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主探母

(2009-01-22 13:01:00)
标签:

杂谈


公主探母
  梁发芾
  欧洲王室,本质是一家人,彼此之间通过婚姻关系,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家族网络。欧洲历史上认为,王子必然要娶公主,公主必然要嫁王子。王家高贵的血统绝对不能与平民混同,王子如果娶平民为妻,就丧失继承权,他们的孩子当然也丧失继承权。所以,欧洲王室成员的婚姻市场其实是非常狭窄的,就是那么一些家庭,上千年的时间内翻来覆去亲上加亲,结果差不多都是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越来越来越丑,体质越来越差。千万不要认为王子一定是英俊的,公主一定是漂亮的。欧洲公主大多很丑,而王子,就像遗传了著名的哈布斯堡下巴的王子们,也是极其丑陋猥琐的。关于欧洲王室的婚姻市场,近百年前就有一位叫做CATHERINE RADZIWILL的公主,写过一本书叫做《The Royal Marriage  Market of Europe》,中文的意思是欧洲皇家婚姻市场。
  王家的公主,远嫁给他国王子,和中国的和亲大致差不多。一旦嫁到异国他乡, 就永远成为当地的媳妇,要回国看看父母,是很难的。主要的障碍是路程遥远,交通艰难,盗匪出没,但礼仪方面的争执也经常成为拦路虎。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事在欧洲公主身上,也大致是一样的。公主嫁出去,命运基本上由婆家的国家主宰,娘家大多时候是无能为力。法国的路易十四的母亲和妻子都是西班牙的公主,却屡屡回头与西班牙作战;路易十四孙子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娶了萨伏依公爵的女儿,也回头与丈人萨伏依公爵打仗。自己的夫君与自己的母国,也就是自己的父亲或者兄弟统治的国家交战,公主不知心中是怎样的五味杂陈。而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以通奸罪杀死王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西班牙也没有什么办法。
  1559年,14岁的法国公主伊丽莎白·德·瓦卢瓦,嫁给西班牙32岁的菲利普二世。这个菲利普二世是那时候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王,因为西班牙帝国当时征服美洲,雄霸欧洲,无人匹敌。但这个小公主在西班牙过得非常不开心。这个放下不表。几年之后,伊丽莎白·德·瓦卢瓦渴望回娘家去探望自己的母亲,也就是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是做国王的兄弟查理。凯瑟琳·德·美第奇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亨利二世比武死亡后,儿子弗朗索瓦二世做了国王,但不久也去世,接着继位他的弟弟查理,是为查理九世,凯瑟琳·德·美第奇摄政。
  世界最伟大的西班牙王国的王后要去探望探望自己的母亲,这事应该说不是什么难事。法国与西班牙的外交官为此谈判了很久,决定会见在1565年的6月举行。但是,在什么地方会见,成为争执的焦点。法国感到自己也是伟大的国家,法国的太后和国王当然不能屈尊纡贵到西班牙的领土上去见自己的亲戚,但这话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只好说,既然是女儿来见母亲,当然是女儿多走点路,深入到法国境内才好。西班牙内心十分清楚,当时西班牙的国际威望远远高于法国,因此,他们坚持法国的太后和国王应该多走几步,到西班牙境内见面。最后双方同意在西班牙境内的一个叫做Bayonne的地方母女见面,这显然是法国作出了让步,经济力量不行,谈判能力也就有限。
  见面地点决定后,双方就讨论见面的礼服之类。西班牙的国王菲利普二世不愧为是当时伟大的国王,他对自己的王后伊丽莎白·德·瓦卢瓦说,他不赞成庆典上愚蠢和铺张的花费。那些宫廷夫人平时的穿着已经足够豪华,还可以穿更长的时间。他不许他的朝臣给马匹订做金银刺绣的装饰品。他也希望法国那边以同样的原则对待此事,因为母女的见面主要是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炫耀和夸示。但法国方面对于女婿菲利普的建议并不在意,认为这是一次展示法国豪华富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于是准备了豪华的马车,服装之类。摄政的凯瑟琳·德·美第奇为此耗尽了法国的财富珠宝,甚至不惜债台高筑,要用法国的豪华压倒西班牙,争回一些面子。法国的大臣为此提出疑问的时候,摄政王太后说,我之所以批准那么多额外的支出,是因为国家的荣誉必须保持,尤其在对外事务上。菲利普二世听到了,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自己愿意奉陪,让西班牙的随从们按照法国的费用准备,参加会见。当菲利普国王听到法国的查理国王带着一个庞大的随从队伍前来会见时,菲利普国王非常厌恶,决定伊丽莎白·德·瓦卢瓦的随员数量要三倍于查理国王随员。
  除了服装,随从外,双方还在家具,床,床单,披挂,银器,桌椅等等方面展开竞争。庞大的骡马队伍,驮载着大箱小箱,穿越高山大川,风雨兼程,浩浩荡荡赶往会见地。
  当年的4月,伊丽莎白·德·瓦卢瓦已经出发前往Bayonne,但是她仍然没有按时赶到见面地点。因为她经过的所有地方,都举行隆重的欢迎和庆典仪式,地方上建造了凯旋门让她通过,市长发表长篇大论赞颂她,并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她,教堂坚持要她为教会的仪式举行祈祷,救济院和孤儿院则乞求她给他们施舍。这样,伊丽莎白一路上耗去了9个星期才到达目的地,而这时候她妈妈已经在蒸笼一样的酷暑中等待她两个星期了。
  正式的见面不用说是其乐融融的。但这次会见后的繁难,使以后王室母女的会见成为让人望而生畏的难题,王室母女会面,就基本成为不可能的了。一百多年后,1699年,伊丽莎白·夏洛特,法国奥尔良公爵夫人,打算去看望怀孕的女儿,这个女儿嫁给了洛林公爵。母女双方地位显赫,但她们的丈夫都不是国王,她们也不是王后,因此,伊丽莎白·夏洛特希望这次会面不会受到王室繁文缛节的影响,能够顺利成行。
  但是,她到底还是没有成行。在见面的礼仪方面发生了争执。女婿洛林公爵坚持,在奥尔良公爵在场的时候,他必须坐在一把有扶手的椅子上,因为这种荣誉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给予他的。但奥尔良公爵则引用法国的礼仪,认为洛林公爵只能坐在一条板凳上。洛林公爵拒绝坐板凳,丈人奥尔良公爵只好让步,同意可以让他坐在一把有靠背的椅子上,但不带扶手。洛林公爵坚持要带扶手。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禁止洛林公爵坐有扶手的椅子。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给予洛林公爵可以坐有扶手的椅子的荣誉,他希望法国也能给他这种荣誉,至少不低于这种荣誉。既然法国方面不愿给他面子,让他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那么,法国的丈母娘也就不要见到自己的女儿了。因为礼仪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伊丽莎白·夏洛特在近20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女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