莫雷诺禁区弧顶处左脚凌空射破国安球门,雷腾龙等仨国安后卫对莫雷诺形成一个包围圈,却没人上前贴身,或伸脚、伸头封堵,让莫雷诺轻松完成射门。
本轮唯一两个有身体接触的进球也皆为“超级外援”所为。一个是苏宁阿根廷外援特谢拉禁区内在多名上港后卫围堵下,已快出半秒的节奏出脚射门破网。另一个是上港巴西“电冰箱”胡克亦禁区内抗住多名苏宁后卫夹击、强行完成射门。
结论是否已一目了然?非郜林、武磊等“中国最优秀前锋”大赛掉链子、“烂泥扶不上墙”,而是中超“非常宽松的射门环境”夸大了他们的进球能力,也“欺骗”了中国足球和球迷,以为他们能在外援林立的“世界第六大联赛”中过关斩将,就是取得了很大进步,就能在12强赛上与亚洲“强队”们掰掰手腕。岂不知到了全是贴身逼抢,从中场开始就寸土不让、争夺每一寸空间就像“上甘岭战役”般的国家队赛场,中国队“一停二看三射门”的射手们立即漏出了马脚,一堆中超神射手不仅零进球,还零射正,门框都找不到。其道理很像“元老赛”,慢腾腾的,谁也不上去玩命抢,一笔一划和慢动作似的,很技术……但不难设想,元老们碰到强对抗会如何——胯都拉了,还怎么射门?
早在30多年前,金志扬在北京台解说英格兰足总杯时,就不厌其烦的提出高速度、高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的概念,但这一理论从未成为中国足球的主流。几十年来,各级国足一直空谈技术,结果力量对抗不如澳大利亚、西亚,奔跑、节奏、配合不如日韩,速率、小技术不如泰国,成了“十三不靠”。而防守没紧逼、进攻怕紧逼除缺力量和体能外,很可能还有缺“亮剑”精神、喜欢玩“以柔克刚”的文化背景。中国拳击的风格就是太多打了就跑的得点,很少有一击致命的KO。
郜林、吴曦、姜至鹏中超的精彩进球一点都没让我高兴,因为我看不到这些进球与未来6场12强赛进球间的关系。何时中超进球难度和12强赛一样、甚至更难,那时的中超进球才是真正令人击节叫好的。
但现在不是,一点都不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