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季羡林的财产和季承的小孩子

(2008-12-22 13:41:44)
标签:

杂谈

  季羡林的财产和季承的小孩子
  梁发芾
  关于网上闹得纷纷扬扬的季羡林藏画被盗,季羡林父子13年不能相见的事,现在或许已经接近真相大白。
  从已经见到的报道看,是这样的:
  张衡提供的所谓被盗的画,是伪作,并非季羡林的藏品;
  季羡林父子于1995年失和,原因或许是季承与季羡林的小保姆有染;但是从1995年到2003年,季承可以自由看望老父,并为受到什么阻拦,问题是他恐怕并没有去探望过;2003年季羡林给北大外语学院领导写信,强烈要求拒绝季承的探视,认为他有见谁不见谁的权利,于是季承此后不能见父亲。而近日被炒作得纷纷扬扬的如同地下党单线联系一样父子相见的诡秘场面,实际上是以季承下跪,哭诉,请罪开始的。但是,对此细节,以前媒体并未报道,媒体报道的偏向性让人鄙夷。事实上,父子失和,亲情仍在,历史上郑庄公发誓不认生母,说“不到黄泉无相见也”,但是后来后悔了,又不想食言,就在地下挖了一个黄泉,母子见面的时候,郑庄公还赋诗说,“黄泉之下,其乐融融”。可见,北大在这件事上,也是把季羡林的信件太当真了。人家给你写信,说儿子来了要挡驾,你就真的挡驾。后来老汉后悔了,也见了儿子,反而弄成了北大阻止人家父子相见,败坏人伦。北大反而里外不是人。北大应该知道历史上这个著名的典故。“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千古教训,值得吸取。北大没有吸取,踩了一脚的牛屎。
  2004年,季承与原配夫人离婚,与季羡林的小保姆结婚,而季承大小保姆40多岁。现在生下了一个才数月大的孩子。这就是说,外人所说的季羡林父子失和是由于季承与小保姆的不正当关系,虽然季承并不认同,但我认为是八九不离十的。这本来是家事,丑事,应该遮掩的,北大也是不惜自己背黑锅尽力为此遮掩的。现在是当事人一定要拿出来,那别人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讳的了。
  季承现在扬言要打官司争夺季羡林的财产(其实或许应该说是遗产,不过老人还在,似乎不宜于用遗产二字)。这是扑朔迷离的藏画被盗案,季羡林被北大软禁案等等说词的最后的真实动机。这个季承显然是十分的不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把老父亲的家事整个弄出来暴晒,也不惜把自己的私生活全部拿出来曝光。
  想来季承要争夺财产也是很迫切的。
  他自己已经73岁。看看他一生的经历,似乎也没有当过大官,也没有成功地 经商,没有暴得横财的可能,按照其工作和收入,我想他没有什么大把的钱。而他的小夫人,因为起初是季羡林的保姆,估计也不但没有什么钱,而且也没有什么赚大钱的技能。季承自己没有大把的钱,夫人挣钱的技能也不高,而嗷嗷待哺的那宝贝儿子,可不是生油的灯。你想想,把这样一个小孩子培养大,让他受到不辱没季羡林孙子的教育,在社会上立足于较好的地位,没有大把的金钱,能够做到吗?这我估计就是季承不得不向老父亲谢罪的原因,也是季承声言要打官司把老父亲已经决意捐献的财产争回来的原因。
  季承舐犊情深,有此作为,也可以理解。
  倒是把老父亲季羡林逼上了绝路。
  他与北大签订了协议,要捐赠自己的手稿,书画,等等。这些东西,或许是价值不菲的。现在,98岁的老人家看到自己73岁的儿子又生了5个月大的小孙子,而把财产捐献给北大,那么,这个小孙子将来就没有太多的遗产可以继承,恐怕体面的生活都要受到影响。老人家怎么办呢?反悔,不给北大捐了,那出尔反尔,成了什么?如果捐掉,那么,儿子不爱他,孙子的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这个老人或许会被认为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根本不是儒家所提倡的对孩子们慈爱有加的老人。从儒教的原则来说,“爱有差等”,首先要爱的就是自己的至亲,然后才能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季羡林眼看着自己的至今骨肉受到影响,却全然不顾,那么,他的作为符合他所竭力倡扬的儒家精神吗?
  本来是以长闹剧,现在接近尾声。我想,一些媒体,甚至一些义愤填膺的评论家,包括大多数义愤填膺的网友,或许会感到有一种被利用和愚弄的感觉罢。确实,这事让我感到是十分的龌龊。
  这件事情成为炒作热点,无非一是季羡林是国宝,自然人人关注,如果是那个农民的祖传名画被盗,没有人这么关心;二是北大树大招风,又是名牌,遭人忌恨;三是被拿出来作品替罪羊的是北大党委副书记的妻子。尤其这第三点值得反思。虽然官员总是利用权力的便利谋私,但是总会有例外,正如笑话所说“小张虽然是党员,但人不坏”,就是说任何事都有例外,并非铁板一块,洪洞县里也有好人。而人们这次揪住不放就是因为以往的所有事件都几乎没有例外地证明官员一定会纵容和包庇家属作恶。但是这次恰恰不是。归纳推理总是有靠不住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