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之心
■梁发芾专栏[日期:2009-08-27] 中国经济时报
--------------------------------------------------------------------------------
畅销书作者哈丽特·B·布莱克博士在洛杉矶从事临床心理医学,并任管理顾问25年,发现女人取悦心理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疾病,即“讨好病”,于是,她以治疗过的病人的临床病史为基础,写了一本叫做《取悦》的书。
其实,取悦他人的心理,不独独在女人身上发生,或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想讨人欢心。如果说取悦成为一种病,那首先是一种社会病,其次才可能是心理病。
对于小孩子,家长们总是强调要听话,要做好孩子,好孩子就会得到大人的喜爱。孩子们也知道,讨人喜欢是有好处的。于是,孩子就努力按照大人的期望,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孩子。事实证明,不但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其实听话的孩子还有糖吃。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在这过程中发现,取悦父母是有好处的。所以说,取悦是从孩提时候就开始学习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会取悦他人,也许这个人是没有完全社会化的人,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无趣的人。
人是社会动物,人们总是追求愉快地相处,这是人类通性。人类的彼此取悦增加了愉快相处的几率,孩子时期如此,长大成人后更是如此。所以说,取悦之心,人皆有之,连帝王也不例外。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为了取悦从来不在他面前露出笑容的美女褒姒。李隆基将高官厚禄赏赐给杨家兄妹,也是取悦比他小好多岁,因而使他完全没有性自信的杨玉环。不要看他们贵为国王、皇帝,他们拥有一切,但是,美女的笑靥是长在美女自己的脸上的,她们如果实在不愿意露出来,就是你富有四海又怎样?所以,他们也需要向美人献媚,取悦美人,讨美人欢心。
本质上说,取悦与被取悦其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单向的关系。孩子取悦父母,因为父母是权力拥有者,掌握着孩子的命脉;女人取悦男人,是因为男人掌握着社会的权力和资源。因此,虽然历史上不乏周幽王、唐玄宗这样的无道昏君因取悦美人丢失江山的事,但是,历史上更多的是美女取悦帝王,千方百计争取帝王春风一度,雨露滋润。三宫六院中的美女们,莫不使出浑身解数
,或者卖弄色相,或者甜言蜜语,或者大练床上功夫,目的就是取悦皇帝,争取爬上皇帝龙床的恩准。后宫美女取悦皇帝的手段真是千奇百怪,一切办法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就要诉诸巫术,据说巫术神奇的力量能够增加女性的魅力,独占帝王的宠爱。但是,使用巫术是最后的疯狂,皇帝一旦发现后宫有人使用这种办法,不是把她们打入冷宫就是处死。如此重罚面前,后宫佳丽们仍然不顾一死而求助于巫术,只是因为如果取悦成功,收获将无比巨大。
后宫如此,宫外也一样。平民取悦权贵、百姓取悦官员、下级取悦上级,到处如此。这里的原因本来是,权贵、官员、上级掌握着权力和资源,取悦他,让他高兴,会从他那里得到更多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俗话所说拍马是为了骑马,大致不差。
社会中平民对于权势人物的取悦,除了现实地想得到利益的回报外,也有些是出于对于权势的本能敬畏。因为本质上来说,老百姓取悦权势得到好处的几率并不很大,并不是每次的取悦都有回报。大人物对于小人物泛滥成灾的恭维奉承,如秋风过耳,并不放在心上。所以说,人们的取悦心理,更根本来说,只是一种天长日久形成的社会习惯。人们感到对于大人物是不敢怠慢的,任何时候都得让他高兴,这是作为小人物的本分,人们这么做,是在”痉郑簿褪蔷∫逦瘛K饺诵纳畲Ω畹俟痰呐裕蛐砭褪钦饷椿厥隆H绻桓鲂∪宋锶≡么笕宋锸俏说玫胶玫幕乇ǎ驼媸且恢中睦砑膊×恕
取悦本质上体现着取悦者与被取悦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因此,当权力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取悦者与被取悦者的关系也就会颠倒过来。阿Q是一个穷极无聊的农民,为未庄上流社会的赵太爷父子所不齿,赵太爷甚至禁止他姓赵。但革命到来,他自命为革命党的时候,连当地最有权势的赵太爷,也站在自家门口,怯怯地叫他“老Q”以示奉承。而在西方国家,官员政要以取悦选民为时尚,这实在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命运掌握在选民的手中,如果得罪选民,选民不投他们的票,他们就面临卷铺盖走人的下场。这种取悦与被取悦的颠倒,是人类历史最有趣的变化之一。民主制度让百姓取悦官员变成了官员取悦百姓,这真是亘古未有之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