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冯潇霆一封迟到的“道歉”信

(2015-11-19 22:57:15)
    2014年11月16日,中国新西兰热身赛后,我写了篇评论——“为什么被生吃的又是冯潇霆”,文中提到冯潇霆被新西兰前锋挤掉位置顶入国足大门、及当年亚冠恒大半决赛对伊蒂哈德他镇守中路丢的两个头球。见报后“顺手”发在我的博客、微博上,随后也被一些网站转载。
    2015年11月19日,我偶然乱点新手机里微博没点过的留言,突然看到冯潇霆一年前的两条留言,吃惊之余、深感抱歉。
    与博客、论坛和手机朋友圈的留言不同,微博里经常是些自动留言,如你关注了“国家地理”的微博,他就会自动回复感谢你的关注,或一些微博公众号,每天自动发留言,后来我就不去看微博留言了,因此错过了冯潇霆的留言。
    冯潇霆在留言中坦承自己的不足和责任,但稍微给自己“辩护”了下,对伊蒂哈德亚冠前,因伤已一个多月没训练,但恒大队其他中后卫也伤了,他就主动带伤请缨上阵……“我也很难过,但当时已尽力”对新西兰丢那个球,“当时身体很累,确实跳不起来,我不找借口”……他还说,我的评论有点片面、很有局限性,因为每个队员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如何取长补短、发挥出最大能力,才是关键。他最后说会努力弥补不足、并希望能和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沟通……
    与球员经常会“遭到”记者的赞扬和批评差不多的是,记者也经常“遭到”读者的赞同、反对、批评,甚至毫无理喻的谩骂(大多数看过就忘了,但我喜欢建设性、犀利的批评和真实、恰如其分的赞扬),有时还会与写到的球员发生不友好“沟通”。搜狐首席足记徐江不久前就说过他写过董方卓的新闻后与之火药味十足的“电话沟通”。我吃惊的是冯潇霆态度的坦承、成熟和温和,作为训练、比赛很忙、很累,压力、责任很大的球星,他能抽出时间和记者交流、沟通,说明他很在乎,但他把态度控制的很好,留言字句很通顺、逻辑性很强、意思表达的很清晰。我似乎看到了冯潇霆场下的另一面,诚实、善良、正能量。
    我写了好多年的足球评论。与写新闻、人物必须客观、中立不同的是,评论必须有观点、倾向性、犀利,评论很少歌功颂德,但我批评时力求有比较高的境界、有建设性,且出自公心,我希望的是——被批评者如芒在刺的同时也承认有道理。虽如此,当开始我碰到批评可能涉及到的官员、教练、球员时,还是有所顾忌,但逐渐受到的“鼓励”多了,甚至被批评者也“欣然接受”时,就更坚定了我批评的风格和尺度。当然,这么多年,更多的是我碰到曾批评过的教练、队员,他们或并不知道谁是作者,或每次大比赛后铺天盖地的批评,他们根本都没看过。有时,则是我先因输掉比赛猛烈批评过,等赢了比赛,又毫不吝啬的赞扬。但直接收到“被批评”球星的留言,冯潇霆还是第一次。
    我抱歉错过了冯潇霆的留言、一年后才回复他的同时,我也在重新审视我是否一直是问心无愧的。
    我从来都知道,以我在大学里练过田径、夺得过省大学生冠军那点经历,批评国家队教练、队员的技战术、体能……是不够资格的,露怯在所难免。但我更知道一个举国关注的体育项目,更需要一面能看到自身缺点的“镜子”,需要有人时刻提醒、监督国家队官员、教练、队员身负的责任。需要他们在骄傲时、自馁时、麻木时、迷失时,像牛虻一样刺醒他们,让他们猛醒,甚至尽早淘汰他们,让更快更高更强者担负起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记者批评也需要勇气,也要冲锋陷阵,也需要顽强的“防守”、“争顶”。有时,记者和球场上的球员需要同样的勇气和“技术”。也许,冯潇霆很了解记者的工作和责任,也许他并不了解?
    潇霆,一个拥有正能量的球星,应该能从批评和发生的一切中吸取能量。我一年前批评你那几场比赛中的表现,是希望你下次能更好、下次(本周末亚冠决赛)能高出一个头将阿联酋阿赫利队的传中顶出去,甚至角球助攻顶破对方球门。我相信你能,我相信你是充满正能量的,相信我。
    我想本来冯潇霆是希望和我私下做些交流的,但我错过了“最佳时间”、不知道什么时间能“私下”联系上他,与其私下说“对不起”,不如公开“道歉”,与其私下窃窃私语,何不开诚布公于天下,若有益,亦惠及他人,于是就有了这封“公开道歉信”,希望潇霆能尽快看到。
    加油,潇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