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宝玉挨打和满清的《逃人律》
梁发芾
《红楼梦》中,贾政对对宝玉,总是恨铁不成钢,但是,不管怎样,总是自己的儿子,内心定然是疼爱的,这一点,认真读书,也能看的分明。但是,一次,他几乎把宝玉打死,而且甚至关起门来,不许人们给贾老太太报信。这次他看来是气急了,愤怒到不计后果。
贾政对儿子失望,儿子不爱读四书五经,不爱讲仕途经济,对于科举入仕,八股文,官场的腐朽与黑暗,都十分不屑。这虽然令贾政不满,但是也不至于想要他的命。他怒火燃烧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忠顺王府到家里来讨失踪的戏子蒋玉菡,而宝玉与蒋玉菡一向关系紧密,并且知道他的下落;第二是宝玉的弟弟给贾政说,宝玉强奸金钏儿,使金钏儿跳井身亡。
金钏儿之死,宝玉固然有责,即使如贾环所说,贾政恐怕也不至于为此要贾宝玉的命。毕竟,在那样一个社会,奴婢,死就死了,主人一般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奴婢本来是主人家的财产而已。淫逼致死,肯定不对,但是贾政是否真的因此而想把自己的儿子打死偿命?他大概也没有那种大义灭亲的精神,没有那样的高尚情怀。
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他与蒋玉菡的勾搭。可是,自己的儿子与一个戏子的勾搭,何以让贾政如此震怒不已?
或许,满清的《逃人律》,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贾政准备痛打宝玉,就是因为忠顺王府的人员到贾府要人:王府来人说,王爷极为钟爱的名优蒋玉菡失踪,而蒋玉菡与贾宝玉一向情熟,是不是贾宝玉把他藏在贾府?贾宝玉虽然辩解说他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而且连听都没有听说。但是,来人立即揭穿了宝玉的谎言,因为他的腰间系的,正是蒋玉菡的汗巾。宝玉无话可说,而贾政已经被气得半死。于是就有痛打的决心。
戏子,历史上一直属于贱民。王府的戏子,本来是王府的奴隶,没有什么人身自由的。如果你戏唱得好,王爷赏识,那么,你更是他的宝贵财产。但是,蒋玉菡大概也与不少戏子一样,并不满意于这种奴隶生涯。图谋逃走,实在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中国的奴隶制度,由来已久。元蒙统治后,更把少数民族落后的奴隶制带到了中原发扬光大,朱明王朝继承蒙元传统,到满清入主中原,使奴隶制在中原登峰造极。在以前,中国的奴隶是一些所谓的贱民,官私奴仆之类。到了满清入关,又把数以百万计的汉族良民,强抢去给满人作奴隶。这样,满清时代,中国的奴隶制空前繁荣。当然,这种野蛮落后的制度,决不会得到奴隶们的欢迎。反抗奴役的办法,就是像蒋玉菡一样,逃走。
康熙时代,防治逃奴几乎成为当时的第一急务。满清制定了历史上极为野蛮的法律《逃人律》,残酷处置抓获的逃奴,处罚藏匿逃奴的人户。
_sina_#8220_word__凑铡短尤寺伞罚油鏊拇蔚呐ィ蛔セ窬鸵λ溃缓罄从止娑ㄌ油隽酱蔚模プ〈λ溃辉俸罄垂娑ǎ缘谝淮翁油龅模颍保埃氨拮樱诙次逃亡,则处死;后来又修改说,第一次逃亡,鞭打100鞭子,在脸上刺上“逃人”字样;到了1660年,法律稍微放宽,规定第一次逃亡,在左脸上刺字,第二次在右脸刺字,第三次则处死。
《逃人律》最为让人恐怖的是对于窝藏逃奴的人户的处理。
这个法律鼓励人们之间互相告发检举,告密的有偿;窝藏的,户主处死,户主的妻子没收为奴隶,家产没收。窝藏人家的两家邻居及其十位家长都要责打40大板,判处流刑(一种次于死刑的重刑)。窝主的的家产及家属人口和罚金,给予逃奴的主人,也酌情分一些给检举告发者。对于八旗贵族等人窝藏逃奴的,虽然从轻可以免死,但也要给与鞭打100,罚银10两的处分。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满清的这个《逃人律》是被十分扎实地贯彻落实的。不少逃走的奴隶,回到亲戚身边,结果是亲戚不是被处死就是被罚没成为新的奴隶;为了防止被株连,一些人见到邻居家逃回的人,立即予以告官,既避免被株连,也得到相当的奖赏;而逃奴的亲戚,一般也不敢接纳窝藏逃来的亲人。而一些地痞流氓自乘机讹诈乡里,无恶不作。
这就是满清极其野蛮的《逃人律》的情况。
《红楼梦》的故事,虽然没有具体的年代,但是一定与满清时代有关。所以,如果联系《逃人律》,就容易理解,忠顺王府的人到贾府追查逃走的奴婢蒋玉菡的时候,是如此的理直气壮;也可以理解,贾政对于此事,会愤怒到如此的程度。固然,按照法律,贵族大家贾府,即使藏匿了逃奴,也不会面临家长被处死,家长妻子被罚没为奴隶的命运。但是,政治上的对手,抓住你藏匿人家逃奴、公然违反《逃人律》的把柄,真的闹起来,就是大贵族如贾家,恐怕也是十分被动的事情。贾政即使不会被吓得半死,也确实被气得半死,也就可以理解。
梁发芾
《红楼梦》中,贾政对对宝玉,总是恨铁不成钢,但是,不管怎样,总是自己的儿子,内心定然是疼爱的,这一点,认真读书,也能看的分明。但是,一次,他几乎把宝玉打死,而且甚至关起门来,不许人们给贾老太太报信。这次他看来是气急了,愤怒到不计后果。
贾政对儿子失望,儿子不爱读四书五经,不爱讲仕途经济,对于科举入仕,八股文,官场的腐朽与黑暗,都十分不屑。这虽然令贾政不满,但是也不至于想要他的命。他怒火燃烧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忠顺王府到家里来讨失踪的戏子蒋玉菡,而宝玉与蒋玉菡一向关系紧密,并且知道他的下落;第二是宝玉的弟弟给贾政说,宝玉强奸金钏儿,使金钏儿跳井身亡。
金钏儿之死,宝玉固然有责,即使如贾环所说,贾政恐怕也不至于为此要贾宝玉的命。毕竟,在那样一个社会,奴婢,死就死了,主人一般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奴婢本来是主人家的财产而已。淫逼致死,肯定不对,但是贾政是否真的因此而想把自己的儿子打死偿命?他大概也没有那种大义灭亲的精神,没有那样的高尚情怀。
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他与蒋玉菡的勾搭。可是,自己的儿子与一个戏子的勾搭,何以让贾政如此震怒不已?
或许,满清的《逃人律》,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贾政准备痛打宝玉,就是因为忠顺王府的人员到贾府要人:王府来人说,王爷极为钟爱的名优蒋玉菡失踪,而蒋玉菡与贾宝玉一向情熟,是不是贾宝玉把他藏在贾府?贾宝玉虽然辩解说他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而且连听都没有听说。但是,来人立即揭穿了宝玉的谎言,因为他的腰间系的,正是蒋玉菡的汗巾。宝玉无话可说,而贾政已经被气得半死。于是就有痛打的决心。
戏子,历史上一直属于贱民。王府的戏子,本来是王府的奴隶,没有什么人身自由的。如果你戏唱得好,王爷赏识,那么,你更是他的宝贵财产。但是,蒋玉菡大概也与不少戏子一样,并不满意于这种奴隶生涯。图谋逃走,实在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中国的奴隶制度,由来已久。元蒙统治后,更把少数民族落后的奴隶制带到了中原发扬光大,朱明王朝继承蒙元传统,到满清入主中原,使奴隶制在中原登峰造极。在以前,中国的奴隶是一些所谓的贱民,官私奴仆之类。到了满清入关,又把数以百万计的汉族良民,强抢去给满人作奴隶。这样,满清时代,中国的奴隶制空前繁荣。当然,这种野蛮落后的制度,决不会得到奴隶们的欢迎。反抗奴役的办法,就是像蒋玉菡一样,逃走。
康熙时代,防治逃奴几乎成为当时的第一急务。满清制定了历史上极为野蛮的法律《逃人律》,残酷处置抓获的逃奴,处罚藏匿逃奴的人户。
_sina_#8220_word__凑铡短尤寺伞罚油鏊拇蔚呐ィ蛔セ窬鸵λ溃缓罄从止娑ㄌ油隽酱蔚模プ〈λ溃辉俸罄垂娑ǎ缘谝淮翁油龅模颍保埃氨拮樱诙次逃亡,则处死;后来又修改说,第一次逃亡,鞭打100鞭子,在脸上刺上“逃人”字样;到了1660年,法律稍微放宽,规定第一次逃亡,在左脸上刺字,第二次在右脸刺字,第三次则处死。
《逃人律》最为让人恐怖的是对于窝藏逃奴的人户的处理。
这个法律鼓励人们之间互相告发检举,告密的有偿;窝藏的,户主处死,户主的妻子没收为奴隶,家产没收。窝藏人家的两家邻居及其十位家长都要责打40大板,判处流刑(一种次于死刑的重刑)。窝主的的家产及家属人口和罚金,给予逃奴的主人,也酌情分一些给检举告发者。对于八旗贵族等人窝藏逃奴的,虽然从轻可以免死,但也要给与鞭打100,罚银10两的处分。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满清的这个《逃人律》是被十分扎实地贯彻落实的。不少逃走的奴隶,回到亲戚身边,结果是亲戚不是被处死就是被罚没成为新的奴隶;为了防止被株连,一些人见到邻居家逃回的人,立即予以告官,既避免被株连,也得到相当的奖赏;而逃奴的亲戚,一般也不敢接纳窝藏逃来的亲人。而一些地痞流氓自乘机讹诈乡里,无恶不作。
这就是满清极其野蛮的《逃人律》的情况。
《红楼梦》的故事,虽然没有具体的年代,但是一定与满清时代有关。所以,如果联系《逃人律》,就容易理解,忠顺王府的人到贾府追查逃走的奴婢蒋玉菡的时候,是如此的理直气壮;也可以理解,贾政对于此事,会愤怒到如此的程度。固然,按照法律,贵族大家贾府,即使藏匿了逃奴,也不会面临家长被处死,家长妻子被罚没为奴隶的命运。但是,政治上的对手,抓住你藏匿人家逃奴、公然违反《逃人律》的把柄,真的闹起来,就是大贵族如贾家,恐怕也是十分被动的事情。贾政即使不会被吓得半死,也确实被气得半死,也就可以理解。
前一篇: 事故报道秘笈
后一篇:门前的变压器电死一小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