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减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2008-04-30 09:20:00)
标签:

杂谈

  以减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梁发芾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在河北调研时指出,要运用财税杠杆,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保障农资供应,维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4月28日《中国证券报》)
  近年粮食生产成本猛增,增长的成本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涨价。据4月29日出版的《瞭望东方周刊》披露,2007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其中12月份上涨13.0%,2008年1~2月上涨15.4%,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尤其化肥涨价幅度很大,今年4月,化肥涨幅达到70%~80%。 同时,农用柴油、农药、农用薄膜等价格涨幅也均明显大于粮食价格的涨幅。
  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幅度大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的情况下,农民生产粮食的收益明显减小,粮食价格存在因生产成本增加而上涨的客观压力。 但国家努力稳定粮价,粮食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粮食不能涨价,这意味着农民为政府稳定粮价的政策买单,成为真正的利益受损者。可想而知,这不但不公平,而且只会使粮食生产形势恶化,短期或许能够维持稳定,最终结果仍然是粮价上涨。
  运用财税杠杆以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可能有种种选择,比如种粮补贴,保护价收购,但政府还有一种手段,就是给农业生产资料减免税收甚至实行零税率,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关于农资中的税收问题,在2005年,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许善达在一个研讨会上就说,应效仿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把农民在购进生产资料里面包含的税款退给农民,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享受真正的零税率。许善达认为,据初步测算,目前中国农民在购买生产资料等生产过程中交纳的增值税,每年在4000亿元至5000亿元之间,农民人均交纳的税款在200元以上。按照许善达的说法,虽然目前在农资生产中有减免税的规定,但是在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是由农民承担的,因此,可以像出口退税那样,让购买农资的农民到税务局申报退税。而农业零税率是国际的通行做法。(见2005年11月9日《新京报》)
  以许善达特殊的身份,我们不能怀疑他提供的数字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个数字当时令人吃惊不小,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免除农业税之后,农民和农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税负了,但没有想到,粮食生产的税负仍然如此之高。近4年过去,在中国税收节节攀高的情况下,或许从农资环节征收的增值税已经远远不是当初四五千亿元的水平了,但是,许善达提出的农资零税率,却从未听到被讨论。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一定与农民缺少代言人这种制度设计有关。
  现在是应该真正考虑给农资生产、销售退税免税的时候了。
  目前,随着商品价格上涨,稳定粮食价格的压力将格外加大。政府应该继续对种粮进行补贴,甚至加大补贴,但政府也应该考虑通过免税和退税政策,降低生产成本。发达国家比如实行增值税的英国,能够通过退税方式的零税率来支持粮食生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当然,减免税,退税,会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是,为了在稳定粮价的同时也不伤害农民利益,兼顾种粮和吃粮不同群体的利益,那么,政府减少这部分财政收入,就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减免税收而支农,与通过补贴而支农, 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从成本和效果来讲,减免税比财政补贴成本更加低廉而效果更加公平,因为补贴必然会有相当的部分流失在沿途的路途中,被层层拔毛,而税收减免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近年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政府财力雄厚,在目前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的局面前,已经有不少经济界人士呼吁减税。这就是说,政府财力决定了有减税的余地,减税不至于造成国家财力困顿的局面。去年,我国税收收入达到4.56万 亿元,而今年第一季度税收收入达到1.51万亿元,有关专家已经指出,今年税收达到6万亿元没有什么悬念。这样,今年的税收大概比去年又要增加1.5万亿元,增幅仍然要达到3成以上。这样雄厚的财力,减税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减税,到底先减那部分税?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减免税政策应用于最紧要的地方。目前,保证全社会的吃饭,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因此,减免农资生产和销售环节税费,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最终稳定粮价,保护农民,应提上议事日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