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奥运会奖牌“无心”背后的沉思?

(2008-08-23 17:51:42)
标签:

杂谈

分类: 体育杂家

    截止08年8月23日,中国拿到了近50枚金牌(总数90多枚奖牌),美国拿到了30多枚金牌,100多枚奖牌。在庆祝中国奖牌榜获得空前突破的同时,中国缺少了“中国女排”的金牌和“中国刘翔”的比赛,好象诸多金牌中变好象还是缺少了什么,变的很不自然。

   总体而言,中国与美国、俄罗斯等传统强国比较总体上还是不可同日而语,无论竞技体育还是全民素质(包括身体和人文素养)还是有太多的差距。

    (1)美国很多重量级金牌(梦八、美国女足、美国女排、游泳)感觉是在“轻声细语”、“羽扇纶巾”中获得的,尤其从美国一些项目中体会到了竞技体育的“力量”和水平。

    (2)俄罗斯总体成绩“不如预期”,但从俄罗斯一些项目中体会到了竞技体育的“美丽”和“柔软”。

   (3)中国大多奖牌(除了乒乓球以外),好象都有点歇斯底里的感觉,比如田径、男女蓝、男排进入八强都有点“碰巧”,在四强决赛里大多被打回“原形”,当然女蓝遇到“白俄”是个例外。

     现在提几个假设:

   (1)假如美国“菲力普斯”在中国创造出“八枚”金牌奇迹?

   (2)假如“牙买加”田径天才的成绩有一半是中国运动员?

   (3)假如“阿根廷”足球冠军换成“中国男足”?

   (4)假如“中国男蓝”进入决赛?

    未来这些人们,在中国又会怎么样?会不会被吹到天上去?

   结语:

 (1)竞技体育代表一个民族的一些方面,尽管不代表一切,但能反映一个民族身体素质和人文水平。

 (2)中国需要体育天才,但体育天才是建立在全民素养和身体素质的“土壤”里,“凌空出世”和“歇斯底里”是靠不住的,而没有人文素养的体育天才和英雄只是“可怕”的,绝对不是“可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