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儒叔孙通

(2006-10-16 13:14:00)
标签:

杂谈

陋儒叔孙通
  梁发芾
  刘邦打败了项羽,当了皇帝,但是,刘邦本来是一个连个正经名字也没有的无赖,随他起兵取天下的人 ,除了张良是韩国贵族,其他都是杀狗的屠夫一类人,根本说不上有什么体面的讲究。刘邦贵为皇帝,但“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
  看来,需要强化等级秩序,强化皇帝的尊严的权威。此前,陈胜躬耕垄亩,对强哥们说:“苟富贵,毋相忘”,他起义做了陈王,他当年的穷朋友纷纷慕名看他,因为都是穷人,也没有什么讲究,于是出入宫廷,如今天出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一样大声喧哗,而且有一位甚至有些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的大惊小怪:“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传扬陈王当年的逸闻趣事。这种随便的气氛,破坏了陈胜的威信,经“有人”提议,陈胜就杀了这些人。现在,刘邦遇到的其实仍然是这些问题,不过现在的关键的是,这些没有大小,不知贵贱,不懂礼仪,让刘邦皇帝当得没有威严的人,却是刘邦的功臣。
  一位叫做叔孙通的儒生,看出了刘邦的苦恼,就建议要用儒家擅长的礼法仪式,来重建已经被破坏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和等级结构。这话当然说正中刘邦下怀。当年刘邦看到出巡的秦始皇的威严,十分羡慕,说:“大丈夫当如此”,现在,经过数年的战争,涂炭全国无数生灵,自己也是九死一生,果然遂了心愿如秦始皇一样当了皇帝,如果不大讲排场,那岂不是又如项羽所说是“衣锦夜行”,皇帝白当了?
  叔孙通就到儒家的诞生地山东去组织三十多位为刘邦修礼的儒生。结果却有两个儒生不肯合作。他们说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去矣,无污我 !”叔孙通讥笑他们说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于是就和另外30人到了长安,与其他学者等百十人,排演君臣礼仪。
  排演成功后 ,就按照章法培训大臣。到了刘邦的长乐宫竣工,群臣祝贺的时候,叔孙通就把培练多日的仪式拿出来,接受皇帝的检阅 。“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置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确实是善于面谀以邀富贵的高手,无怪乎山东两个儒生愤而拒绝他。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本来并不向叔孙通这样鄙陋。虽然儒家的精髓就是强调君臣上下尊卑等级制度的“礼法”,但是,无论孔子还是孟子,都并不把蝇营狗苟为个人谋点富贵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和成就。孟子见过几个诸侯王,他都义正词严雄辩滔滔地宣讲他的“实行仁政,反对暴政,实行王道,反对霸道”的道理。他最为著名的话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正因为他的主张并不符合诸侯王的心事,没有人请他当官,他也并不为此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就是到了秦始皇时候,儒生之所以被坑杀,也是因为“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批评时政本来也是儒家的传统。
  也许是秦始皇的暴政吓破了叔孙通们的胆?面对秦末大战、楚汉相争形成的“死者未葬,伤者未起”的局面,一手通天,能够见到皇帝,直接和皇帝对话的儒生代表人物叔孙通难道没有一点其他方面的建议?没有一点儒家的仁爱之心,给新当政的统治者提醒提醒,呼吁呼吁?他居然想到的是首先迎合皇帝的私心,强化等级秩序,强化集权专制,让皇帝满足在“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的精神享乐之中。从儒家角度来说,这个叔孙通不是一个孜孜于名利的陋儒,还能算作是什么呢?鲁国儒生说“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去矣,无污我”真是痛快之至。当然,中国的历史一向就是无耻者成而高尚者败的历史,享足了人生荣华富贵,在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不是那两个骨鲠刚烈的儒生,而是叔孙通这样的面谀邀宠的陋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