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堂传真 |
面积单位的认识
金坛市河滨小学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8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测量,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米。并能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3、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面积单位
1、口答:屏幕中三个图形的面积谁最大,谁最小?
2、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还能看出来吗?(两个被遮住的图形,只知道每个图形各有几个格子)猜猜看,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显示图形:现在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根据知道的信息会猜错了?
3、谈话:测量面积时用的格子大小不同,当然就猜不准了。这时怎么办呢?
4、揭题:(出示书中的一段话)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面积的大小,把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学生自学p.78和p.79想想做做上面一部分内容:
要求: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的正方形?
一边读,一边把你认为重要的话划出来。
2、交流并板书出常用的三种面积单位及字母表示法。
3、认识1平方厘米
4、认识1平方分米
5、认识1平方米
6、总结:今天认识的这三个面积单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巩固并运用面积单位
1、填一填:(对面积单位基本知识的回顾)
2、填上合适的单位: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方桌面的面积是60()
操场的面积是3600()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信封面面积大约是200()或2()
(在此当中对两次提到数学书的情况进行比较:为什么两种单位不同?由信封面积的两种不同表示法结束全课。)
(这部分的练习设计是在学生对所学的三个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开始,借助手中已有的面积单位,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既给一般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又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时 |
2010.4.24 |
地 点 |
办公室 |
应到人数 |
|
实到人数 |
|
|
主持人 |
田丽华 |
活动形式 |
教学反思 |
|||||
研 究 的 目 的 (范围、方法) |
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
|||||||
主 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这一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完这节课后,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确实让我高兴了一阵子。高兴之后,我静下来反思课中的所得、所失、所悟。 一、成功之处: 1、教学层次分明,单位之间的过渡衔接自然。 2、转变了教学理念。虽然是学生不熟悉的知识,但我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比一比,拼一拼,量一量、找一找等练习活动中,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手来,动起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只有改变传统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尽情表达、主动改进,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表达方式才会越来越丰富,次数也会越来越多。 3、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巩固的练习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填写出面积单位的意义及基本单位的填写。而在填写合适的单位中,又照顾那些喜欢求异思维的学生,如一个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或2(),促使他们由“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跃进。 二、失败之处 1、这节课概念性知识比较多,需要给学生大量的体验,由于时间关系感觉给学生的体验还不够,虽然中上生学得比较主动、灵活,但也造成了部分学困生因时间不足,基本知识点学得不够扎实,在表达时也显得缩手缩脚。对于他们,我也没有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引导。这是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地方。 2、对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指导得不够,有的学生在活动中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在孤军奋战。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刻反思并研究的。 |
|||||||
备注 |
|
|||||||
http://s13/middle/74dc9248n9f88a993b84c&690