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省武威市秦剧团(武威天马艺术剧院)白凤英

(2010-12-08 23:04:43)
标签:

武威

秦腔

育儿

分类: 梨园

                           学演《背妹》的点滴感受          ----白凤英

    2001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文联、电视台、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甘肃省“红梅奖”大赛,我参演的折子戏《背妹》受到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并获大赛表演一等奖。得到这个奖项,固然有诸多原因,但我选取了《背妹》这样一种写意性很强的表演段子,却是关键所在。下面我谈谈排练演出《背妹》的点滴感受,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http://s16/middle/3e702356h96e78229933f&690

                        所谓戏曲的“好看”

    观众对于戏曲的认识和兴趣从来都是多元的。就戏曲本身而言:一段酣畅淋漓的唱腔,演员表演得声情并茂,好看!一段行云流水的道白,演员表演得滴水不漏,好看!激烈的矛盾冲突,好看!复杂的故事情节,好看!人物众多,好看!场面宏大,好看!只要构织出一种艺术的情节流向,使观众产生兴趣,使他们随艺术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这肯定谓之好看。但这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大同”式的“好看”。歌剧亦有大段唱腔,话剧亦有大段道白,凡戏剧都要营造冲突,电影电视剧的情节可以安置得扑朔迷离,舞剧的宏大场面令人惊叹等等。剥去艺术享受“大同”式“好看”的外壳,中国戏剧“好看”的内核,便闪射出异彩。感谢中国传统艺术的大师们,是他们将中国戏曲的“写意”表演,发挥到极致,才使中国戏曲凸现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作为戏曲表演者,我认为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诚然,戏曲工作者要借鉴话剧、舞剧、歌剧、电影甚至冰上芭蕾、花样游泳等等表演手段,但万不可本末倒置,忘记自我。失去写意性表演的“戏曲艺术”,好看便无从谈起。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千万不可忽略。但近些年,由于理论误导而出现的那种累死演员,烦死观众,堆砌布景的所谓创新表演,也颇风行于戏曲舞台,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陷人一种创作的误区,以致丢掉了中国戏曲表演的灵魂。我选取新编古装故事剧《哑女告状》中借鉴社火里“张公背张婆”或“猪八戒背媳妇”这个“一演二”的《背妹》一折,作为我的保留剧目,实在是看上了其妙不可言、魅力无穷的写意性表演,以适应中国观众群形成的代代延续的戏曲欣赏口味。

                        如何使戏曲“好看”

    用比较明晰的戏曲审美把握、选定自己所要展示的表演样式,这仅仅是戏曲走向“好看”的第一步。我自己初学《背妹》这折戏时,是十分被动的依照画葫芦式的模仿照搬。这种机械式的近乎木偶的表演,虽然也能赢得某些观众的赞许—《背妹》参加1997年的甘肃省青年演员大奖赛,获得三等奖。但是,我十分清楚,这种初级阶段的学习表演,并未进人戏曲“好看”的真正境界,我的((背妹》距离戏曲的真正“好看”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充分发挥这一表演样式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探索戏曲表演艺术的奥妙,我虚心认真地向团内的老师们学习,向同行们求教,向兄弟艺术借鉴,特别是每当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男背女的镜头,我总是目不转睛盯到底。我看他们怎样翻山,怎样过河,怎样快跑,怎样歇气……从反复的收看对比中,我蓦然悟出一个道理:电影电视剧中人背人的情景真实可信,关键是真背!但我的表演却缺少真背的实感,成了一种带道具的纯舞蹈表演。也就是说,戏曲表演的写意性,是不能没有真实感的,应该是形神合一的,否则便很难使这一独特的表演样式发出夺目的光彩。为了达到背妹的真实感,我反复观察背我的这个哥在前面场景中作为一个人物出场的神情体态,因为他有很多戏,观众印象很深,我认识到我以前表演的跨步过小,上身作女下身为男区分得不太明确,踏步中依然带着女性的姿态,达不到以假乱真的“两人舞蹈”。为此,我苦练男性的步法,真切体味背人过河爬坡的感觉,并将之注人舞蹈动作的疾

徐刚柔之中,经如此调整,有了形,有了神,有了人物,有了实感。《背妹》男性步法的出场亮相,立即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过河爬坡飞跑等动作,更是满堂喝采。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达到戏曲表演艺术的“好看”,必须假戏真演,即真情真感真功夫。唯有这样,你表演的人物,你的表演技巧,才可能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努力让戏曲更“好看”

    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文艺作品似乎也同家用电器一样,存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问题。过去的“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10亿人也可以只看几个样板戏,但现在大大不同了,人们总是用焦灼的目光搜寻舞台屏幕上最新最美的东西。戏曲必须从生活中不断提炼新的写意性表演,使表演的内容范围,得到持续的扩展。现代京剧《骆驼祥子》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拉洋车”舞蹈动作的创造,为专家和观众所称道,拉洋车的祥子,实实在在成为戏曲艺术舞台上的“这一个”。这出戏无可争议地进人优秀戏曲作品之列,用戏曲表演的写意手法完成了一个有滋有味的社会生活展现过程,演员有演头儿,观众有看头儿,专家有评头儿。

    目前,戏曲依然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广大戏曲工作者依然进行着艰苦的努力。关于戏曲的发展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课题,我们每个人所作的探索,可能仅是一滴水花,一抹闪光,但全神投人,孜孜以求,总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