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国际投资环境理论和实证分析1
(2015-09-24 19:30:53)
标签:
转载 |
分类: 经济研究 |
中国国际投资环境理论和实证分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投资环境理论
第一节:投资环境的主观方面——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动机
第二节:投资环境研究的理论渊源——决定投资流向的区位因素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内部化优势理论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三节:投资环境的评价理论
一、冷热比较法
二、等级评分法
三、动态分析法
第二章 我国投资环境中的经济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环境中的基础因素分析
一、产业结构因素分析
二、人力资源因素分析
第二节涉外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一、经济开放度因素分析
二、我国的外债及国际储备分析
第三章 我国投资环境中的制度因素分析
第一节: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一、特质性社会文化因素
二、文化差异性劣势
三、文化上的渊源关系与近似性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
四、海外华人网络的联系对直接投资的促成作用
第二节:企业运行制度环境
一、政治环境
二、政府调控环境
第三节:政策法律因素分析
一、贸易政策与关税
二、税收环境
三、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四、外商投资政策法规因素
第四章 我国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因素及自然因素分析
第一节 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分析
一、按国际标准衡量,能源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二、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内部构成不协调——交通基础设施因素分析
三、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长态势迅猛——信息基础设施因素分析
第二节 投资环境自然因素分析
一、资源禀赋总量良好,但区域分布不平衡——自然资源因素分析。
二、具有吸引亚洲国家投资的天然优势,但远离主要资本输出国——地理位置因素分析
第五章:我国国内投资环境分析与结论
第一节: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及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建
前言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开眼看不到世界,沉浸在一片虚构的大国幻想中,妄自标榜地大物博,却不知外面天翻地覆,科技发展如日中天。落后就要挨打,遭受沉痛打击的中国明白到对外交流的重要性,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就成为了主要的国策。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抓住最有有利的机遇。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入世”的中国面对的更是一个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有利有弊,机会与挑战并存。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利用外资和引进外资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作为一方热土,今天的中国俨然成为了大量外资企业瞄准的目标市场,资金纷纷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涌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显著增加,出入口所占份额明显上升。跨国企业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大,其中不乏外国大企业并购中国中小型企业的例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频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国际投资环境至关重要。
国际投资环境(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是根据投资者所面对的东道国环境的总称,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东道国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体。国际投资环境在国际投资期间对投资目标和预期收益实现产生直接影响。
上面定义很短,但是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状况,从人文因素到法律条件,纷繁复杂。与国内投资相比较,国际投资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投资者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承担的风险更大。
识别和改善国际投资环境的意义重大,然而,人们对国际投资环境特点的认识常存在片面性,这对进一步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极为不利。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分析评价国际投资环境呢?这是笔者希望解决的问题。试图从中国出发,看国际投资环境的理论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