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轮中超“京津德比”最引人注目之处?是精彩的比赛?如世界足坛上几大著名德比——“米兰德比”,“伦敦德比”,“西班牙国家德比”……那般富有传统和充满期待?No,一场事先被叫的很响亮的“京津德比”,只有一个事后还被陆俊“复盘”为手球在先的进球,精彩程度当然只是如此而已;是谭望嵩的“草上飞铲”?非也,若他是背部着地滑行中将队友传中铲入球门,倒与当年克鲁伊夫世界杯铲射破巴西球门有几分相似,但这只是谭望嵩的恶意“三连铲”,比起铲飞郭辉,铲废比利时球员,杨智在比赛行将结束之时被飞铲成“皮外轻伤”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与熟知他之球迷亦是飞铲、或铲飞都见铲不怪了。
以我之愚见,京津德比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一场中超(竟)能把6万人的工体坐满!
任何一场足球比赛,能拥有把6万人球场坐满的魅力都属不易。亚洲职业联赛先行者韩国K联赛据说场均只有8千人余,就连世界水平之联合会杯五星巴西对阵非洲冠军埃及,南非布鲁方丹的5万人体育场仅坐满一半。组织者解释说,布鲁方丹一共只有十几万人口,又不是周末,还是下午比赛……按此逻辑,“京津德比”工体爆满只因为北京有上千万人口,又是周末的夜晚?但为何此前3万人的先农坛、丰体多年都不曾满过?与同事聊之,曰:可能是因为北京现排名第一?昔日“九冠王”大连因成绩下滑、往日兴盛的中超球场已球迷稀少……但冠军年年有,山东鲁能、上海申花,长春泰达,为何都不足5万人的球场也远远不曾满过?
总结为什么中超上座率低时,审视之下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队成绩太差,联赛水平太低,裁判黑哨嫌疑太多……转眼间,虽高洪波新官上任三场热身赛充满新意,但却仍是两年内“没人带我们玩”,足协新政,奉行“不折腾”韬光养略,裁判宣誓廉政光明正大,但新赛季也只是刚刚开始,亚冠又中超惨遭全军覆没,如何就“多年被打跑了的球迷”几天之内就回来了?中超上座率一直低迷需要认真总结,认真总结都无法走出低迷,上座率低甚至还是世界性难题,但工体“突然”爆满是否更需要认真总结?工体会多持续性的爆满下去?直到北京队夺冠,或夺不了冠?工体爆满有多少中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个堪称“奇迹”的现象背后显然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答。
但“有什么样的球队就有什么样的球迷,有什么样的比赛就有什么样的看台,反之也是如此”大致是没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坐满的工体看台也不是“坐满万事足,一俊遮百丑”的,一个比以往更“声势浩大”的“京骂”就如同谭望嵩的飞铲般折射着某种普遍的浮躁,只是一个在场上,一个在台上?谭望嵩飞铲被停赛5场、罚款5万,北京赛区也因球迷向场内扔矿泉水瓶而受到警告,但漫天的“京骂”是否也需要被警告、被掏个牌?只是警告谁?谁来掏牌,掏什么牌?
我曾和北京第一“老外”球迷罗文探讨过“京骂”,英国人、英语里也有类似于鲁迅批判过的“国骂”,但北京球迷把类似于“国骂”的“京骂”惊天动地的搬到足球(篮球和其它赛场上没有?)场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属“首创”。为什么那么多人要齐声高喊与女性生殖器有关的字眼?四川人喊的“雄起”多好啊!就连孙继海他爸当初骂阿里·汉的“饼才”也很文雅……实际上,北京球迷一点都不是离不了那样不文明的字眼。据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赛场上从头至尾就没有过一声“京骂”。
我错过了这场“京津德比”,我不知道场上是否有此起彼伏的歌声,是否有绵延不断的人浪……足球场就是球迷表达喜怒哀乐的场合,而他们表达的方式就是他们素质最真实的体现,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不要张嘴就说是球员水平低影响了球迷,为什么球迷的高水平不能先来影响球员?坐满球场是足球需要追求的一个高境界,但球场真正坐满之后,仍有更高的境界需要去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