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5岁老太领社保费被要求开具未死证明

(2007-08-02 12:26:00)
标签:

杂谈

【下面这条消息,也许是近来最为骇人听闻的消息。这条消息,再次把人民公仆的颟顸凶暴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75岁老太领社保费被要求开具未死证明
  2007-08-02 10:51:29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广州) 网友评论 106 条 进入论坛
  核心提示:广州市一名75岁老太为领1000多元的养老金,竟被要求到街道开具“未死亡证明”。老太在烈日下奔走了社保中心、街道退管办等五个职能部门后,还是没能领到养老金。
  黄姨手中的证明显示,她仍享有领取社保金的权利
  金羊网-新快报8月2日报道 7月27日,家住黄华路的75岁老太太黄少英在刷医保卡时意外发现,今年7月的社保费没有到账。此后,为了这1000多元的养老金,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黄姨,被迫顶着炎炎烈日,手持“未死亡证明”奔走于社保中心、街道退管办等五个职能部门,最后还被有关工作人员以“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下周一再来”搪塞了过去。疲惫不堪的黄姨,在忙活了一整天之后,养老金还是没有着落。
  看病刷卡方知社保停发
  黄少英老人今年75岁,1951年4月份参加工作,1979年9月份退休。她告诉记者,退休后,她的社保费每月都会按时到账。
  奇怪的事情发生在今年7月。黄姨说,7月10日,她来到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看病,交钱时拿出了医保卡。但工作人员刷卡后告诉黄姨,医保卡内没钱了。黄姨赶紧查询了自己的社保账户,发现当月的社保费没有到账。
  记者前日看到了黄姨发放社保费的银行存折,上面清楚地显示,至今年6月15日,她的社保费一直都是按月足额发放,但7月的收款记录却是空白,而每月1000多元社保费是这位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要去街道开“未死证明”
  退休老人被停发社保费,唯一的可能就是领款人已经过世。可是黄姨明明活着,为什么社保费说停发就停发了呢?记者了解到,退休老人每年都应到街道退管办进行年审,政府以此了解退休老人的生老病死情况,并据此发放社保费。既然黄姨的社保费被停发,那是不是她忘记去年审了呢?前日,黄姨向记者出示了由广州市退管办发放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手册》,上面年审记录一栏,赫然盖有“建设街2007年退管会年审”的红章。黄姨同时告诉记者,她是今年3月办的年审。
  黄姨说,她向社保中心反映情况后,被告知要到街道开具“未死证明”。对此,她有些难以接受,“我明明好好地活着,为什么要去办什么‘未死亡证明’呢?”
  街坊们对此也议论纷纷。陈姨等几个老街坊都说,黄姨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每天都坚持去喝早茶,平常和街坊们也有说有笑,心态一直都很好。“让老人去开证明说自己还没有死,这像话吗?”街坊们对有关部门的做法表示不解,有街坊更说:“把一个大活人直接宣告‘死亡’还不算,还要人家开‘未死证’,真是没有人情味啊!”
  顶着烈日奔波五个部门
  黄姨家住四楼,由于年事已高,每次下楼都要花上15分钟。但为了找回养老钱,她不得不独自一人,顶着炎炎烈日,往返各个职能部门反映情况。起初,她到梅东路医保中心,在说明情况后,被告知要到街道开“未死证明”。于是,黄姨又到黄华路街道开了证明。手持“未死亡证明”后,街道工作人员又告诉她要到东华北路9号的越秀区社保中心去办手续。
  在越秀区社保中心,黄姨按号排了50个人,等了2小时后,满怀期望地把情况跟工作人员一说,又被浇了一盆冷水:“不是在这里办,你要去海珠中社保中心。”
  无奈之下,黄姨来到海珠中社保中心,但又被工作人员告知:“我们不管这些,你去建设五马路找退管办。”这一次,工作人员特别叮嘱,黄姨的问题一定要退管办处理,个人是办不了的。好不容易黄姨来到了建设街办事处退管办,工作人员又要她先去银行打本,看7月份有没有钱存入账户。等黄姨从银行回来后,刚把情况一说,就被建设街办事处退管办一名姓陈的工作人员粗暴打断。姓陈的工作人员告诉黄姨,“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下周一再来。”
  就这样往返奔波了5个部门,黄姨的养老钱还是没有要回来。疲惫不堪的黄姨对着记者说:“我不怪政府,是那些人办事不力。我不明白,明明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老人一趟又一趟地跑来跑去呢?”
  七旬老人奔波路程
  1.梅东路医保中心:被告知要到街道开“未死亡证明”
  2.黄华路街道:开具证明后又被告知需前往越秀区社保中心
  3.越秀区社保中心:排队两小时后,被告知应去海珠中社保中心
  4.海珠中社保中心:被告知应前往建设五马路退管办
  5.建设街办事处退管办:被告知改时间再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