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饭的姿势

(2007-08-09 22:20:00)
标签:

杂谈

【最近博客写得少了。因为杂事太忙,也因为心情不爽。博客也不能小自己喜欢的事,还算博客?不过有朋友抗议,看来还需要认真地写下去,至少是让自己也不要太懒惰了。

吃饭的姿势
  梁发芾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大概是这篇小说中最神来的一笔。
  在那时候,长衫是读书人的日常穿着,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而打工的体力劳动者是不可能僭越身份规定而去穿长衫的,只有穿短袄,与身份符合,也便于劳作。穿长衫的读书人以及官吏们可以坐到酒店雅座的包厢里的酒桌前摆开排场,从容吃喝,而打工的苦力们只有站在柜台前匆匆地喝酒。孔乙己自命为是读书人,穿着长衫,但是已经沦落得跟苦力们差不多了,因此只有站着喝酒。
  不能不佩服鲁迅观察世态人情的细致独到,也不能不佩服鲁迅捕捉细节典型意义的功力。吃喝的姿势,是社会身份的指标,由此大体可以看出一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和社会身份。在我的家乡兰州,牛肉面是最为大众的食品,一旦面馆人多拥挤没有座位,出租司机,民工等等就蹲在面馆的门前端着饭碗吃饭,这简直可以说是兰州牛肉面的一道风景。不用说,这些蹲在门前匆匆就餐的人们,谈不上什么社会身份和地位,而有点地位的人,宁可不吃,也不会蹲在门口吃。
  在古罗马时期,贵族们在宴会上是躺着吃饭的。在古罗马的宴会上,女人,仆人,儿童,奴隶都被排除在外,宴会的主角是成年男子,无论举办宴会还是被邀请参加宴会都是有面子的事情。宴会如此重要,以致有人夸张地形容说,一个人如果接到邀请,那么“即便是杀了亲兄弟也不能借故缺席”。在这样的宴会上,成年男人懒洋洋地躺在靠椅上,接受少年奴隶的服侍 。参加宴会的客人到达赴宴地点时,就把鞋子交给仆人保管,换上主人提供的拖鞋。宴会开始,客人们在躺椅上就位,脱下拖鞋,奴隶们则为他们一一洗脚。在进餐期间,奴隶们还要不断给他们送来新鲜的香水和毛巾。(见《欧洲宴会史》)
  斜躺着吃饭这种享受,在一向强调等级身份区分的中国,也是闻所未闻的事。因此,在咱们中国人的平时语言中,“躺着吃饭”“睡着吃饭”也被认为是生活舒服安定,骄奢淫逸的典范。在咱们中国,椅子桌子的发明是比较晚的事情,在没有桌椅之前,人们席地而坐,大概跟今天的韩国人日本人的方式差不多。地上铺着竹子编成的筵,筵上铺着席子,席子上面放着几案,几案上放着餐具食物。有身份地位的人们坐在席子上吃饭,但席子上体现着等级,按照礼法规定,国王的席子有五重,诸侯三重,大夫两重。(见《中国饮食文化史》)如果违背规定,孔夫子一定会被气得吹胡子瞪眼:“是可忍,孰不可忍”。
  正如孔乙己被排斥在雅座包厢之外,不能坐着喝酒一样,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酒席的座位从来都是极为讲求身份等级的。在欧洲,古代罗马躺着吃饭的习俗后来消失了,大家可以平起平坐地在一个席上进餐,但是,哪些座位是尊贵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人有资格坐到席上,哪些人没有资格坐,哪些人只有站着服务,哪些人必须站着观看,都有极大的讲究,上流社会也培育形成了诸多餐桌礼仪。在宫廷的宴会上,居然有为争座次而发生流血事件的悲剧,有的赴宴的贵客,比如科隆大主教和美茵茨大主教,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为座次而闹起来,科隆大主教拂袖而去并提出决斗。为避免王公贵族为争身份高低而出现纠纷,德意志的诗人们想象出一种不分贵贱的圆桌,这种圆桌的这个座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后来的圆桌或许就是来自这种想象?(《宫廷文化》上册)但就是在目前的中国,在所谓没有什么座位讲究的圆桌上,座位的贵贱尊卑人们心知肚明。每道菜上来,不用说都是转到最为尊贵的人面前,他不动筷子,别人谁也不好动筷子,谁不知道这样的规矩,就被认为是不合礼仪,比如广为流传的一则形容不识脸色的段子把“领导搛菜你转盘”当成餐桌大忌。在更多的宴会场合,一个桌上众星拱月的重点必定是在社会上混出权力地位的那种人,在这样的宴会上,怎么坐,怎么吃,怎么说,怎么笑,潜规则是明明白白的。
  吃饭本来是重要而简单的事。穷人因为把吃饭仅仅看成是一件满足生理需要的事,讲究就少,当然他也讲究不起;而富人贵人则有能力让吃饭负担更多的社会意义。吃饭因此不仅仅是吃饭,而是显示、证实、表演和炫耀身份地位权力的机会,这种饭局浓缩了大社会的一切丑陋和罪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