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中超联赛才是真正的“举国体制”
(2010-03-24 17:25:3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着其急”,新官上任的韦迪以“仓促”推出“国奥国青国少参加三级联赛”之新方案,引发了中国足球新一轮“参赛、还是不参赛”的大争论,他与媒体关系的“蜜月期”也不得不在很有些刀光剑影、却气氛相对健康的“相持”中宣告结束。
但韦迪之非常“着急”,其实也是多有“苦衷”。新赛季中超本周末即将开战,而他自“受命于危难之时”,至今尚不到两个月。打假扫黑、东亚四强赛、亚冠、中超、世界杯奥运会(预选赛)……百事待兴。而且这还算“走运”的,若按原计划,2012年伦敦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区第一阶段比赛二月已经开打了。即便初定的推迟后日期——2010年10月、或2011年2月,亦皆迫在眉睫。“再不着急,(2012)2014就没戏了”,绝非杞人忧天、瞎着急。
2008年2月6日,中国队世界杯预选赛客场对伊拉克被安排在中国农历大年三十。国际足联、亚足联安排比赛日程不曾考虑过中国国情?这样一个日子输球岂不是给全中国人民添堵?但素以欧洲为中心的FIFA又焉能如此善解亚洲和中国人民的人意?同样,此番布拉特对奥运会足球的举棋不定、导致比赛推迟,客观上给了中国足球更多的准备时间,也绝非是他们考虑到南勇杨一民、及陆俊等人被抓,中国足球需要“喘息”的因素。
而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在被动的“喘息”,为什么总是在抱怨“生不逢时”,却是需要自己——而不是FIFA、或别人——深刻反思的。韦迪也许是应该真着急了,但这次着急和被动却是以前该着急时没着急,该讨论时没讨论,讨论该坚持时没坚持,以至作出错误的决定,贻误战机所留下的“呆账”、“死账”所致,韦迪此番着急实际上是在为中国足球过去的“欠账”“还账”?
“参赛,还是不参赛”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能使国奥(国青U20,打亚洲预选赛才18岁左右)队员获得足够的比赛机会,韦迪显然也是听取了国奥方面的意见,对此有了充分的了解。据有关人士分析,现役国奥队27人大名单中,除大连实德李凯外,几乎无人能进入几支中超强队18人参赛名单,更甭提打上主力了。而深圳的惠家康、雷永驰更是因为合同问题被晾了一个赛季。国内都没比赛、不会比赛,何以打好国际比赛?
从理论上讲,无论国家队、国奥、国青,还是国少,队员都是从比赛中选拔出来的,为什么已跻身年龄都21、22岁的国奥,在俱乐部中还打不上比赛?是选拔有问题,还是中超比赛启用年轻队员太少,还是中超因球队少而比赛太少?按下其它如身份所属、主场、积分、名次、利益等诸多问题不提,只是从理论上就有一个悖论:国奥队员打不上比赛才组队去打中超,若打好了俱乐部应有权利要回去;若打着中超俱乐部都不想要回去,那他凭什么入选国奥?
最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扩大联赛规模,增加比赛场次。这也符合亚足联的最新要求:拥有更多联赛场次的国家联赛,才有资格在亚冠中拥有更多的参赛名额。若中超更早扩军到18支队,联赛达到34轮,恢复一个赛制和质量都很完善的足协杯,再打入亚冠淘汰赛、甚至决赛,那几支中超强队一个赛季的正式比赛可达40场左右。这样一支球队必须有完备的梯队和轮换制才能应付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的情况。上两个赛季,凡打亚冠的球队下赛季中超必然打蔫,或直接打不好亚冠,与国奥(国青、国少)队员打不上比赛实际上是中国足球的同一个问题。
尽早扩军到位、全力抓好联赛,从来是各级国家队出成绩,最后达到全民健身的根本,这早就是燃眉之急了。只是抓足球太费力不讨好,金牌、奖牌太少,没有眼前的功利而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耽误了。
凡事皆有利弊,偶然中必有必然。这样的争论也是恰逢其时,为正确的选择而论、而争,而坚持,什么是举国体制?最符合足球规律,最符合中国足球最长远利益的就是举国体制。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