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税,更应盯住商品税

(2008-03-25 22:18:00)
标签:

杂谈

减税,更应盯住商品税

  梁发芾
     今年两会上,张茵等提交提案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过高,高收入人群税负过重,建议修改税制,降低税负,引起争论,而3月20日新民周刊(上海)》的《
多位经济学家建议减税或退税》发表了一些专家的看法,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刘剑文教授说,“上调个税起征点,就是减税”,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说,多数经济学人把目光集中在个税上,他呼吁要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
  上调个税起征点,就是减税,但上调个税并不能给全社会带来收益。
因此,我更倾向于韦森的观点。如果要减税,更应该在降低商品税税率进而减轻企业税负,最终降低物价中的税负上想办法。
  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51304.0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5612.99亿元,同比增长33.7%,税收增加的幅度数倍于经济增长的幅度。但45612.99亿税收中,个税仅为3186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这两组数字表明,在国家巨额税收收入中,个税占比很小。你就是把个税统统取消,去年税收总收入还在4.2万多亿元,那么,这些税是谁承担的呢?难道天上掉下来的?取消个税人们就没有税负了?所以,中国人对于税收的贡献,主要不是通过个税,而是通过其他税种。比如,每个人都要消费,而消费品中含有种种税收,税收占商品价格的百分比,一般在两位数,一斤盐2元的食盐中,就有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所以,我们真正负担的税收,是看不见的商品税。因此,如果说减税,则目光应该远大一些,不要仅仅盯着个税,而要盯住商品税。
  在中国以商品税为主的税收结构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加起来占比最大。财政部《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结构分析》(http://www.chinahyyj.com/news/w_2008030614090974484.html)说,流转税(即商品税)依然是我国的主体税种,2007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现的收入占全部税收的40.8%。这里没有包括关税。去年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总计7584.75亿元,占当年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6.6%。加上关税,则商品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是57.4%。这些税收都是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些税收都是从商品或服务的终端价格中抽取的。由于商品税的隐蔽性,人们不大明白商品税是可以转嫁的。事实上,它虽然不是由消费者亲自交给税务局的,但是这笔钱却是通过售价由消费者承担的。这本来应该是常识。从财政部《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结构分析》这可以看到几项商品税大幅增长的原因。增值税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价格上涨;营业税增加的原因,也包括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这清楚地表明,物价和房价的上涨,水涨船高地带来了税收的增长,财政成为物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税收和物价上涨一起为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适当调节商品税税率是十分必要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以商品税为主的税收增长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说明,这些税种的税率设置一定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是偏高的。它造成政府与居民在对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严重不公平,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被财政吸收而不是由社会分享。当连续多年税收增长远超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就必须正视这种税率的合理性,通过调低税率来重新划分居民与政府的收入分配比例。
  第二点,下调商品税税率,就会减少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税负,有利于增加企业员工的收入;而更根本的,因为税率的降低,必然使商品的税负降低,有利于稳定或降低物价。人人都要消费,所以,降低商品税税率,稳定或降低物价,全社会尤其低收入群体将会受益。近来论者多以美国退税来谈论中国的减税退税。美国是以所得税为主的国家,并不征收增值税,尤其人们生活必需品不含商品税。他们可以通过退还所得税来降低人们的税负;中国是一个以商品税为主的国家,减免或退还所得税只能使个别人受益,而降低商品税税率,则更为可取。
  第三点,目前我国税收结构极不合理,间接税占比太大而直接税占比太小。这种税收结构并不符合社会公正的要求。税收一个基本原则是量能征税,基本生活用品不应征税。我国的商品税对于最为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不加区别的出征税,这等于对低收入群体者征收累进税而对高收入者实行累退税。适当调低商品税税率,将会优化税收结构,增加税收公正性,体现量能征税的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