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蒜让我重新找回“自由”——我的吃大蒜降血压经历

(2008-10-05 10:56:29)
标签:

杂谈

    我第一次看到大蒜的神奇药用,是在很多年前的《新民晚报》上。一位胃部大出血的中年男人,医生诊断后说需要手术,但由于在出血急症期,所以手术要等病情缓和、稳定后才能做。在吃药等候手术期间,他抱着试试的态度吃起了大蒜。一个月后他准备到医院做手术,一检查他已经完全好了,没有必要做手术了。
    很多人都看到了这篇小文。几个月后,这位现身说法的作者又在《新民晚报》上写了篇东西,以回答许多人问他有关如何吃蒜治病的信。他第二篇小文的大约意思是,那只是他个人的经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和不同的人。蒜要生吃,熟了就不起作用了。
    这篇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一颗种子,种在我的记忆里。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我只是每当吃了不合适的东西,腹泻、或胃部不适才去吃蒜,而不去吃黄连素之类的药。除了一两次腹泻来势凶猛、我偶尔吃过一两次黄连素外,凡是胃部不适,我一律吃蒜。但也只限于肠胃不适。
               从体育高手到“高血压患者”
    十年前,我查出有尿糖。去医院后大夫给开了些保肾康,我刚吃的前几天,好像还有些挺好的感觉。但继续吃下去,那种所谓好的感觉就消失了。我看药说明,什么“活跃肾小球毛细血管……”我想,大蒜应该也有活跃血管的作用吧?除了注意不吃带糖的食物,我也经常吃大蒜。但也是想起来就吃、身边有就吃,由于我血糖还算正常,所以吃蒜也只是时有时无的。
    我父母的家族都有心血管病史,我心爱的父亲两年前也是因为心脏病去世,我从很早、很小时体检测血压都高于平均值。
    但从上大学起,我成了体育高手。每天下午有两个小时我都在操场上,篮球、排球、足球,大二开始我入选了学校田径队,三年间我把学校的跳高纪录从1米81提高到了1米90。毕业后第二年,我做起了体育记者。我是个特别喜欢运动和重视健康的人,告别了学校,我一直保持着每天都要运动的习惯。多年来,我每天都早晨坚持做气功、冷水浴,工间操踢踺,早晨或晚上还举举自行车。很夸张的一件事是,很冷的冬天,我早起冷水浴后送儿子上学,回来路上湿着的头发都结了层薄冰……我没再理会血压的事,似乎也根本没必要。
    近几年,我每天都踢踺、或打乒乓球,有时踢踺的单打强度很大。运动完的感觉非常舒服,尤其是我常年坐在电脑前看东西、写东西,很费眼睛、脑子,运动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和调剂。有时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写东西用脑子的强度也很大。
    其实,近两年的体检(前几年或没有,或我没参加),我的血压都挺高,现在我找出2005年的体检表一看,高压160,低压100,2006初的体检血压是160,86,但我运动、睡眠都没问题,所以我也没在意。近一年来,我只是经常感到眼睛刺疼,眼睛花的速度很快。体检眼睛的结果是眼底静脉曲张,2005年大夫说的好像挺严重,但2006年又说没什么事。
    2006年国庆十一前几天,我连着上了两个星期的夜班,连着两次去机场、车站回来后立即照常打了一小时乒乓球后就感觉很累,心悸,晚上睡眠也不好。这种不适的感觉大约持续了一个星期。十一过后,我去我们系统医院看医生,心电图显示正常,但血压比较高,高压160左右,低压接近90。医生给我开了洛丁辛,每天一片,我吃了两天,白天的效果还好,但晚上睡眠仍然不好。我又去了系统医院,大夫又开了片武度力,每天吃两片药。
    而且,要接受已经患上血压高、吃药和要终生吃药的事实需要一个身体和心理过程。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以前去日本采访给父亲买过一个测量血压的腕表,服药后我开始频繁测血压。白天偶尔血压还高,150、160,80、90的,主要是晚上中间醒来一测,也150、160的,所以睡不好觉。吃了一个星期左右的药了,血压还如此不稳定。我已经减少了打乒乓球,但感觉还是不好,偶尔打一次球,血压要很长时间才能降下来。我又去了一家三甲医院,找到了曾给父亲开血压药的主任医生,她新给我开了三种药,石慧达、博苏、阿斯匹林,每天早晨起来各吃一片。吃了三天,白天稳定了下来,但晚上还是睡眠不好,我已暂停了打球,但晚上还睡眠不好。偶尔打球,白天感觉不好,晚上睡眠更差。
    我大约知道,降压药都是扩充血管的,但那是没事也把血压支撑在那的,但却减少了收缩,到运动需要扩张和收缩时,血管的能力都已受到了限制。所以,你不能运动的太激烈。我如何掌握这个程度?一边打球、运动,一边想着不能过量?阿斯匹林我知道是保护心脏的,防止冠心病、心梗和脑溢血?这听上去很严重,还有,我知道吃药取代的是你自己本身的机能。你总服药,你本身的机能和功能就下降了,你就更离不开吃药的。都说,高血压一吃药就要终身坚持服药?这可以接受吗?怎么接受?
    运动、体育了那么多年,打球、运动已经成了我生活和生命中的一部分。大学四年每天都有两个小时在操场上,毕业后我也很快找到了每天都运动的方式。单位也有一拨常年踢踺和打乒乓球的球友,每年单位的拔河、投篮、定点越野、羽毛球,体育总局隔几年一次的运动会,我都是积极分子。2005年国家机关召开了11年以来的第一次田径运动会,我先在体育总局运动会上以10米50获中年组铅球第5,2米75立定跳远第一,然后国家机关及格赛赛将铅球投到10米99,最后国家机关运动会上又投出11米99夺得铅球第二(一个中年人两个月内铅球成绩提高了一米五十)……
    让我放弃运动(只能散步之类的,那也叫运动?),去吃药控制血压?这绝对需要一个痛苦的心理过程。在吃药那些天里,我试着坚持打乒乓球时要小心翼翼的,也时时能敏感的感觉到不舒服。没有了随心所欲,时刻要注意着别过量,不敢大力扣球……而且我也感到吃药的种种“副作用”,阿斯匹林是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护心脏的,还减慢心跳?有天夜里,我醒来一测血压,心跳只有49次。早晨起来,我吃三片药,石慧达、博苏、阿斯匹林,晚上还是半夜醒来,我把第二天的药提前吃一片(白天少吃这一片)……按时吃,吃这么多还不管用,不按时吃?行吗?
    既不能运动,还不能长时间在电脑前看东西,写东西,有一天夜班我临时写了几千字的稿子,血压一下子就上去了。在服药的情况下,做我写稿子的日常工作,血压也有如此的反应?又不能运动,又不能写东西、看东西,我还能干吗?
    我又去找医生,特忙的医生二话没说,又给我开了每天晚上吃半片的瑞泰。当晚我服下,晚上睡的不错。但第二天起床,做过气功、冷水浴后,我推迟了吃那三片药的时间。我还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我还不敢不吃药,只是早晨测着不高,我就把药推迟到中午吃。做完气功、冷水浴我立即测过,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但能管用多长时间?我在摸索。我发现,我的问题主要是要控制好晚上睡觉时的血压,睡好觉,白天可以有一些控制血压的办法。如坚持做气功、冷水浴,少在睡觉前写东西……还有吃蒜。
                  两个月“玩命”吃蒜降服血压
    实际上,就在我开始感觉不舒服、吃降压药之前,我就加大了吃蒜的数量。每天吃,每顿饭都吃,每次都辣的出汗。但我还不知道吃蒜究竟有没有作用、多大的作用,在已经被定性后“高血压”后再吃还是否管用。
    医生给我开药后,我一边吃药,一边吃蒜,这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晚上睡不好觉,我也半夜起来吃过蒜,也许吃蒜也需要一个积累,它没有晚上加半片瑞泰那么立即灵。与吃药同时我吃蒜吃了几天后,我开始吃完蒜立即测血压,一测把我吓了一跳。高压220,低压110。我那几天正好看了个电视片,谈到一个典型病人的血压时,说他当时高压240,低压120开车去医院都把医生吓坏了。我都接近这个程度了?过了一会再测,血压下来了。会吃蒜时血压高的人承受不了了吗?经过短暂的分析,我还是回到了相信大蒜神奇药用的观念上。我相信,大蒜吃不死人,我也知道,大蒜对血管的这种刺激是良性的。
    再吃蒜后测血压,我还挺担心的,但结果是没再那么高了。接下来每次吃完大蒜,过一会儿再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再到后来,吃了蒜当场测,也不太高了。不知为什么,我骨子里天生对吃药有种抗拒。我吃了一个晚上的瑞泰,然后第二天把白天的药减了一半。早晨我仍坚持气功和冷水浴,把原来应该早晨吃的药推迟到中午、并减了一半,加上一天三顿饭前和晚上睡觉前吃蒜。第二天晚上我就把瑞泰减了一半,但减的有点快了,第三天我又服用了半片瑞泰,以保证晚上的睡眠。
    此时,约20天的一天4次吃蒜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了。中午我开始能有一个挺好的午睡了,这更坚定了我吃蒜的决心,白天、一整天的血压开始正常了,晚上的瑞泰我也停了。白天只吃半片阿斯匹林和半片博苏,以避免停药太急。在两天晚上不吃药也睡的很好后,我把药全停了。
    在开始大量吃蒜和不得不也吃药时,我就在一直想,我不能接受吃药控制血压、不能运动的现实,那太不自由了。“不自由,毋宁死”,我想的是一句英语,“I would rather die  than without freedom of sports(没有体育、运动的自由,生命就几乎失去了意义)。”吃蒜很快收到的效果更加强了我的信心,我坚持每天4次吃蒜,血压越来越正常,我又恢复了每天打球。只是在减药的后期,有一次我打完球回家吃完饭测血压很高,高压190,低压100,我稍微停了两天乒乓球,但后来血压就很少高过。一天内大部分时间测量高压都在130左右,低压低于80。血压正常后,我立即把吃蒜减到一天两次,但几天后打完球仍偶有心悸,我就又恢复到每天三次吃蒜。
    如今,我打球和以前的强度一样了,又拥有了自由的感觉,打完球血压心脏的感觉甚至比以前还好。只是偶尔,傍晚写完了几千字的稿子,血压会稍高,高压150以内,低压接近90。  
    不过,像我这样吃蒜是需要点决心和毅力的。当然,与吃药和受高血压的限制相比,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我每顿饭吃6-7瓣蒜,蒜个头偏大,每次我先把蒜逐个咬下一个角。我的一个同学听说我在吃蒜降压后,说蒜应该先切成片,让蒜氧化效果最好。我把每个蒜分成几次嚼完也是这个道理,把几个蒜挨个吃四分之一,分四次把6-7瓣蒜吃完。每次中间吃点饭,以缓解大蒜对口腔和胃的刺激。我的体会是,大蒜对口腔的刺激远大于对胃的刺激。持续的吃蒜,把我的口腔都刺激的像脱了皮一样,每次吃都满头大汗的。但吃过一段后,口腔也有了些适应,如此而已(说到脱皮,吃了一个月的蒜,我的左手心脱了一层皮,脱皮持续了有半个月,可并无任何不适)。
    但我感觉,正是口腔最刺激、满头大汗那会儿正是最有效果之时。出汗那会儿,我感觉好像脑袋里的某个血管被打通了(也许是心理作用),胸口也清爽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经常感到胸口有火辣辣的感觉,我猜想那是某些早期冠心病的症状吧)。而且,这种出汗、刺激和清爽、舒服的感觉就是在口腔最难受的时候产生的。我感觉,当时大蒜还没有到达胃里,所以我推测,大蒜是在口腔里就已经起作用了。也许,大蒜在胃里也会起作用,但我的体会是在口腔里已经起到了大部分的作用。
    在网上搜一下大蒜的医疗作用,从古老的中医记载到现代的医学研究,其神奇的药用简直都神了。从内服到外用,从防治心血管疾病到防治糖尿病,甚至癌症,几乎无所不能。但大蒜究竟是如何起到其神奇药用的呢?以我的体会,大蒜在口腔内嚼时的那种类似气体的东西是最有效的。如前面提到的大蒜氧化,也让我想起了父亲曾用过的一种口腔硝酸甘油喷剂,用于防止心梗、治疗心脏不适。这种气体就是大蒜素?所以吃蒜要有一个细致的嚼的过程,所以不能做熟了吃,也不能和其它食物裹在一起吃。口腔就可以吸收这种“素”?我吃蒜时有时是舌尖感觉受不了,有时则是口腔两侧,但口腔能否吸收大蒜素,或通过什么方式吸收,则是我所不知的。
    在网上查到的一篇东西也部分证实了我的感觉:“大蒜的成分是水分 60.3%、蛋白质 8.4%、油脂 0.1%、糖类 28.7%;每一百克大蒜约提供 138 千卡的热量、磷二百毫克、维生素B1 0.21毫克。大蒜能经酵素作用产生富有味道且具活性的成分,当拍碎大蒜时,原来存于大蒜空胞中的酵素会释放出来,生成大蒜素(allicin)活性成分。大蒜素并不稳定,很容易转变成其它的含硫成分,如二丙烯基硫化物、二丙烯基二硫化物等,这些含硫成分大多是目前非常被重视且具有特殊生理机能的重要大蒜活性成分。而大蒜精油就是含有许多由大蒜素转变形成的含硫活性成分,如二丙烯基二硫化物约含总精油量的39%、
二丙烯基硫化物约 4%、二丙烯基三硫化物约 31%,在许多的研究报告中均显示这些含硫活性成分对于动物体有许多重要的生理机能”(http://hi.baidu.com/
liuxiao7777/blog/item/edb4cab49f7677738ad4b20f.html )。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包括中药,这包括大蒜吗?关于大蒜的副作用,我听到的、和网上查到的,大约是“对眼睛、肝不太好”,但不好到什么程度,吃多到什么程度会产生副作用?则没有定量和详述。
    但以我的经验,和我目前一天三次、不到两头蒜的吃蒜量,我并没有感到眼睛和肝部不适。反而,我的眼睛花的速度似乎被减慢了,很长时间没有刺痛了,我想可能是眼睛毛细血管的情况也被改善了?而且,据我尚不完整的观察,我鬓角处头发花白的情况甚至也有了好转。这很可能是有道理的,也符合中医人体各个器官互相影响的理论,血管的情况好了,其它器官和部分都会相应系统的好转起来。
    这也是吃蒜降血压,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对吃西药只管一个部分,还有副作用、还不能停的巨大优势。据说,日韩和许多西方国家多年来也都一直在致力于提炼大蒜素的研究,但似乎尚无成效。把一种类似于气体的东西提炼出来、并保存好?听上去是很高科技、还遥不可及,还是一个最简单的大蒜素提炼,难倒了目前的高科技?
    还是即便是提炼出来,也像是其它提炼出来的糖、味精、西药等等现代的合成物质,其某种作用倒是极大的强化了,但同时失去了其它的综合作用,还带来了副作用?而天然的就是最好的,最原始的也是最先进的?最简单的也是不可提炼的?或者,大蒜已经是大自然提炼出来的了,它不需要再有什么人为的提炼、提价和远离大众?
    也许,这些都是一头最简单的大蒜延伸出来的话题,有待全人类继续去认识。
    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两个月的吃蒜降血压是一个重获“自由”的过程,这个“自由”很宝贵,几乎和生命一样宝贵。我将坚持下去,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与我有类似情况、和更多的人以参考和借鉴。
    或者,还像网上一篇台湾地区有关吃蒜有益于健康的文章所说的那样,号召全民吃蒜,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那岂不是成了一项善莫大焉的事业,果真如此,那倒是真需要出几个像我、以及前面提到的那位《新民晚报》的作者那样的“吃蒜英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