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门太软太面太慢中国足球没资格谈风格
(2009-09-13 21:56:16)
李毅一句有口无心的“我的护球像亨利”,不仅给他留下了一个“大帝”的“昵称”,还给已笑话百出的中国足球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经典“幽默”。此幽默很可能在李毅离开足球场很久之后,仍高居中国足坛幽默、甚至中国人生活幽默榜之上。
“护球像亨利”?为什么不颠球像亨利?是在英超、或世界杯对方禁区护球像亨利,还是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中超周围5米之内无人时,护球像亨利?护球像亨利有甚鸟用,进球像亨利还差不多,可惜差的太多。“护球像亨利”?就像一个五音不全者说他写字像迈克尔·杰克逊。别说“护球像亨利”,中超李金羽同学很早就“设计”出了包括如今风靡世界的“闪电之翼”和当年风靡一时的“摇篮抱孩子”、等众多新潮进球庆祝动作,但李金羽寥寥几个重要比赛进球只是很多年前的奥运会预选赛,如今他中超已很少进球,只是把几乎每次进球后都不一样的庆祝动作留在了记忆的风中。
足球说到底,进不了球,一切花里胡哨的“护球”和“庆祝进球”的动作都是瞎掰。
足球风格也是如此。
中国足球新主任、新教练当政,诸多新政当中,亦有一种呼声要求统一各级国家队的风格。这也是老掉了牙的老调重弹了,其中,也不断夹杂着某些翻来覆去的无聊数字游戏,是442,还是4231,还是351……其实,就和李毅的酷似大帝的护球动作一样,管你什么三七二十一的,不进球一切都是白搭,不进球根本没资格谈风格。
风格是什么?是流在你血管里的血,是基因,是文字……是太多太多与生俱来、最能表明你身份和特征的东西,风格实际上是不可改变、学不来的,学的再像,也是表面上的东西。风格,实际上和成绩没有关系,你可以今天输了学巴西,明天重组去学德国,今天看了世界杯学法国,明天看了欧冠又去学巴萨,一如李毅学亨利护球,李金羽学贝贝托进球庆祝,但学的再像还是李毅和李金羽,而成不了亨利和贝贝托。中国足球风格应该是什么?也许不像日本、韩国和朝鲜那样鲜明,但这正是中国足球的风格,中国足球的风格就是中国文化的风格,它应该兼收并蓄,兼收南北,包容东西。中国足球缺的不是风格,而是开放的态度和十足的信心,中国足球缺的是进球,关键时刻的进球。不进球、点球都不进,中国足球根本体现不出风格来。
多年前的一篇文章提到,某韩国留学生很羡慕当时中国甲A赛场上的各种流派,“我们K联赛只有一个风格……”一个国家队的风格,就是一个国家联赛风格的浓缩,而中国队国际大赛不进球,首先是中超联赛不会进球。几个月前,我曾就中超某轮杭州江苏队的几次将势在必进的射门机会浪费殆尽大发感慨。后来也曾为北京媒体为周挺罚进个“稀松平常”的点球大呼惊险、”压力巨大“,而怒其不争。中超射门软如鼻涕烂如泥,国家队大赛何以收获进球和胜利之快感?
上周末,中超山东4比0大胜天津之役的三个进球,好不容易有如流星闪过让人眼前一亮。吕征边路低平旋转传中,韩鹏安塔尔天津后卫从中双鬼拍门飞身铲射,慢镜头才看清球是在后面的韩鹏所进;另一球为山东突破后球传至弧顶,王永珀背身轻敲做球,冲上来的安塔尔劲射进远下死角;第三球为又一次高质量传中从天津禁区前沿横向划过,韩鹏弧顶迎球漏过,紧随身后的桑德罗劲射再入远下死角……可惜这样的进球太少了,几乎是中超几年,山东队十几年才有一回。若中超能每每上演这样的进球,国家队何愁世界杯270分钟不射?而且,翻开中超射手榜,前10名中有7名“水货”外援,中国两名国家队正印前锋韩鹏、曲波和“点球任意球大师”徐亮仅排在3-5位。中超曾以保护中国门将为由禁止引进外援门将,但前锋射门太面又会禁止引进何人?
中国前锋们,先学会射门破门,再去学亨利护球和贝贝托的庆祝动作;中国足球,先解决了射门太面太软太慢,再去谈风格和阵形。足球不会射门,简直屁都不是。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